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不為人知的革命家

1. 毛澤東其人

先來介紹本書主人公毛澤東的生平。憑他在中國的名望和影響,其生平似乎沒有必要再做贅述。不過,如果對其生平沒有最起碼的了解,就無從把握人們對年輕毛澤東所持印象的關鍵之處,也就難以理解其何以有趣。讓我們先來了解毛澤東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年)以前的經歷;但1937年《紅星照耀中國》出版以后的經歷,則僅做略述,以避冗繁。1

毛澤東,字潤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縣韶山的農戶之家,父毛貽昌,母文素勤。澤東有胞弟二人,即澤民、澤覃,后來也都加入共產黨,但因從事革命活動而犧牲。父貽昌頭腦靈活,勤勉持家,善于經營,逐漸由貧而富,終成小有財產的富農。澤東受管教極嚴,自幼即幫父親記賬、干農活,同時涉獵群書,從而對中國的落后、衰敗開始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為了滿足旺盛的求知欲望, 1910年,澤東離開鄉里入讀新式學校,辛亥革命時曾投身軍旅,后轉入長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毛澤東本有變革中國之志,于是在求學期間積極參加湖南的政治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等。1917年,宣傳和推動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雜志《新青年》曾刊載毛澤東的文章。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毛澤東曾游歷北京、上海,以增廣見聞,其間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后逐漸傾心社會主義思想,并結識陳獨秀,加入共產黨。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毛澤東作為湖南代表參會,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正式黨員之一。當時代表全國僅五十余名黨員的這次大會,就是現今擁有黨員約九千萬人的世界最大政黨開始其曲折征程的起點。

共產黨曲折歷程的第一步,是與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合作。因為,當時共產國際給中國共產黨的指示是,在經濟十分落后的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為時尚早,應先協助國民黨完成民族革命。此即所謂“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毛澤東也在上海、廣州等地積極參與國民黨的工作,并任該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等要職。1925年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自翌年至1927年實施北伐,其間毛澤東則領導農民運動;他后來被視為農民運動領袖,其背景在此。他曾于1927年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立場鮮明地贊揚1926年至翌年為呼應北伐而在湖南、湖北興起的帶有“過火”傾向的農民運動,成為他該時期的代表作。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共的“四一二政變”等,導致國共合作瞬間崩潰,兩黨因此形成敵對關系。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指示,撤銷了陳獨秀等人的領導職務,并開始采取在各地發動武裝起義的方針。其后,國共兩黨展開了長達約十年的內戰,蔣介石等人的南京國民政府對共產黨進行殘酷鎮壓,并試圖實現全國統一;而共產黨則予以堅決而激烈的抵抗。毛澤東于1927年秋率領共產黨的起義部隊進入湘贛兩省交界處的山區(井岡山),翌年朱德也率部前來,兩支部隊兵合一處,以武裝割據方式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為此所進行的戰爭,即所謂毛澤東的農村游擊戰。

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軍隊(紅軍)在以贛南為核心建立的根據地不斷擴大,于1931年11月在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就任政府主席。但在共產黨中央因在上海受到鎮壓被迫轉移到根據地后,通過革命實踐成功建立根據地的毛澤東,卻逐漸被排擠出中央。另一方面,曾數次進攻根據地的蔣介石也改變策略,進一步加強了“圍剿”;紅軍力不能支,于1934年秋決定放棄江西根據地,開始了被稱為“長征”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長征途中,共產黨中央為總結軍事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在貴州省遵義召開會議(遵義會議)。毛澤東開始重新掌握領導權。其后,他發揮軍事指揮才能,數度挽救瀕臨危機的長征部隊,率領紅軍到達陜西省北部。后世評價他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毛澤東就是在長征結束后不久接受斯諾采訪的。

