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澤東的?
- (日)石川禎浩
- 3045字
- 2023-04-07 18:35:18
第二章 肖像與真實人物——外界對毛澤東的印象
1. 歐美人眼中的毛澤東——左翼雜志上“其貌不揚”的毛澤東
前一章說過,由于國民黨實施軍事“圍剿”和信息封鎖,共產黨的宣傳工作遇到極大障礙,共產黨本身也對宣傳其領導人持消極態度;共產國際對毛澤東的個人信息也知之甚少。盡管如此,20世紀30年代前半期,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全世界形成聯合的背景下,歐美雜志已開始刊載有關毛澤東的文章、故事或傳記,其中有些還附有毛澤東的肖像。
對中共以軍事手段在農村激烈抵抗國民政府,國外也頗為關注。特別是紅軍部隊在1930年7月底攻占長沙、宣布成立湖南省蘇維埃政府,讓全世界為之震驚。1占領長沙的是紅軍名將彭德懷指揮的部隊,約一萬人。在此前后,朱德、毛澤東也曾奉命攻打江西省會南昌,遭遇國民黨守備部隊頑強抵抗,眼見強攻不利而撤退。彭德懷部也在約一周后主動撤出長沙。雖然為時不長,但是紅軍畢竟有能力攻擊并占領三十萬人口的湖南省會,這一事件產生了強烈沖擊。因此,報道中國問題的記者們自然開始關注共產黨。
實際上,在彭德懷部占領長沙的第二年,即1931年,斯諾也曾就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寫過分析文章,題名《中國共產主義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Communism in China),發表在學術雜志《當代歷史》(Current History, Vol.33, No.4, 1931)。當時是斯諾來到中國的第三年,該文算是其早期的中共研究成果;但其內容不過是由同時期各種報道拼湊而成,而且也沒有提到毛澤東。實際上,文中提到的共產黨人只有紅軍指揮官朱德、賀龍二人。要是在中國的大學里,學生提交這樣的作業,肯定不會及格。后來因采訪中共而名滿天下的大記者,當時還不成熟,對中共的所謂分析也不過如此。不用說,文章既沒有對毛澤東等共產黨領導人加以記述,也沒有紅軍的照片、插圖等。
歐美雜志刊文中最早出現毛澤東肖像的,應是1934年5月的《當今蘇維埃中國全貌》(Complete Perspective of Soviet China To Date),發表在左翼雜志《今日中國》( China Today )(圖1 3 ),未署名。該文使用的肖像,就是圖14的素描畫像。其解說是“Mao Tsie-Tung, Chairman, Chinese Soviet Republic”(毛澤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的確畫的是毛澤東。此像是何人所畫,不得而知,但可能出自中國革命運動的某位同情者、支持者之手。因為,該年1月在紐約創刊的英文雜志《今日中國》,是由美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人民的美國之友”協會(Friends of the Chinese People)編輯、發行的。2

