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法評論:刑法與刑訴法的交錯
- 江溯主編
- 985字
- 2023-04-21 17:59:42
二、選擇直面的姿勢
對于何為理想中的刑事訴訟,我還是有一些知識儲備的。兩年的公訴工作經歷,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程序的重要性與獨立意義。可以說,沒有正當程序的刑事司法,很難被稱為現代的刑事司法。刑事訴訟中的正當程序問題,曾是最吸引我的研究領域,為此我甚至還動過念頭,想要改學刑訴專業。
不過,學生時期的我,終究想得過于簡單與樂觀,只以為彼時的刑事司法,雖說跟理想中的刑事訴訟尚有距離,但既然程序正義的理念已被廣泛接受,不斷地往前,十年、二十年之后便會有質的改觀。
二十年過去,年齡漸長,卻分明發現,我國的刑事司法,其實并未向理想中刑事訴訟的方向行進多少。理想中的刑事訴訟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彼岸,整體距離并未縮短;至少是縮短的距離沒有達到讓人覺得有質的改觀的程度。
當年刑訊逼供現象構成偵查環節的頑疾,如今仍是頑疾;當年證人出庭屬于老大難問題,如今仍是難題;當年控辯雙方的不平等武裝形勢嚴峻,如今仍未緩解多少;當年庭審走形式,裁判者不夠中立,如今還是不盡如人意。
面對此情此景,有時免不了就有些悲觀。我不算是個悲觀主義者,也深知制度的進步需要時間,畢其功于一役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過程中有曲折,于歷史而言也屬常態。問題是,一個人的有生之年,能有多少個二十年?
每一次的曲折,在歷史的書寫中只一筆帶過,但又有多少人為此付出血淚、自由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對于國家而言,只要民族的血脈得以保存與延續,便足以告慰,即便道路曲折,終歸一切皆有可能;然而,對個體來說,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失落的人生、失去的歲月、被摧毀的生活,一切都無法從頭再來。唯因如此,我總是祈愿,期望社會的進步能快些、再快些,而其間的曲折能少些、再少些。
拋開其他方面不論,眼看二十年過去,當下的刑事司法與理想中的刑事訴訟似有漸行漸遠的趨勢。不僅沒有越來越近,反而背向而行、一路狂奔,怎不讓人覺得黯然神傷? 在政治的巨輪滾滾而來之時,任何具有對抗意蘊的個人努力都像螳臂當車,不可避免地具有悲劇性色彩。或許正確的姿勢是離開或者躺倒。選擇離開,多半能夠保全自己不被碾壓;選擇躺倒,至少可以設法降低碾壓的傷痛。
然而,子濱師兄終究沒有選擇正確的姿勢,而是選擇迎面而上——以一種隱晦而不失機敏的方式。從內心而言,我更欽佩留在這片土地之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因為只有這樣的努力,才能給人以改變的希望;選擇離開或者躺倒,其實都是認命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