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紅樓十五釵
  • 歐麗娟
  • 6396字
  • 2023-04-07 18:30:07

第6章:一個其實在成長的彼得·潘

寶玉一直不想要長大,就像英國童話小說里的彼得·潘(Peter Pan)。英國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在1904年寫了一部劇本,劇名是《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七年以后,他又出版了《彼得·潘和溫迪》(Peter and Wendy)這本小說,小說一翻開的第一句話,是: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All children, ex-cept one, grow up.)

而那個唯一不會長大的人,就是彼得·潘。這彼得·潘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他會飛翔,也充滿了好奇心,卻不愿意長大,于是逃出了家,一直住在永無島(Neverland)或稱夢幻島上,擔任一群“迷失的男孩”(Lost Boys)的首領,帶著他們一起冒險,他便成為“不愿意長大的男孩”的典型代表。

這本英國小說距離今天已經超過一百年,但其實拒絕長大的人可多了,從古到今不知凡幾,比彼得·潘更早了一百多年的賈寶玉就是最著名的一個。

拒絕長大的迷失男孩

心理學家形容這一類的人所表現的,是拒絕長大、無法承擔責任的成年人,這種人格傾向或特質就稱為“彼得·潘綜合癥”。同樣的,寶玉不也是這樣嗎?他剛搬進大觀園時,正是十二三歲,一心只想在脂粉堆里過一生,不肯讀書上進,總是逃避家族的責任,那又怎么能維持賈家這個富貴場,怎么能保護這個富貴場里、溫柔鄉中的女孩兒們?他雖然一心要做絳洞花主,但根本就保護不了絳洞里的花朵,因此常常說一些看起來很浪漫,其實很不負責任的話。例如第三十六回中,寶玉對襲人說:

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于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

這話聽起來真是浪漫無比啊,死在姊妹們環繞廝守的溫柔鄉里,被她們無限悲傷的眼淚給包圍,然后順著深情所匯集的大河直到永恒的寧靜里,化為虛空,這真是徹底“以情為根”的圓滿。

但我要請大家留意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寶玉死得很圓滿的時候,身邊那些為他哭泣的女孩子卻都還留在世間,她們又該怎么辦?寶玉好像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難道他從來沒有想過,與其自己一個人圓滿得道,是不是更應該為這些愛他的女孩子們咬著牙活下來,并且盡力為她們奮斗?但很顯然的,寶玉只顧自己的圓滿,因此第十九回中,他對襲人說:

只求你們同看著我,守著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飛灰,——飛灰還不好,灰還有形有跡,還有知識。——等我化成一股輕煙,風一吹便散了的時候,你們也管不得我,我也顧不得你們了。那時憑我去,我也憑你們愛那里去就去了。

仔細想一想,這豈不是很自私嗎?他希望這些姊姊妹妹們只守著他,陪他度過溫柔鄉的好日子,直到最后一天。可是一旦面臨生死離別,寶玉又能為她們做什么呢?答案是:沒有!寶玉什么事都沒有為她們做,因為他一點能力也沒有,就只是放手不管,任憑她們愛去哪里便去哪里,根本顧不得她們。

然而,這些少女們會到哪里去呢?只要仔細推敲一下,一定會想得到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嫁人!對傳統社會里的女孩子來說,這是她們從小便知道的宿命,也幾乎沒有反對的余地。而如果不愿意嫁人呢?那只剩下一個方法了,即出家!只有出家才可以脫離整個社會,當然也脫離了家庭,可是這并非一般人會想要過的生活,于是絕大部分的少女都被嫁進另外一個家庭里,承受著為人妻子、為人媳婦、為人母親、為人什么什么之類各種身份所帶來的責任,那是一輩子沉重的負擔啊。

難怪女孩子一嫁了人,便很難擁有清純的光彩了,寶玉不正是這樣說的嗎?第五十九回里,怡紅院的小丫頭春燕轉述寶玉說過的話: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么變出三樣來?

這就是利用“魚目混珠”這個成語所構成的“女性價值毀滅三部曲”,連春燕這個小女孩都很贊同,所以她接著說,寶玉“這話雖是混話,倒也有些不差”。讓我們仔細推敲一下,在寶玉的這段混話里,他認為造成女性不斷劣化的關鍵是什么?很明顯的,那就是婚姻!既然女孩兒出了嫁即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成了黯淡的死珠,一旦嫁久了、更老了,更是整個人都變質,成了魚眼睛,那正是寶玉所嫌棄的、會發出臭味的老婆子啊。可見婚姻是摧毀少女的罪魁禍首,難怪寶玉一聽到有女孩子要出嫁,便渾身不自在,因為那表示又有一個可愛的、光彩的寶珠要淪落為死珠和魚眼睛了!

