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皇子命真好!
- 大明悍王
- 鯉魚謠
- 1536字
- 2023-04-17 09:29:39
今天下朝后,朱棣去見了一個人。
錦衣衛還是很能干的。
方孝孺案,是朱棣登基稱帝后的第一樁大案,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對此非常重視,是鐵了心的要把這案子給辦漂亮。
抄家時,事無巨細,就連從石縫里摳出半個銅板,也要在檔案里寫下這半個銅板是哪來的。
抓人時,更是要驗明正身,登記犯人身上的明顯特征,甚至還要把戶籍資料調來,看是否能順藤摸瓜,抓到更多“逆賊”。
雖然朱棣沒有親眼看過,但他確認,陳牧就是他的兒子。
因為,檔案中寫得清清楚楚,陳牧非但相貌與他年輕時有幾分肖似,右手小臂處,也有一塊指甲大小的菱形胎記,大小位置、一模一樣!
但朱棣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他這個從來就不知道有過的兒子,父子倆還沒正式見面,就給他拋過來一道難題。
大明帝國,三百年后,將亡于宗室!
“陛下,老臣已推演過三遍,就算加上早夭等因素,我大明歷十六帝后,皇室子孫最少也有六十萬之巨,如果……咳,要是某一代特別能生,三百年后,人數還要在百萬之上。”
御書房內,朱棣看著面前這年過半百的黑衣和尚,一時有些失神。
他的嗓子,火辣辣的難受,有些呼吸困難。
“和尚,真要改嗎?”
“……”
黑衣老僧俗名姚廣孝,法號道衍,是朱棣的軍師。
昔年,洪武大帝朱元璋,因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愛屋及烏,直接越過余下諸子,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七十一歲駕崩,朱允炆二十一歲登基。
他一上位就果斷削藩,然后……
不為名、不為利,只為驗證生平所學的姚廣孝,給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送了頂白帽子。
白+王=皇!
朱棣不想坐以待斃,采納了姚廣孝的建議——起兵,奉天靖難!
耗時四年,一路從邊塞打到京城,終于“靖難”成功。
如今,朱棣更是已登基稱帝,就等著過完今年,正式改年號為“永樂”。
亦師、亦友、亦君臣。
作為一起造反打天下的老伙計,姚廣孝很清楚朱棣在想什么。
“老臣知道,陛下坐上這個位置后,一心想干出一番大功績,證明你不比先皇差。如今要陛下親自廢除先皇所定法度,這確實有些為難……”
姚廣孝所指的“先皇”,自然不是城破那日,隨著皇宮冬日里的一把火,就此不知所蹤的廢帝朱允炆,而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造反打下來的天下,朱棣從不在意會不會被后人戳脊梁骨,更不在意被罵殘暴。
因為,有需要時,他真的可以很殘暴。
但朱棣從小到大,這輩子最在乎的,就是朱元璋的認可!
百萬皇族,拖垮朝廷,真沒法解決嗎?
有!
推恩令問世一千五百多年了,又不新鮮。
削減俸祿、代代降級,用不了幾代人,曾經的皇室后裔,就能被徹底削為庶民,法子有的是。
姚廣孝很清楚,朱棣是過不了心里這關。
“陛下,長痛不如短痛。”
“……”
對別人下狠手,朱棣不會有半點猶豫。
但是,如今涉及到自己的后代子孫,他遲疑了。
半晌過后,朱棣忽然問道:“和尚你說,除了對子孫后代下狠手以外,朕的老五……會不會有更好的法子?”
這次,姚廣孝沒說話,只是微微一笑,不予置評。
一個十八歲的小屁孩,會屠龍術?
他實操過嗎?
姚廣孝覺得,在這個話題上,但凡他多說一個字,都是在抬舉那小屁孩。
朱棣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就在這時,剛剛“規勸”完朱高煦的紀綱來了。
“皇上,密探傳信,他們跟著的那位,剛出刑部大牢就回了家,可他家中……已被查抄,連一粒糧食都沒留下。”
“什么?”
聽到這個消息,朱棣兩只眼睛瞪得溜圓。
不止是朱棣,“妖僧”姚廣孝也本能的豎起耳朵。
但接下來從朱棣嘴里說出來的話,卻令姚廣孝、紀綱兩人目瞪口呆。
“一粒糧食都沒留,你們讓他吃什么?”
“你們給朕辦差還真是用心,還不快去善后。”
“餓壞他,朕扒了你們的皮!”
來自朱棣的一罵三連,直接把紀綱給罵傻了。
既然是抄家,留下什么豈不是瀆職,辦事不力?
做人好難啊!
做下人更難!
跟隨朱棣多年,紀綱很清楚,如果換成別人,哪怕皇子、公主,當朝重臣,抄了也就抄了,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皇帝要抄你的家,你還敢反天不成?
結果,這位五皇子……
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