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強大的西夏軍隊,大宋王朝皇帝決定御駕親征。前日有王毅勇在西北地區取得佳績,近日又有侯君成之亂,可謂是喜憂參半。太子趙坤已經長大成人,擁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畢竟年滿十六,還是有一定的業務能力。加之太子自幼在西北地區長大,深喑人情世故,習慣沙漠風景民俗,擁有更好的地理優勢和生理優勢。
權臣,林鈺,字權臣,生來就是政治天才,不負眾望擔任了大宋王朝宰相。身局高位的權臣,勢力強大,朋黨眾多,也遭到了不少人的排擠和嫉恨。然而,這并不影響她的仕途,她的目的很明確。
皇帝趙雍,大宋王朝的現任皇帝,人如其名,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只不過投胎投的好,當了一段時間的金帳汗國人質之后,先帝駕崩,順利登記上位。本質上是一個平庸的人,最怕碌碌無為,還歌頌平凡可貴。趙雍心里還是有點c數,她從未當自己是什么偉岸之人,而是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的不足。
于是,在大宋王朝皇帝趙雍的帶領下,林鈺、趙坤、石岸、公孫藤等人,一同加入了西征的隊伍當中。趙澤、王毅勇等人的浴血奮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西夏王朝將領周楊不得不在大宋的攻勢之下退到衢州。
如今,趙雍御駕親征,帶領一班用武過人之士來到西北,與西夏對峙。十二萬大軍兵臨城下,而衢州只有不到兩萬老弱殘兵。周楊、韓沉海不得不放棄衢州,退守蘭州。
而在蘭州前面的一道關卡,是由東通往西北地區的重要命門,這道命門名為杜門。大宋王朝大軍壓境,勢必通過杜門,直取蘭州,杜門此地必將發生空前絕后激烈的爭奪與交戰。
負責打前鋒的王毅勇、趙澤已經帶領五千精銳之師,追擊西夏撤退的敵人。趙雍、趙坤、林鈺、明博、石岸以及公孫藤,此時已經進駐衢州,正在策劃下一步計劃。
“陛下,杜門易守難攻,若想破此城,非常困難。”公孫藤說。
“那你覺得該怎么辦?”趙雍問。
“我認為,可以采取圍魏救趙之法,派遣一支小部隊假扮敵軍,誘敵出動,而后趁機偷襲,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公孫藤提議道。
“哦?你且細細說來。”
“陛下,據斥候回報,周楊率軍已經撤離衢州百里之外,此刻正沿著官道向西北方向行進。我們可以設計一次伏擊,把他們引誘至杜門城下。”公孫藤接著說道:“杜門城墻高達三丈,堅固異常,我軍雖然人馬眾多,卻缺乏工程器械,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朕看行!”趙雍表示贊賞,“你繼續說。”
“陛下,我們可以安排幾位擅長挖洞掘土者,悄悄潛入杜門附近,挖掘壕溝和陷阱,等待西夏軍主動跳進來。”公孫藤說道。
“好計謀!”趙雍撫掌叫好。
“但是,若是西夏軍沒有被我們吸引,而是轉移陣地呢?”權臣林鈺說話總是尖酸刻薄,言語犀利,毫不留情。
“陛下,我們不妨先派遣一批人潛入杜門城下,探查一番虛實,再作決斷。”公孫藤答道。
“好,依卿所奏。”
“陛下,微臣有一建議,不知當不當說。”
“愛卿請說。”
“杜門地形險要,城防堅固,我們不宜貿然強攻。因此微臣以為應當使用巧計,引誘敵軍固守。”
“愛卿詳細說來。”趙雍說。
“杜門乃西夏的邊界屏障,地處要塞,四面環山。而西夏軍駐扎在城池內,我軍占領杜門之后,可以借助城池之利與敵人對壘。如果敵軍不愿意固守,我們便可乘勝追擊,殲滅敵人。”石岸說。
“妙計啊!此計甚好!”趙雍贊嘆道。
“陛下,我已經派了細作潛入西夏軍中,相信不久之后就能滲入杜門防衛圈,與我軍里應外合。”林鈺說。
“太好了!”趙雍興奮地站了起來。“傳旨全軍戒備,等待捷報!”
“諾!”