可是,在傳統社會里,女孩子又怎么能不出嫁呢?賈家的少女們又怎么能永遠住在大觀園里?請看林黛玉在葬花時是怎么說的。第二十三回中,大家剛搬進大觀園這片樂土,卻立刻出現了“黛玉葬花”這段情節,那當然是曹雪芹刻意安排的不祥預告。當時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也就是《西廂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的一塊石上坐著,從頭細看:

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

寶玉這個惜花人,心疼地下的落花會被人踐踏,于是兜在懷里丟進沁芳溪中,那溪水十分地干凈清澈,便不會污染美麗的落花了。只不過當他回來以后又發現:

只見地下還有許多,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作什么?”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這里的水干凈,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

寶玉一聽,大喜過望,決定跟著這么做,這就是“黛玉葬花”的完整情節,以及其中的用心。

在此,已經很清楚地呈現出一種象征意義:這些春天的花朵其實正是少女的比喻,那落花隨水漂流,便等于少女流落的命運。于是心疼女兒們的人不禁傷起了腦筋,他們希望女孩子不要受苦,于是也努力確保落花不要被污染踐踏,在這一段黛玉葬花的場合里,即出現了兩種心態、兩種做法。而黛玉之所以不同意寶玉的做法,正是因為她想得更遠、更徹底,為什么她能想得更遠、更徹底呢?因為畢竟她自己就是個女孩子,更切身地感受到未來的風險,所以對離開大觀園以后無法自主的人生充滿恐懼,也因此認為,與其到外面的成人世界去受折磨,不如永遠留在大觀園的童真世界中。這么一來,就得把落花葬在園子里了,即使化作春泥,仍然都是干干凈凈的,此即黛玉要營建一個葬花冢的苦心。

至于寶玉,即使再心疼落花、再心疼少女,畢竟他是現實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者,一出生便享受了許多的特權,對弱勢者的處境總難免隔了一層,所以沒觸及那么根本的層次,只看到眼前的落花被保護得很好,在水里干干凈凈的,就以為解決了問題,卻沒想到那些落花跟著水流出去,還是要受到污染和踐踏。這種短視當然不能怪他,畢竟人都是很有限的,最多只能了解或體會自己所感受到的,因此再怎么設身處地,既然傷口不在自己身上,不痛就是不痛啊!而寶玉能對女性同情、憐惜到這種程度,其實已經算是很難得了,這也是讀者都很喜歡他的原因。

只不過還是必須說,寶玉挽救少女的方式的確是太消極、太有限了,因為他再怎么努力,也只能照顧到很少數的一些落花,其他更多的、到處都有的落花,他就顧不得了。所以當他走一趟沁芳溪,回來以后“只見地下還有許多”,這時寶玉只能踟躕為難,不知如何是好,想不出更遠、更徹底的解決方法,這正是寶玉面對少女的命運時同樣會遇到的困境!

然而,一個不愿意長大的小男孩,便注定只能在夢幻島、在大觀園過單純的日子,除了為受委屈的女孩子們偷偷掉一點眼淚之外,還有什么力量去做一些真正的、實質的奮斗呢?于是寶玉自己也落入兩難了,他畢竟活在貴族世家里,也很明白自己根本無法解決這樣的矛盾,于是就萬般無可奈何地表現出不負責任的心態了。在第七十一回里,寶玉甚至對當時已經主管理家的探春說:

“誰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勸你,總別聽那些俗話,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榮才是。比不得我們沒這清福,該應濁鬧的。”尤氏道:“誰都像你,真是一心無掛礙,只知道和姊妹們玩笑,餓了吃,困了睡,再過幾年,不過還是這樣,一點后事也不慮。”寶玉笑道:“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很明顯的,這不正是彼得·潘征候群的病征嗎?寶玉拒絕長大、不愿意承擔責任,只想要順心如意地過一天算一天,根本不去考慮未來。殊不知,他能這樣“別聽那些俗語,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榮”地過日子,根本是別人苦心費力地操持家務,替他遮風避雨才能享受的特權,而且以后呢?以后一旦失去了特權的庇蔭,那時又該怎么辦?

