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軍爭篇》
一
江渚回到楚國慶忌的營地,告訴慶忌,闔閭的確殺了要離的女兒。并說要離斷臂逃離吳國,也確有此事。慶忌這才放下心來,親自到牢房向要離賠罪,并設宴招待要離。酒席宴上,慶忌詢問要離吳國的情況,并問要離如何才能戰勝闔閭。
要離回答說:“太子從水路可直達吳國新建的都城姑蘇,闔閭正忙于修建都城,尚未顧及水軍訓練,如果我們發動水軍進攻,必將令闔閭措手不及,一舉擊潰敵人。”
慶忌贊同要離的說法,他對要離笑道:“是上天讓我得到了先生!”
事后,江渚提醒慶忌,說:“要離報仇心切,講的未必是實話,闔閭也擅長水戰,怎么會不訓練水軍?千萬不要把打敗闔閭的賭注都押在水戰上。”
慶忌思索片刻,決定再次派人去吳都探聽消息。
幾個月過去了,要離刺殺慶忌遲遲沒有回音,闔閭不免有些著急,他再次開始懷疑要離的能力,便問伍子胥:“你說實話,要離真的能殺死慶忌嗎?”
伍子胥心中也沒底,嘴上卻說:“大王應該相信要離的智慧。”
闔閭又想到了孫武,他雖然對孫武避而不見自己非常不滿,但好奇心驅使他微服來到羅浮山。
這天孫武恰巧在家,闔閭見到孫武時,孫武正坐在石頭旁獨自下棋,這是一盤他和要離曾經對弈過的殘棋。闔閭通報姓名,用的是假名。闔閭說他是伍子胥的朋友,想得到吳王的重用,特地前來向孫武討教兵法。孫武說他只會對弈,不懂兵法。闔閭看到那副棋盤,一時興起便坐在石頭旁要求與孫武對弈,孫武也未推辭。幾個回合下來,闔閭竟然輕而易舉地勝了孫武,這讓他十分得意。闔閭臨走前對孫武說:“以后我還會再來,希望你的棋藝有所長進。”
闔閭見到伍子胥,忍不住說自己微服見到了孫武。闔閭對伍子胥笑著說:“人都說孫武聰明無比,但是寡人認為他不過如此,寡人與他對弈,沒費什么周折就戰勝了他。”
伍子胥本想說,孫武之所以不勝,是沒有把闔閭當作朋友,孫武只有與朋友對弈,才會全力以赴。最終,伍子胥還是把這句話咽了回去。
慶忌的奸細從吳國返回,他告訴慶忌,吳國的情況和要離說的一樣,闔閭忙于重建都城,并且在訓練步軍,無暇顧及水軍的訓練。慶忌更加信任要離,他讓要離協助自己訓練士兵,修建戰船。慶忌決定在闔閭搬遷都城的時候,從水路進攻吳國。
要離訓練水軍十分賣力,別看他身體瘦弱,但站在戰船上,卻像將軍一般威風,他訓練的水軍銳氣十足,遠遠勝過慶忌的其他軍隊。江渚對慶忌說:“不能把這支水軍交給要離,如果要離有二心,帶著這支水軍背叛太子,太子將危險了!”
慶忌很自信,他說要離不會有二心,這支水軍也不會背叛自己。
二
楚國大夫伯嚭的父親郤宛,是楚王左尹,他為人耿直,賢明有能力,深受百姓愛戴,遭到楚國佞臣費無忌的嫉妒,其散布流言說,郤宛常在楚王前面污蔑令尹囊瓦貪得無厭、侵占楚國的寶物,這便激怒了楚國令尹囊瓦。囊瓦帶兵包圍郤宛的府邸,郤宛自殺,囊瓦誅殺郤宛全族,唯一逃生的是郤宛的兒子伯嚭。伯嚭聽說另一位遭費無忌陷害的楚國人伍子胥在吳國受到重用,便逃往吳國投奔伍子胥。
伍子胥與伯嚭雖無私交,但是因為遭遇相似,同病相憐,就將他舉薦給吳王闔閭。吳王闔閭高興地接見了對楚國滿懷深仇大恨的伯嚭。在盛大的宮宴上,闔閭詢問楚國的消息,伯嚭一一回答,并說楚國令尹囊瓦和慶忌正秣馬厲兵,準備進攻吳國。伯嚭還詳細介紹了慶忌的情況,尤其是慶忌的水軍。伯嚭說:“慶忌準備在吳國遷都之時,從水路直搗吳國新建的都城——姑蘇城。”
闔閭打算放棄搬遷都城,避開慶忌對姑蘇城的進攻,然后集結軍隊從水上迎擊慶忌。伍子胥對闔閭說:“計謀一旦確定,若無錯誤,不要隨便改動。這是孫武曾對我說的。”
闔閭不快地說:“孫武不過如此,從此以后不要再提他的名字,更不要提他的什么兵法!”