“陛下,既然我軍占領杜門,那西夏王朝肯定會派出援軍增援,因此我們需要做好準備,預防西夏軍的突襲。”太子趙坤說。
“言之有理,傳令下去,讓明博加強巡視,防患于未然。”趙雍吩咐道。
“遵旨。”明博領命。
“陛下,既然我們占領杜門,那就是占據了西夏的咽喉,我們可否從杜門調集糧草和軍資給大軍補給呢?”禁軍教頭公孫藤提醒道。
“公孫愛卿所言極是。”趙雍說。
“陛下,杜門城外的官道寬約三十余丈,我們可以將軍隊分為六組,每組各有兩千騎兵,輪流休息,保持體力和戰斗力。同時我們可以在每組騎兵之中挑選出八百名精壯,組成一個輕裝甲騎兵隊,專職保護我軍的側翼安全。”石岸說。
“好!朕現在就下令。”趙雍說道。
石岸又建議:“陛下,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西夏王朝的首都蘭州,那么我們就可以在距離蘭州一箭之遙的地方修筑一座堅固堡壘。只要我們的大軍占領這座堡壘,就能夠牢牢控制住蘭州,并威懾西夏軍。”
“嗯,愛卿此計甚佳!”
“臣還有一計,或許可以迫使西夏王朝主動撤離蘭州。”公孫藤說。
“什么計策?快說。”趙雍連忙說。
“陛下,我軍占領杜門,西夏王朝肯定會擔心。如果我們派人勸降他們投降,我軍是否可以考慮?”
“好!”趙雍聽完立刻拍案稱絕。
“那陛下您看……”公孫藤說。
“就按照愛卿的計劃行事吧。”
“微臣告辭。”
“陛下,杜門是西夏最重要的一座邊境城市,它是西夏和大宋的交界處。因此,它也是雙方的重鎮。因此,西夏王朝很重視杜門,每年都有數萬軍隊駐扎在這里。”太子趙坤介紹說。
“西夏軍隊有多少人?”
“根據我們偵察到的情況,他們有十萬人左右。”
“十萬人嗎?看起來真的是一個龐大的軍團呀。”趙雍驚訝地說。
“陛下,這些都是我軍獲悉的數字,具體的數字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據我估算,西夏王朝在杜門駐守軍隊應當超過了十五萬人。”公孫藤說。
“那么,此戰務必拿出全力來。”趙雍說。
……
西夏王朝蘭州城
西夏皇帝梧州坐在駝皮寶座上,看著壁畫,臉色陰晴不定。
自古以來,西夏國與大宋的關系就不怎么融洽。
西夏是個小國,國內的政治體系也比較復雜,分成了東南西北中五個大省。其中中原的蘭州就屬于西夏的中央政府。西夏皇帝梧州就坐鎮在蘭州。
西夏皇帝梧州生平喜歡讀史料,曾經寫過一篇著名的《蘭州記》:“蘭州,是西夏的首都,亦是整個國家的中樞和政治中心。西夏國的文化和宗教由蘭州始發,蘭州也是一片神圣的凈土。蘭州歷代都有皇室居住,歷代皇帝皆是世襲罔替,因此,蘭州歷代均有天子。”
“蘭州的風俗習慣跟我們漢人不同。他們崇尚武力,更喜歡騎射,不像我們漢族人那般講究禮儀、規矩。”公孫藤說。
“朕想,如果我們能夠俘虜蘭州城里的貴族,那么我們就可以逼迫他們交出西夏王朝的王璽。”趙雍說道。
“陛下英明!”