關于這些問題,寶玉卻根本不愿意去想,有那么一點“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從這一點來說,寶玉確實可以說是一個“迷失的男孩”。

默默成長的偽男孩

但是,人生必定是往前走的,時間也從不等人,無論一個人再怎樣頑強,他其實仍然是不斷變化著。所以,在童話故事里,當彼得·潘說自己想要永遠做一個快樂的男孩時,溫迪說:“你說是,那就是吧。但我覺得,那只是你最大的偽裝。”同樣的,我也必須說,寶玉這個不愿意長大的男孩子,其實也是在偽裝,因為他一直在默默地成長!

在前一章里,我已經提醒過大家,第二十九回中,寶玉對黛玉的情感之所以從友情變成了愛情,原因之一就是他“如今稍明時事”,亦即隨著年齡增長,稍微明白了世情事理,這便表示寶玉的確是在成長的。不只如此,第三十六回“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這一段情節,即是通過齡官對賈薔的癡情,終于讓寶玉了解自己的有限,原來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女孩子都會愛上他,也并不都只為他一個人流淚!這便是回目上所謂的“分定”,意指一個人所得到的情分是有限定的,而寶玉認識到了“分定”,不再以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正標志了一個飛躍性的成長!

整個故事要往前從第三十回說起。當時寶玉跑回了大觀園里,湊巧“只見一個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著根綰頭的簪子,在地下摳土,一面悄悄的流淚”,再仔細觀察,原來那女孩子是在畫字,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十八畫,依序組合起來就是薔薇的“薔”(薔)字,一直畫了有幾十個,簡直到了渾然忘我的地步,連下起了西北雨,全身都打濕了,都沒意識到呢。至于這一個女孩子是誰,又為什么這樣癡心地畫薔?答案要到第三十六回才揭曉,當時:

寶玉因各處游的煩膩,便想起《牡丹亭》曲來,自己看了兩遍,猶不愜懷,因聞得梨香院的十二個女孩子中有小旦齡官最是唱的好,因著意出角門來找時,只見寶官、玉官都在院內,見寶玉來了,都笑嘻嘻的讓坐。寶玉因問“齡官獨在那里?”眾人都告訴他說:“在他房里呢。”寶玉忙至他房內,只見齡官獨自倒在枕上,見他進來,文風不動。寶玉素習與別的女孩子頑慣了的,只當齡官也同別人一樣,因進前來身旁坐下,又陪笑央他起來唱“裊晴絲”一套。不想齡官見他坐下,忙抬身起來躲避,正色說道:“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進我們去,我還沒有唱呢。”寶玉見他坐正了,再一細看,原來就是那日薔薇花下劃“薔”字那一個。又見如此景況,從來未經過這番被人棄厭,自己便訕訕的紅了臉,只得出來了。

這真是寶玉絕無僅有的一次碰釘子,他從來就是大家爭相巴結討好的寵兒,幾曾被這樣冷落過?但齡官一心都在賈薔身上,因此對待寶玉這個其他的男子簡直就像是看到一只臭蟲似的,避之唯恐不及,寶玉這時終于破天荒嘗到了被鄙視的滋味了!

其實,再好的人都可能不被某些人喜歡,畢竟人各有所好,何況天下的才子、佳人,又哪里會只有寶玉、黛玉兩個?單單以金釵來說,脂硯齋便指出寶釵是最完美的佳人,但即使是寶釵,也還有比她更勝一籌的少女,那就是薛寶琴!第四十九回描寫寶釵的堂妹寶琴進京來準備發嫁,到了賈府以后立刻引起一陣轟動,大家紛紛贊嘆不已。寶玉見識了寶琴的豐采以后,連忙回到怡紅院中,向襲人、麝月、晴雯等笑道:

你們還不快看人去!誰知寶姐姐的親哥哥是那個樣子,他這叔伯兄弟形容舉止另是一樣了,倒像是寶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們成日家只說寶姐姐是絕色的人物,你們如今瞧瞧他這妹子,更有大嫂嫂這兩個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誰知不必遠尋,就是本地風光,一個賽似一個,如今我又長了一層學問了。除了這幾個,難道還有幾個不成?