伍子胥說:“我可以不提孫武和他的兵法,但倉促組建水軍迎敵,很難取得勝利,尤其是面對慶忌這樣的敵人!”
闔閭不聽伍子胥的勸告,還是按自己的主意停止遷都,調兵遣將。伍子胥苦苦勸說道:“大王,我伍子胥之所以投奔大王,是因為大王能幫我復仇。現如今,如果我的建議明明可以讓大王避免失敗,但大王執意不聽,我只好離開大王了!”
闔閭看著伍子胥,心里說:伍子胥說的是實話,他投奔寡人就是為了復仇……但話又說回來了,目前的吳國缺少像伍子胥這樣的人才,寡人還必須用他。于是,闔閭對伍子胥道:“你既然這么說,我同意按照計劃搬遷都城,但水軍不能不建,更不能不練,我要在水上迎擊慶忌。”
伍子胥無奈,連夜去羅浮山見孫武,把闔閭堅持水上迎敵的決定告訴了孫武。孫武想了想,給伍子胥出主意說:“你告訴闔閭,要想取勝,就要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你可以給他講一講齊魯長勺之戰曹劌用兵的故事。闔閭如果懂得用兵,他就會放棄集結水軍在江上迎敵,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等敵人疲憊松懈時再予以致命打擊。”
伍子胥認為孫武的主意可行。臨別時,孫武特意囑咐伍子胥:“你見到闔閭,不要說‘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我告訴你的。”
伍子胥回到王宮,面見闔閭說:“大王,微臣聽聞善于用兵之人,懂得‘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也就是避開敵人旺盛的士氣,等敵人疲憊松懈時再予以致命打擊。慶忌和楚國的軍隊從水路進攻吳國,肯定勢在必奪,如果我們避開他們氣勢洶洶的勢頭,等他們找不到我們吳國的軍隊、疲憊松懈之時,再出兵還擊,肯定會取勝的!”
闔閭認為伍子胥說得好,很有道理。他問伍子胥:“你是如何想到避其銳氣的?是根據以往的戰事總結出來的,還是苦思冥想的結果呢?”
伍子胥道:“慶忌和楚國的軍隊氣勢洶洶,讓微臣夜不能寐,微臣想到了當年魯國曹劌帶領弱小的魯國軍隊,是如何打敗強大的齊國的。”
闔閭道:“曹劌論戰寡人聽說過,你再給寡人講講吧。”
伍子胥道:“當年,齊國恃強凌弱攻打魯國,魯莊公率軍在長勺迎敵。兩軍相遇,齊軍擂起戰鼓,士兵們頓時精神抖擻,準備與魯國軍隊一戰。但魯軍在曹劌的帶領下為避其銳氣沒有擂鼓,而是嚴陣以待。齊軍一而再,再而三,第三次擂鼓時士氣已經低落,魯軍這才擂鼓迎敵。魯軍避其銳氣,然后靠一鼓作氣的士氣,以少勝多打敗了齊國軍隊。”
闔閭高興地說:“你總結得很好!寡人決定按照你的主意辦!”
伍子胥再次來到羅浮山,孫武不在,他去湖邊看孫馳去了。這兩天孫馳一直病懨懨的,臥床不起,孫武在湖邊要離的草棚中照顧孫馳。伍子胥來到湖邊見到孫武時,孫武正在勸孫馳喝藥。
孫馳吃力地推開孫武端到眼前的藥碗,對孫武說:“父親,我本來活著就苦,不想再吃這樣苦的藥了!父親如果真的心疼我,就應該讓我安安靜靜地離開人世,到陰間與霧雨相見。”
孫武聞言氣上頭來,怒斥孫馳道:“為一個女人尋死覓活,你根本就不像個男人!更當不了英雄!你就是一個廢物!”
孫馳反駁道:“我不想當英雄,無論是死是活,我就是想和霧雨在一起!”