“陛下,這段時間,我軍占領杜門,杜門城里的西夏人一定非常恐慌,他們肯定會派出斥候偵查我軍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這一點,讓西夏斥候放松警惕。”公孫藤又說。
“公孫愛卿,你說該怎么辦才好?”趙雍問。
“陛下,我們的士卒都帶著面罩,這樣即便敵人偵查到了我們,也不會懷疑我們的身份。我們要讓西夏斥候認為我們是一支普通的軍隊。因為我們是剛從杭州趕到杜門的軍隊,他們一定不會把我們和前幾次進犯西夏的大宋軍隊聯系起來。”公孫藤說。
“這倒是個好主意。”趙雍眼睛亮了。“這件事就交給公孫愛卿負責,你可以盡快執行。”
“是,末將遵命。”
“陛下,末將覺得,西夏斥候雖然會被我們的假象迷惑,但是他們肯定也會猜測到我們的企圖。因此,我們在占領杜門之后,必須馬上實施新計劃。”
“愛卿,你說說你的新計劃。”趙雍說。
“我們先占領杜門,再派遣探哨到蘭州城外打探消息,并且設法誘騙西夏斥候出城。只要他們走出杜門,我軍就用火攻,徹底消滅他們。”公孫藤說。
眾人紛紛點頭。
“好!”趙雍高興地叫起來。
戰爭一觸即發,命懸一線,王毅勇帶頭沖鋒,殺進了西夏軍中,手中長刀舞成了光影,砍瓜切菜似地收割著西夏人的性命。王毅勇的身旁是趙澤、石岸,還有明博、趙坤,他們四個人緊隨其后,手中的利刃揮舞起來也是寒光閃爍。
周楊是個聰明人,深知此戰勝機渺茫,因此并未貿然參加戰斗,而是躲藏在后面,等待合適的機會偷襲敵陣。
然而,敵營里忽然響起了密集的炮聲,王毅勇等人嚇了一跳,急忙向側翼跑去。
突然,他們看見敵陣里冒起了滾滾黑煙,濃烈的硝煙味撲鼻而來。
王毅勇吃了一驚,急忙轉過身來觀察敵陣,只見敵陣里升騰起滾滾黑煙,顯然敵人已經對我們發動了反擊。王毅勇暗嘆一聲:糟糕,敵人竟然早有防備。
王毅勇正準備組織部隊迎戰,卻看見一個黑衣人飛奔過來。王毅勇定睛一瞧,那不是韓俊嗎?韓俊是他手下的大將,兩人一起打仗多年,默契非凡,因此,王毅勇一眼就認出了他。
“你怎么會在這兒?”王毅勇驚詫地問。
“王大哥,我們是奉旨潛伏到杜門的。現在西夏人已經知道咱們來了。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一舉奪取杜門。”韓俊說道。
“那你怎么會出現在這兒?”王毅勇問。
“是這樣的。我帶領一支精銳部隊悄悄摸進了西夏人的斥候營,結果遇到了西夏人的埋伏。幸虧敵人不是很強,我們才逃脫了追兵。”韓俊說道。
王毅勇看到韓俊身上的傷痕累累,顯然受傷了。
“你沒事吧?”
“我沒事,王大哥!”
“好!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耽擱了,立刻出發!”
“嗯,王大哥!”
于是,王毅勇、韓俊率領一支軍隊直撲杜門。
西夏的斥候營,是西夏王庭最精銳的軍隊,專門負責監視和傳遞信息。因為,他們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訓練有素。他們是西夏王廷最優秀的戰士,也是西夏王權威的保證。他們每天都要巡邏,不斷地調查,不斷地匯報。他們是一群無孔不入的蒼蠅,讓人感覺煩躁不堪。
西夏斥候營的營地在杜門城西北邊的一處峽谷中。這條峽谷狹窄幽深,易守難攻。峽谷兩旁的山峰上布滿了瞭望口,哨塔。峽谷中間還修建了一座雄偉的營寨,這座營寨就是西夏的指揮所。
“陛下,敵人營寨里駐扎著一千多名西夏士兵。”石岸稟告說。
“什么?他們有一千多人?!”趙雍吃了一驚。
“陛下,您稍安勿躁。”石岸說。“他們只有一千多人,咱們也有八百人。我覺得,應當分三路攻打敵人的營寨,吸引敵方注意力。然后再各個擊破。”
“這樣做確實穩妥。”趙雍點頭稱贊道。
“臣愿往!”公孫藤請求道。
“好!公孫愛卿親自出馬,定然萬無一失!”趙雍說。
“臣一定全力以赴!”
