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新大陸

公元395年,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古希臘羅馬時期輝煌的科學文化從此衰落。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宗教的興盛,歐洲科學進入了“黑暗時代”。宗教的束縛使古希臘羅馬時期建立起來的科學思想成為“異端邪說”,古希臘的學院被封閉,亞歷山大圖書館被多次焚燒,“地理學”一詞也消失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視野變得狹窄。

比地理視野狹窄更可怕的,是思想的狹隘。此時大地又回到了扁平形狀。其實,這個時期越來越多來自生產和生活的經驗已經讓人們意識到,大地是球形的。但是球形大地觀在那個時代屬于“異端邪說”,持該觀點的人會受到宗教的迫害。宗教的壓制和迫害使歐洲人不敢公開自己的想法,無力對抗教會的觀點,只能違心接受扁平大地觀。

西方地球科學的“黑暗時代”延續了近千年,直到15世紀地理探險的興起才再次帶動了地球科學的進步。歐洲的中世紀,正是中國的唐宋元明時期。與西方人文地球的衰落相反,此時中國的地球科學知識,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開始走向成熟,不但地理著作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編撰的體例也日趨成熟,內容愈加豐富。

歐洲跌入“黑暗時代”后,于公元632年興起的阿拉伯帝國,在延續古希臘羅馬文明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興起于西亞的阿拉伯帝國不斷西擴,一度橫跨亞、非、歐三洲,是歷史上地域跨度最大的帝國之一。它在吸收、消化古希臘羅馬文化、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礎上,形成開放、包容的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人認為,哲學是了解世界的基礎知識。在吸收古希臘羅馬文明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批哲學家。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大,阿拉伯世界出現了關于中亞、西亞、北非等區域的地理著作。他們把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古希臘思想得以延續。阿拉伯人接受了古希臘的球形大地觀,并在此基礎上推動了大地測量和氣候區的劃分。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就是從阿拉伯人那里重新發現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科學思想。

“黑暗時代”的歐洲,也沒有完全停止探索地球的腳步。實用知識和技術仍在進步,例如采礦冶金帶動礦物知識的進步,航海帶動制圖技術的進步,農業帶動氣象物候知識的進步。大約在13世紀初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被重新發現并翻譯成拉丁文,從而推動了歐洲思想的重大變化。14世紀以后,歐洲開始走出黑暗,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此后發生在歐洲的一系列重大變革,對人文地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文藝復興激發起來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推動了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為近代科學在歐洲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小貼士

文藝復興

指14—17世紀發生在歐洲的思想文化運動。意大利人文主義者致力于復興古希臘羅馬時期高度繁榮的文藝思想,并稱之為“文藝復興”。在科學精神方面,強調通過觀察和實驗去證實前人的想法。如意大利學者、畫家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強調對自然界的觀察和實驗是科學的唯一方法;英國學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把實驗和歸納看作科學發現的工具;法國哲學家和數學家笛卡兒(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強調數學方法在科學中的重要作用。

15—17世紀是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這個時期歐洲船隊開始遠洋航行,去尋找新的貿易通道,從而促進了人類視野的不斷擴展,帶動了地理知識的快速積累。地理大發現時代后期逐漸形成的、與中世紀神學完全不同的新科學體系,最終使歐洲科學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16世紀以后的歐洲,眾多科學領域在理論體系和科學思維方面都經歷了重大的變化。人類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近代科學由此產生。

在東西方不斷的交流中,中國也為歐洲科學的進步作出了貢獻。12—15世紀,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為那里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指南針帶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使“地理大發現”直接帶動了地球科學的進步;印刷出版業的發展,使科學知識由過去口口相傳,改為以刊物和著作的形式快速傳播;火藥促使歐洲人進一步發明了高速炸藥,大大提高了礦山的開采效率。本章將跳過歐洲的“黑暗時代”,去探尋東方和黎明前的歐洲在地球科學領域的進步。此時,人文地球的關鍵詞,是“探索未知”和“發現新大陸”。為了行文敘述的方便,后文統稱這個階段為“大發現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海宁市| 沿河| 泉州市| 白山市| 辉南县| 常熟市| 台山市| 井研县| 凤凰县| 红河县| 咸阳市| 汉阴县| 威海市| 海城市| 敦煌市| 深圳市| 梨树县| 互助| 石柱| 阳江市| 金昌市| 缙云县| 自贡市| 抚顺市| 固始县| 东兴市| 临潭县| 乌拉特后旗| 阳新县| 上虞市| 萨迦县| 甘南县| 西宁市| 恩平市| 油尖旺区| 东台市| 绥芬河市| 高邮市| 屏南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