一旁的伍子胥再也忍不住了,他走上前對孫馳說:“你根本就不了解實情,你如此之說,真傷你父親的心!霧雨她……”
孫武制止了伍子胥,說:“伍子胥,你不要亂說了!霧雨已經死了,孫馳想讓她活過來,是不可能的!”孫武又對孫馳說:“既然你也想死,父親再也不會攔你了!就當我沒有過你這么一個兒子!但是,你要說話算話,你要離叔叔就要回來了,你必須兌現你的諾言,給霧雨舉行一個隆重的葬禮!”
說完,孫武放下藥碗,轉身離開了要離家。
伍子胥陪伴著孫武,沿著湖邊慢慢走去。伍子胥問孫武:“你怎么知道要離要回來?”
孫武說:“慶忌就要進攻吳國了,要離跟從在慶忌身邊,當然要回來了。”
伍子胥道:“既然如此,為什么要離遲遲不能得手,殺死慶忌呢?”
孫武輕嘆道:“要離不動手,就說明現在還不到動手的時候。”
伍子胥知道孫武此時心情不好,認為孫武在敷衍自己,便不再多問什么了。兩人沿著湖邊的小路默默向前走去。
三
這天,慶忌的水軍將士站在戰船上,排列整齊,等待慶忌的檢閱。慶忌看著自己的水軍經要離一番訓練后,如此精神抖擻,心里很高興。他對要離說:“你讓水軍演練進攻,我要看看我的軍隊攻勢如何。”
要離應諾,然后命令旗手用旗語發布進攻的消息。各條戰船回應旗語說:已收到帥船發出的消息,將按照帥船的布置,分梯次進攻。
要離再命旗手發布進攻的消息,各條戰船收到帥船的命令后,按照要離的命令有條不紊地向敵人進攻……
慶忌看著在眼里,喜在心里,心里說:“有如此水軍,有如此統帥,我慶忌的軍隊何愁不勝!”
演練結束后,慶忌問要離:“要離兄,你用旗語指揮戰船進攻,是何人教給你的?”
要離回答說:“我讀過一本兵書,兵書上說,《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戰場上用語言來指揮,聽不清或聽不見,所以設置了金鼓;用動作來指揮,看不清或看不見,所以用旌旗示意。金鼓、旌旗,都是用來統一士兵的視聽,統一作戰行動的。如果士兵都服從統一指揮,那么勇敢的將士不會單獨前進,膽怯的將士也不會獨自退卻。這就是指揮大軍作戰的方法。”
慶忌聽后不由得贊嘆道:“我真沒看出來,要離兄還熟讀兵法,而且運用自如啊!要離兄,你剛才說的,是哪段兵書上的話?”
要離回答道:“這本兵書還沒有公布于世,等攻下姑蘇城,我把這部兵書的著者找來,你們見一見。”
慶忌點頭稱好,但心里說,要離這是自謙之詞,這兵書分明就是他自己寫的!
回到慶忌府中,慶忌把今日訓練水軍的情況告訴了江渚,江渚也認為要離是難得的將才。繼而,江渚又擔憂道:“要離把水軍訓練得都聽他一人指揮,這對進攻吳國是好事,但對太子你來說,未必就是好事。”
慶忌不解,問:“此話怎么說?”
江渚道:“太子的水軍如今只看要離發出的旗語,進能攻,退可守,如果在進攻姑蘇城的時候,要離的旗語不是進攻,是防御,你能奈何他嗎?”
慶忌思索片刻,搖搖頭。
江渚又問:“如果要離和太子不是一條心,他的旗語就會按照他的意思發出,太子的水軍到那時只看旗語,聽不到太子的命令,這不是很危險的嗎?”
慶忌想了想,問:“那你說怎么辦?如果我撤了要離,誰來統率我的水軍呢?誰又能統率得了我的水軍呢?”
江渚道:“我可以。”
慶忌看著江渚,沒有立刻表態,他心里在盤算著什么。
慶忌又來到水軍的戰船,他對正在訓練水軍的要離說:“作為一名水軍的統帥,不但要有智謀,而且還要有力量,要能殺敵立功,這樣才有資格指揮水軍。”
要離說:“是。”
慶忌脫下身上厚厚的鎧甲,讓士兵把鎧甲穿在一個木頭假人身上。他對要離說:“如果你用矛刺穿木人的鎧甲,就算你勝利了,水軍照樣由你來統率。”
要離明白慶忌的意思,他是不想讓自己做水軍的統帥。要離拿起一支長矛,用足了全身的氣力,向身披鎧甲的木人沖過去,但他沒有刺穿假人身上的鎧甲。要離很痛快地交出水軍的兵權,他對慶忌說:“太子殿下,要離沒有能力做水軍的統帥,但要離可作為一名沖鋒陷陣的戰士,攻伐在前,第一個沖進吳王的王宮,殺死吳王闔閭!”