……
于是,公孫藤率領六百精銳輕裝簡從,繞過了敵人的營壘,直奔西夏軍營而去。
此時的敵軍營寨里,一片混亂。
敵軍將領,名叫劉德龍,原本是宋人,卻投降了西夏。此人驍勇善戰,曾經率領五百精銳擊潰西夏人三千鐵甲騎兵,被譽為大宋第三十八將。
“劉德龍,想不到你做的西夏人的狗,叛國之罪,誅你九族都不為過。”公孫藤怒罵道。
“公孫藤,你別猖狂,今天,我就替天行道,斬殺了你這個宵小之輩!”劉德龍喝道。
劉德龍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悍將,武功極為厲害,曾經憑借一雙肉掌打死過三個蒙古武士,又曾經一人單挑數百蒙古騎兵。
公孫藤冷笑一聲,抽出佩劍,縱身躍起,直刺劉德龍的咽喉。劉德龍不屑地看了看他手中的劍,伸手格擋。公孫藤的寶劍被劉德龍格開,他連忙后退幾步,再次提起劍,又一次刺了過去。劉德龍微微皺眉,左右躲避。
“砰!”劉德龍一拳把公孫藤砸翻在地。公孫藤吐出一口鮮血,掙扎著站了起來,拔出腰間的暗器瞄準劉德龍,扣動扳機。
“嘭!”暗器打在劉德龍的肩膀上。劉德龍慘叫一聲,倒下了。他的身體被公孫藤的暗器穿透。
公孫藤趁勢上前,一腳踩住劉德龍,把他牢牢壓制住。
“你這種卑鄙的家伙,活該你死!”公孫藤怒道。
此時,西夏的將士趕來增援。他們把公孫藤團團圍住。公孫藤毫不畏懼,拔劍與敵廝殺起來。
公孫藤的身手不錯,但畢竟寡不敵眾,漸漸落入下風,他身上的鎧甲已經碎裂成塊,露出里面的紅色內襯。
“快救我,兄弟們!”公孫藤喊道。
可是,四野寂靜無聲。
此時,明博已經帶著二百人沖向敵人的軍營。明博帶人沖進敵營,砍倒許多人。
“你們干嘛呢?”明博吼道。
“明將軍,你們怎么來了?”有人問道。
“敵襲啊,快去幫公孫先生。”明博喊道。
明博帶著兩百人殺出重圍,沖向峽谷。
這個峽谷很長很深。
峽谷的盡頭是一座孤零零的木橋。
公孫藤和敵人激烈搏斗,身上挨了好幾刀,終究寡不敵眾。被敵人擒獲。
這場惡戰持續了半夜。公孫藤帶來的六百人損失近半。
明博和韓俊等人順利突破敵軍封鎖線。
他們在黑夜里,沿著峽谷向東北方疾馳,一路上見到不少尸體和殘肢斷臂。
峽谷很寬闊,足有幾里長。一些人正在用繩索吊著尸體和俘虜向外走。這些俘虜都被打的鼻青臉腫,渾身是血。
“你們在干嘛?”韓俊問道。
“我們正在押送俘虜。”明博說道。
“哦,這樣啊,你們怎么不走?”韓俊奇怪的問。
“陛下吩咐,等你們過來一起走。”
韓俊:“……”
“陛下,你們先走吧,我們殿后。”明博對趙雍說。
“不用了。朕在這陪你們。”趙雍說道。
明博:“陛下,這里危險,您還是先行撤離吧。”
“那你們也跟朕一起走。”趙雍命令道。
“陛下,不可啊。這峽谷太窄了。您若是留在這兒,肯定會有危險啊。”明博勸諫。
“放心吧,我能保護好自己。”趙雍說道。
“陛下,您是君王,您的性命比末將的性命更加金貴。末將寧愿犧牲,也要保護您。”明博說道。
“朕說沒事,就沒事。”趙雍霸氣地說。
“……”明博也不好多言,只得作罷。
“話說回來,公孫藤哪去了?”趙雍突然發現公孫藤不見蹤影,不由得疑惑道。
“陛下,公孫先生剛才帶著幾百人,殺入敵營了。”趙坤答道。
“什么?公孫先生一人?”趙雍大吃一驚。
“是的,陛下,公孫先生帶著一百名親衛,殺入敵營了。”
“真的嗎?”
“嗯。”
趙雍聽到公孫藤一人殺入敵營,不由得擔憂地望向峽谷的另一端。
“你說公孫藤一人殺入敵營?”趙雍震驚道。
“是的,陛下。”
“胡鬧!”趙雍怒斥。
“陛下息怒。”
“這樣危險,你們竟然不阻止?”趙雍問道。
“呃……”明博、趙坤、石岸和王毅勇皆低頭。
“朕知道你們都有各自的考慮。但是,朕希望你們記住,朕的江山是靠著所有人的努力打下來的。而且,這個江山,需要你們每個人都去拼命守護它!”趙雍嚴肅道。
“陛下請放心,吾等必當誓死效忠陛下。”
“陛下,公孫藤不是戰死了,八成就是被敵人俘虜了。我們不能以身犯險,冒死營救他。”韓俊急忙勸說。
“你們怎么不早說?”趙雍責備道。
“陛下,當時情況緊急,屬下怕誤事。”韓俊尷尬道。
“算了,朕不追究你們了。你們先去休息吧。這里交給朕。”趙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