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不易方潔刻骨銘心,她打小就有讓媽媽幸福的執念,執拗到盲目的地步,大年初一早上,桂枝只要把餃子下鍋里,她就目不轉睛的看著餃子在鍋里翻滾,揣測哪個餃子里有錢。因為,他們那里有個說法:大年初一那一天誰吃到包錢的餃子誰有福。她好想吃到這個餃子,因為只有她有福,她就能讓媽媽和妹妹也跟著享福。
桂枝知道閨女的小心思,有意把那個餃子包的稍微大點,撈餃子時,拿笊籬在翻滾的鍋面上順溜一下就看見哪個大了,撈起倒進方潔的碗里。桂枝不是偏向大女兒,是懂得。
方潔不是自私,是愛。她吃到錢,放下碗筷,吐到手里,舀瓢水沖沖,遞給妹妹。
方瓊從不提意見,她知道姐姐這個錢姐從不要,是給她的,每每方瓊拿著錢都給姐一個笑。她知道姐疼她,姐從來都不讓她挑水、磨面、干重活。
說實在的有時候方潔有點兒自命不凡,因為,到18她就能去接爸爸的班了,那時候她就不是農民了,就能帶媽媽和妹妹離開這個傷心之地,她不想看嬸子天天那傲慢勁,也不想看見叔叔,想起叔霸占她家的宅基地心里就不是滋味。她常伸著小胖手和同學比手,一比她更自信了,她聽說:男人手大抓金銀,女人手大抓普岑(破布)。言外之意是,女的手小好。初中時,她看見畫報上一個干事(有工作)的女子,留著短發,帶著手表,穿著皮鞋,穿著藍色呢子大衣神氣而優雅,她想著將來她就是這個樣子。
方潔不到18,14歲那年她的夢就碎了一地。
1978年桂枝去貴山重提方潔接班之事。負責人說:“政策變了,現在不能接班。”并且把相關文件拿出來讓桂枝看。其實,那時候單位為了息事寧人才答應方強過分的要求。經歷過世事的桂枝知道胳膊拗不過大腿,最終她妥協了。
方潔看著沮喪的媽媽,用豪言壯語安慰:“我一定能考上大學!考上大學照樣有工作!”
現實給方潔一個響亮的耳光,她沒有考上,大專分數線都沒過。
說啥她都不再復讀。
去年就開始包產到戶,田里的活一個人不行,一個女人更不行。別人家的地里人多,熱熱鬧鬧,桂枝孤軍作戰,方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這學說啥是都不能上了,復讀一年,考上了再上三、四年加起來就是四、五年,這四、五年媽得吃多少苦!受多少罪!
桂枝勸女兒說:“四、五年很快的,我再吃苦四、五年,你幸福一輩子!”
“不,一天苦我都不想叫你吃了,”方潔執拗的說,“不上學一樣能掙錢,一樣能有活兒干。”
那時候改革開放了,隊企、私企應運而生。方潔有好幾個同學沒有參加高考直接去上了班。
方潔說的這些桂枝也知道,想想也不是不無道理。
豐年想去勸外甥女繼續上學,畢竟上學出來的工作穩固,老有所依。桂枝說閨女不小了,隨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