再看探春這個最公正的人,隨后也認證道:“果然的話。據我看,連他姐姐并這些人總不及他。”很顯然,寶琴確實是把黛玉、寶釵都給比下去的絕世佳人,這是大家一致的公認。

現在,我要請大家特別注意一下,連寶玉見了寶琴以后,都感嘆自己是井底之蛙,意思是,他先前一直以為寶釵、黛玉是天下無雙的拔尖人物,那真是井底之蛙的見識,原來“井”外面還有更好的女孩子,寶琴就是比她們都更出色的“人上之人”!所以說,一味在釵、黛褒貶上做文章,堅持只能有一個是最好的,還爭個你死我活,其實都是坐井觀天的小見識。我覺得這段情節實在太有趣了,曹雪芹好像是在調侃那些黛玉或寶釵的死忠粉絲們,他要提醒讀者,事實上世界之大,根本不可能會以某個人為中心、為絕對標準,你可以對黛玉情有獨鐘,但別人也有他心目中的女神,這才是硬道理啊。

確實,世上的道理正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畫地自限,更何況俗話說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有了情,對方就會變成舉世無雙的絕代佳人!同樣的,把性別換過來也一樣。第六十五回即寫了一組很有趣的愛情關系,當時賈璉瞞著妻子王熙鳳,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但二姐的妹妹尤三姐還在招蜂引蝶,這恐怕會出大問題,于是大家想盡快為她定下親事,以免后患。

這時候,尤三姐便堅持許親的對象只能是她自己喜歡的人,否則不愿意出嫁。那么這個意中人是誰呢?賈璉用心一猜,便想當然耳地認為:

“別人他如何進得去,一定是寶玉。”二姐與尤老聽了,亦以為然。尤三姐便啐了一口,道:“我們有姊妹十個,也嫁你弟兄十個不成。難道除了你家,天下就沒了好男子了不成!”

的確,世界上怎么會只有賈家才有好男子?又怎么會只有賈寶玉才是唯一最好的男子?難怪尤三姐心有所屬的人是柳湘蓮,不是賈寶玉;同樣的,齡官專情的人是賈薔,也不是賈寶玉;甚至王夫人的貼身大丫鬟彩霞所喜歡的,居然是那個人人討厭的賈環!所以說,以為賈寶玉是唯一的標準,那實在是太幼稚的想法。

而當寶玉見識到齡官對賈薔情有獨鐘的癡心,此刻便觸發了一次巨大的頓悟,讓他了解到自己的有限,不再像幼稚的小孩一樣地自我中心,以為全天下的人都只愛他一個。于是他失魂落魄地回到怡紅院,對襲人長嘆道:

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

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

這時,寶玉終于領略到一種很深很深的孤獨了,那是人類存在所必然要面對的本質。即使有再多的人打從心底愛你,但那種孤獨依然是逃避不了的,你只能勇敢地面對它、承受它,然后你就會成為一個堅強的大人了!而寶玉此刻領悟到這一點,當然不免于悲傷,卻獲得了人類的生命里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一種成長。

另外,寶玉還有一次關于感情的頓悟,是發生在第五十八回的藕官燒紙錢,那會直接影響到寶玉未來的結局,等到下一章再說。

最后,總結一下這一章的內容,關于寶玉的成長,第一個重點是寶玉一直拒絕長大,像個永遠的青少年、永遠的孩子,對于任何大人的事物都深惡痛絕,所以呈現出不負責任的彼得·潘癥候群,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也算是一個“迷失的男孩”。但是,實際上寶玉又在成長中,所以第二個重點就是挖掘寶玉成長的跡象,而“識分定情悟梨香院”這一段便顯示出寶玉對世界有了嶄新的認識,他發現“情”是有分定的,所謂的絳洞花主根本就是妄想,于是感到一種巨大的失落。

微妙的是,人只要一旦領略了這份孤獨,便更能堅強地走下去。下一章,我們要繼續看寶玉究竟走到了哪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宝坻区| 淮安市| 花垣县| 儋州市| 赤水市| 阿荣旗| 泰顺县| 三穗县| 兴安县| 文成县| 南城县| 阿勒泰市| 武宣县| 盐池县| 兴城市| 类乌齐县| 饶平县| 峨眉山市| 丹寨县| 威远县| 恭城| 桂平市| 德阳市| 龙岩市| 博湖县| 璧山县| 左云县| 赤壁市| 遂宁市| 临澧县| 榆社县| 宜兰市| 宜都市| 保德县| 友谊县| 巴楚县| 满城县| 太谷县| 长阳|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