慶忌看著站在面前的要離,心中最后的疑慮蕩然無存。他對要離說:“你雖然不能做水軍的統帥,但你可以幫助新任命的統帥指揮我的水軍,幫助我打敗吳國,捉拿闔閭!”
要離答應了慶忌的要求,他說:“我與吳王闔閭有不共戴天之仇,不論是誰當水軍的統帥,我都會全力幫助他,打敗吳軍,殺死闔閭!”
慶忌對自己這樣的安排很得意,他決定帶領他的水軍進攻闔閭了。慶忌命江渚做水軍的統帥,要離做副帥與自己同船而行。楚國令尹囊瓦聽說慶忌要進攻吳國,派五萬陸軍相助。
四
闔閭聽說慶忌和楚國軍隊發兵進攻吳國,他既有大戰前的激動,也有些擔心。他不無埋怨地對伍子胥說:“如果要離早一些殺掉慶忌就好了……可是現在,你們設下了這么大一個計謀,讓寡人背上暴君的壞名聲,讓要離賠上自己的女兒,結果要離遲遲也沒有殺掉慶忌……寡人當初真不該相信你們!”
事到如今,伍子胥也懷疑要離的能力了,他對闔閭承認道:“也許我高估了要離……不過,慶忌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這次吳軍有大王親自指揮,慶忌定有來無回!”
闔閭只是微微一笑,他心里說:“伍子胥啊,伍子胥,你別再吹捧我了,如果這次不能打敗慶忌,寡人第一個拿你正法!”
慶忌的戰船在淮河上浩浩蕩蕩地前行。他的密探送來消息說,闔閭匆忙備戰,將軍隊主力擺在陸上迎擊楚軍,并沒把慶忌的水軍放在眼里。慶忌十分高興,他對江渚和要離說:“這說明姬光還不了解我的水軍,更不了解為我訓練水軍的要離之本事,我們乘機殺進姑蘇城,讓姬光有家不能歸,有國不能回,他的士兵肯定惶恐不安。我們再上岸和楚國軍隊一舉殲滅姬光和他的軍隊!”
江渚和要離點頭稱是,這正是他們的作戰計劃。
慶忌帶領水軍一馬當先,沿淮河而下,直取吳都姑蘇城。
慶忌的水軍進入太湖后順風而行,距離吳都只有一天的行程。闔閭聽說之后,再也沉不住氣了,他打算親自率領水軍迎擊慶忌。闔閭改變作戰初衷,這讓伍子胥很是著急,他想去羅浮山找孫武,可又擔心時間來不及。就在這時,專毅來見伍子胥,他給伍子胥捎來了孫武的一封信。伍子胥匆忙打開,信上只有九個字:“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伍子胥看著這幾個字,眼前一亮,他想到了和孫武在一起談論兵法時,孫武曾給他解釋過這句話的含義。
伍子胥立刻去拜見闔閭。他對闔閭說:“大王,我還有一言,將助大王做到‘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打敗慶忌。”
闔閭自從上次聽了伍子胥講解過“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后,對伍子胥講的兵法很感興趣,他對伍子胥說:“你快坐下,給寡人好好講講。”
伍子胥坐在闔閭對面,不慌不忙地講道:“所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其意是說,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下。但并非是讓大王一味防守,慶忌率軍氣勢洶洶來攻打姑蘇,鋒芒畢露,大王的水軍要深藏不出,待慶忌軍勢頭一過,大王再趁勢出擊,擊其惰歸,這樣便可一舉戰勝敵人!如今萬事俱備,切忌臨時更改作戰計劃。”
闔閭琢磨道:“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好,說得太好了!”
伍子胥心里很高興,但還是小心翼翼地試探道:“這么說,大王同意我的建言了?”
闔閭點了點頭,他看著伍子胥,又道:“伍子胥,你腦子里還有多少精彩的兵法絕句,能不能都告訴寡人?”
伍子胥說的這些兵法都是以前他從孫武那里聽來的,現在還不能告以實情。伍子胥思忖片刻,道:“大王,當務之急是打敗慶忌和楚國的軍隊,待得勝而歸,我就全告訴您。”
闔閭笑道:“好,寡人等著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