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十三章 善勝弗與,善用人為之下

(今本68章)

【帛書復原本】

善為士者不武〔一〕,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二〕,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三〕

【今本】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對比說明】

復原本與今本有4處不同,文意相同。

【譯文】

善于帶兵的將帥不逞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輕易動怒,善于制勝的人不輕易與敵爭戰,善于用人的人謙下待人。這叫不與人爭的德行,這叫用人之道,這叫符合天道,是自古以來最高的法則。

【注釋】

〔一〕士:武士,這里指將帥。

〔二〕弗與:意為不爭,不正面沖突。

〔三〕天:符合自然規律。古之極:自古以來最高法則。

【闡釋】

本章老子講述了三個方面的道理:一是如何用兵打仗,二是爭與不爭的辯證關系,三是“道”的最高法則。

老子認為,用兵核心要做到五點,即不逞勇武,不輕易動怒,避免與敵發生正面沖突,充分發揮人的才智和善于用人。“不逞勇武,不輕易動怒”是修身,“充分發揮人的才智和善于用人”屬于修智,“避免與敵發生正面沖突”屬于明智的策略。

修身,按照《孫子兵法》的講法,屬于“善戰者”的特質,所謂“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因為戰爭是國力、人力和智慧的較量。“逞武”“動怒”就會使將帥失去理智,導致不能冷靜、客觀地分析、研究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容易引發主觀臆斷和沖動,進而導致失敗。

作為用兵的將帥,僅僅善戰是不夠的,核心還在于借力用人。所以“修智”是更重要的。那么如何修智呢?關鍵就是老子經常講的“善下”,所謂“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谷王”。這樣就會吸引眾多的能人將士,為己所用,從而使自己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不爭,天下莫能爭”的辯證思想就會在帶兵打仗中得到高效的運用。

修身、修智與“不爭”的境界,背后的原動力和核心造化是什么呢?那就是“道”的順應自然與因勢利導,即“無為而無不為”的“天道”,這就是最高的智慧與行事法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双流县| 荆州市| 集安市| 桓仁| 新和县| 南丹县| 华亭县| 屏东市| 和平区| 汉阴县| 财经| 隆昌县| 罗定市| 志丹县| 罗甸县| 奈曼旗| 彭泽县| 南安市| 铁岭市| 喜德县| 阿坝县| 廉江市| 大城县| 新化县| 定兴县| 栖霞市| 沙雅县| 杭州市| 轮台县| 凉城县| 峡江县| 精河县| 繁峙县| 渝中区| 福州市| 阳西县| 巨野县| 广西| 三明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