圖13 《今日中國》封面

圖14 1934年《今日中國》載毛澤東素描畫像
許多人或許沒想到,美國竟然也有共產黨。實際上,戰前的美國共產黨不僅曾開展工人運動,在文化界、出版界一度影響巨大;并且,與中國共產黨一樣,也曾處于共產國際的強大影響之下。而“中國人民的美國之友”協會,就是響應該黨聯合起來支援中國革命的號召而組織起來的,不少支持美國共產黨的旅美華僑、中國留學生也加入其中。附有“毛澤東”素描畫像的上述文章標題之“蘇維埃中國”(Soviet China),意為開展“蘇維埃運動”(以蘇維埃方式建立和擴大工農政權、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運動;蘇維埃,俄語“совет”,英語“soviet”,意指會議、議會)的中國,而非指“蘇聯和中國”;具體指毛澤東等人在中國內陸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該文用此語顯示其同情該共和國的立場。也就是說,該雜志雖然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中心紐約編輯、發行,但其思想體系卻與莫斯科一脈相連,可以說與中國共產黨志同道合。只不過,該文雖附有“毛澤東”畫像,但文章及雜志都沒有介紹毛澤東生平的文字。
這張素描,說是毛澤東,但其貌不揚,怎么看也不像是革命家。本書開篇曾介紹日本外務省情報部公布的胖子“毛澤東”照片,美國的這張畫像,荒誕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有幾分像幼兒園孩童在父親節畫的“親愛的爸爸”。作此畫的人自以為畫的是毛澤東,但或許其參考的照片等資料原本就嚴重失真,又或許此人雖有革命熱情,卻沒有繪畫稟賦。總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看照片說明,沒人能猜得到畫的是誰;若用它來通緝毛澤東,永遠也抓不到他。
說起通緝令,毛澤東的確曾被重金懸賞通緝。1935年2月,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曾簽發逮捕令,緝拿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首腦,生擒者賞大洋10萬元,獻首級者賞大洋8萬元;此外,彭德懷的賞格是大洋8萬元和5萬元,周恩來則是大洋5萬元和3萬元。3依現在來看,周恩來的賞格似乎不應低于彭德懷。可能是考慮到彭是軍人,對付他更危險吧。10萬元是什么概念呢?當時上海的巡警,月薪是15至20元;也就是說,假如上海某位巡警抓住了毛澤東,所得賞金相當于他五百年的收入,4可以一輩子吃喝不愁。然而,如果連毛澤東的長相都不知道,一切也就無從談起。
就在“其貌不揚”的毛澤東像出現在美國的1934年,巴黎發行的法語宣傳冊《今日之革命中國》( La Chine révolutionnaire d’aujourd’hui ) (圖15)中有一張更像毛澤東的照片。如書名所示,該書也是左派為宣傳革命而編刊。編著者為“Van Min”和“Kang Hsin”二人,寫成漢字即“王明”和“康生”,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干部。歷史上的王明,曾作為留蘇派的代表人物與毛澤東爭奪領導權,最后落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赴莫斯科療養不歸,并發表言論攻擊毛澤東,因而留下惡名。康生則是中共歷史上最惹人痛恨的人物。他原來為王明出謀劃策;1937年回國后轉而支持毛澤東,受到毛的重用,在黨內肅反運動中大展身手。其后一直在黨內位居要職,直到1975年去世;但在毛澤東逝世后,康生因行為過于惡劣而受到批判,并被開除黨籍。總之,康生也是個十分復雜的人物。只不過,上述對王明、康生的評價都是后來形成的,在編刊《今日之革命中國》的1934年,他們都是中共派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核心成員,正在為對外宣傳中國革命而嘔心瀝血。

圖15 《今日之革命中國》封面
《今日之革命中國》用法文出版,約120頁,似乎是在莫斯科編輯、在巴黎印刷和發行的。或許是考慮到印成俄語在莫斯科發行,流通范圍不會太廣;為得到更多讀者,才特意用法語印刷,并制作了精美的版面。所收介紹中國革命的文章,出自王明和康生二人之手。5毛澤東和朱德的照片(圖16、17),就插在這本充滿慷慨激昂的革命語言的宣傳冊中,但其中并未記述毛澤東和朱德的生平。
這兩張照片怎樣?與上述美國雜志上“其貌不揚”的畫像相比,是不是真實得多?實際上這兩張照片的主人,的確是如假包換的毛澤東、朱德。為了證明照片為真,我們有必要先回到宣傳冊的誕生地莫斯科。

圖16 《今日之革命中國》載毛澤東照片

圖17 《今日之革命中國》載朱德照片
1 紅軍占領長沙一事,因發生在“李立三路線”主導中共時期,故在當今中共黨史上很少被提起,評價也極低;但其對外界的影響是極大的。
2 對《今日中國》的研究,請參閱如下論文:劉小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兩份英文刊物與中國蘇維埃革命信息的傳播》,《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4期;劉小莉《〈今日中國〉與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海外傳播》,《黨史研究與教學》,2011年第1期(收于劉小莉《史沫特萊與中國左翼文化》,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不過,這些論文未曾提及該雜志所載“毛澤東”肖像,似對此并不關注。
3 《蔣重申前令懸賞擒斬“匪首” / 上自朱毛下至“偽政委軍長” / 最低獎二萬元》,《國民公報》,成都,1935年2月14日。
4 Frederic Wakeman Jr., Policing Shanghai, 1927-193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p.50. 中譯本:章紅等譯《上海警察——1927—193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6頁。
5 王明的文章是Van Min, La révolution, la guerre et l’intervention en chine et taches du parti communiste(《中國的革命、戰爭、干涉及共產黨的使命》);康生的文章是Kang Hsin, L’extension du mouvement révolutionnaire en chine non soviétique et le travail du parti communiste(《非蘇維埃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和共產黨的使命》)。該書另有內容相同的德文版在蘇聯刊行,即Wang Ming, Kang Hsing, Das Revolution?re China von Heute(《今日之革命中國》),Moskau; Leningrad: Verlagsgenossenschaft ausl?ndischer Arbeiter in der UdSSR(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 1934,但德文版未收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