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
- (美)丹尼爾·T.威林厄姆
- 1009字
- 2023-03-31 17:34:26
推薦序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威林厄姆的教育心理學著作,自面世以來深受社會各界歡迎。他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詳細分析了學習的過程和課堂教學中必須注意的一些問題。本書深入淺出,每章都運用了一個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諸多關于學習和思考的真相,比如“思考能力取決于掌握的事實性知識”“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孩子在思考和學習方面的相似之處多于不同之處”“沒有長期的練習,不可能精通任何腦力工作”,等等。這些原則的有效運用,既能讓學習效果最大化,也能保證學生的成長最大化。
書中的觀點合乎時宜、切中肯綮。如開篇伊始關于大腦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認為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雖然人類生來就具有好奇心,但如果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認知環(huán)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則我們會盡可能地避免思考。學生是否動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活動能否持續(xù)地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悅感。此外,作者還討論了練習的必要性,主張通過分塊記憶獲得更多思考空間的原理,讓知識轉化成長期記憶的關鍵,改善知識遷移的方法,提出了專家與新手的思考方式的種種差異,持續(xù)的努力可以幫助智能發(fā)揮其可塑性,等等。
作者對于一些流行的觀點不盲從,如關于馬克·吐溫、愛默生等對知識記憶的批判性觀點,他持保留的態(tài)度。他在“因材施教”“背景知識對于認知技能的必要性”“借助故事來幫助學生思考知識的意義”等多個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其中,針對新技術的普及,他持樂觀態(tài)度,認為技術并沒有完全取代教育,也沒有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他也鼓勵人們思考技術在學校和家庭中的意義,并結合延遲獎勵和青少年熱衷社交的因素,討論了學生為什么難以放下手機的問題。
在第10章,作者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論述,他認為卓越教師無疑是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反復練習而成長起來的。其中關鍵的是學會自我反思,即“有意識地嘗試改進:自我管理”,記錄教學日記是自我反思中有效的方法。另外,教師共同體的研討也非常重要,作者提倡教師定期討論問題,一起觀摩教學視頻,“互通有無,感受到團體的力量”。
總的來說,《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這也是它能夠長期在亞馬遜圖書排名榜上暢銷不衰的主要原因。我愿意將本書推薦給投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學習認知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學生,關愛孩子的父母,以及任何想提高學習效率、不甘止步的終身學習者。
朱永新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