西安事變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后,共產黨改善了和國民黨的關系,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并將其根據地改編為國民政府特別行政區(邊區),紅軍也被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八路軍),開赴前線與日軍作戰。毛澤東撰寫了《論持久戰》,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前景做了展望;而在國民黨對共產黨愈發敵視,加強封鎖時,則強調共產黨的獨立性予以抵制。與此同時,在黨內則開展“整風”運動,以鞏固共產黨在思想、組織上的統一,并在此過程中確立了其超越周恩來等其他領導人的最高領袖地位。1943年3月,黨內承認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擁有處理日常事務的最終決定權;同年5月,此前一直指導中共工作的共產國際決定解散后,毛澤東的領導權達到頂峰;1945年召開的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通過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日本投降后,毛澤東曾與蔣介石就成立聯合政府舉行會談。但國共兩黨間的矛盾根深蒂固,1946年再度正式爆發內戰,毛澤東指揮的人民解放軍取得最終勝利,將國民黨政權驅逐到臺灣一隅。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定都北京;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澤東就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成為“新中國”航船的舵手。多說一句,在該年年底以國家領導人身份訪問蘇聯之前,毛澤東從未踏出國門半步;這在同時代中國的知識分子、政治家乃至中共領導人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此外,除求學時曾學習過一點英語外,毛澤東基本上不懂任何外語。2

再看毛澤東的家庭。毛一生四度結婚。第一次(1907年)是父母決定的,對方是附近鄉下年長數歲的羅一秀(病逝于1910年)。第二次是在1920年,娶恩師楊昌濟之女(楊開慧,逝于1930年)。后來,毛澤東將開慧安頓在老家,自己則與紅軍一同轉戰各地農村,1928年與根據地的女活動家(賀子珍,逝于1984年)結婚。這是第三次婚姻。長征結束后,賀子珍與毛關系破裂,赴蘇聯養病,毛遂于1938年與來延安投身革命的女演員(江青,逝于1991年)結婚。這次婚姻曾遭到黨內許多干部反對,是在毛的堅持下才實現的。眾所周知,江青后來非議不斷,特別因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為而惡名遠揚,甚至有人為毛當時沒有聽從反對聲音而痛惜。毛澤東的子女,除夭折外,與楊開慧育有三子,分別是岸英(1922—1950)、岸青(1923—2007)、岸龍(1927—1931);與賀子珍生有李敏(女,1936年生),與江青生有李訥(女,1940年生)。斯諾1936年夏赴陜北采訪時,與毛一同出面接待的,是毛的第三位妻子賀子珍。

關于毛澤東的家庭,已有許多相關書籍出版,足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這些書連毛的堂兄表弟、侄子外甥、妻子的家人都有詳盡記述,令人嘆為觀止。不過,其中雖有些較可信,但道聽途說的也不在少數。這方面的情況,中國有不少學者更清楚,無須本書作者贅言。當然,這些書籍的出版,也是因為毛已經是偉大領袖。而在斯諾采訪陜北以前,有關毛澤東家人的唯一記述,只有如下一篇文字。即1930年楊開慧被殺害時,湖南的報紙曾以“毛澤東之妻昨日槍決,莫不稱快”為題進行報道。3

1 下文所涉毛澤東傳略,主要根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

2 據身邊工作人員透露,毛澤東在成為國家領導人之后,曾經學習過英語。林克《我所知道的毛澤東——林克談話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

3 湖南《國民日報》,1930年11月15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吴川市| 新郑市| 合水县| 平罗县| 湘乡市| 辽阳市| 平昌县| 青岛市| 绥阳县| 普洱| 黄浦区| 子长县| 明溪县| 茶陵县| 铜川市| 南木林县| 衡水市| 绥滨县| 浦东新区| 项城市| 华容县| 怀化市| 平阳县| 汤原县| 苏尼特右旗| 秦皇岛市| 台北市| 山阳县| 贵港市| 七台河市| 府谷县| 黑龙江省| 威宁| 古蔺县| 公主岭市| 桓台县| 陇南市| 修水县| 镇坪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