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卿搞的什么名堂
- 我的表哥是康熙
- 天涯人望遙
- 2048字
- 2023-04-12 10:06:00
康熙帝給出的期限就只有三天,三徐自是不敢稍有怠慢,在征求過法海的意見后,僅僅兩天就拿出了個草案,大體上沿用了法海的框架,只是在派遣機制以及考評上做了些調(diào)整。
最主要的變動在于派遣地的規(guī)劃上——徐元文提出把京城周邊二十余縣劃入順天府管轄,然后以這二十余個縣作為考核基地。
康熙帝閱后,表示滿意,只是,鑒于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過多,并未立刻下詔執(zhí)行,而是讓陳廷敬對此事進行協(xié)調(diào),待來年春天再行展開。
消息一傳出,法海再次成了翰林院中最不受歡迎的人。
這一點都不奇怪。
本來么,在翰林院混混日子就能熬資歷,時候一到,不是留京當中高層官員,便是外放布政使以上的高位。
可現(xiàn)在呢,資歷顯然不好熬了,稍有點閃失,立馬會被貼上“無能”的標簽。
這一切,顯然都是法海的錯,不罵他罵誰?
只是,有著鄭汝林的先例在,眾翰林們也就只敢背地里發(fā)些牢騷而已,真沒誰敢頭鐵地跑到法海面前炸刺。
那就成。
法海一點都不在意被人埋怨,每日里該干啥依舊干啥,沉穩(wěn)得就有若老宦海一般。
當然,他也清楚該來的報復肯定會來。
這不,十二月十八日,封印大休的前一天,翰林院的值班排表下來了,法海與陳元龍很榮幸地輪到了除夕夜的晚班。
這下子,別說在自家圍爐不可能了,便是連禮部主辦的太和殿迎新詩會都參加不了,只能在翰林院里貓著守夜。
很顯然,這安排就是故意的。
但,沒辦法,這事情,在程序上是無可挑剔的,法海就算想抗議都找不到地兒。
那,還能怎么著,只能認了。
“老弟,知道外頭怎么說你不?掃把星,嘿,可憐為兄離你最近,躲都躲不開,這霉運啊,真就是從頭走到了尾。”
對此,陳元龍同樣很是無奈,尤其是在聽到了宮內(nèi)所傳來的樂聲時,他忍不住便抱怨了一嗓子。
“后悔了?”
除夕夜值班確實很不得勁,不過,法海卻并未在意那么許多。
“你說呢?”
這當口上,旁人都在飲酒尋歡,自己二人卻只能喝茶提神,這對比,實在是太過令人不爽了些。
“這事情其實不難解決,陳兄只消上本彈劾小弟的折子,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一聽這話,法海頓時便壞壞地笑了。
“有道理,回頭為兄定要試上一試。”
陳元龍哪是那么好打趣的,拍著桌子便回懟了一句,當即便惹得法海忍不住大笑開了。
緊跟著,陳元龍也笑了。
“老弟,治縣可不比混翰林,你就不怕陰溝里翻了船?”
一通大笑過后,陳元龍的臉色很快便嚴肅了起來。
“呵,要說不擔心,那肯定是假話,但,縱使再難,那也得去做,某所為,不為榮華富貴,只為這天下蒼生能享太平。”
陳元龍這話已經(jīng)問得很是直接了,但,法海知道,這其實并不是陳元龍真正想問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他法海為何要如此折騰。
確實,無論從家世還是圣眷來說,法海都能輕松享受榮華富貴,稍稍熬上些年頭,高官厚祿唾手可得,完全沒必要整出這么許多花活。
只是,法海又怎能忘了前世那百年的民族苦難,既然來了,也有能力做出改變,那,為何不去努力呢?
當然了,這話,牽涉到了自身的核心機密,自然是說不得的。
但卻不妨礙法海表明一下“心跡”。
“老弟高義,為兄豁出去了,陪你瘋上一回!”
陳元龍頓時為之動容,只因他的志向也是如此。
“好,哈哈……”
陳元龍可是個干才,能有這等樣人相助,法海又豈有不樂意的理兒,當然了,現(xiàn)在談大業(yè)還早,慢慢來也就是了……
六部那頭的動作很快,元月十九日,大休結(jié)束的第一天,新上任的戶部尚書陳廷敬親自出馬,協(xié)調(diào)各部,火速將京師周邊十九縣劃撥順天府一事全部辦理完畢。
至此,順天府所轄從宛平、大興、通州、三河三縣一散州暴漲到了十九縣五散州,這其中,擬定作為翰林院首批掛職基地的縣一共八個。
康熙帝聞知后,龍顏大悅,順勢下詔,令翰林院盡快提交首批下縣歷練的翰林名單。
只是,翰林院那頭對此事卻并不是太積極。
原因很簡單,新的考評方式無疑是動了那些侍講學士以上的高層翰林們的奶酪——沒了考評權,低級翰林們可就不好管了,沒人拍馬還是小事,平白少了一大塊孝敬,那才真叫人肉疼。
奈何,陛下的旨意又不能違逆,所以,三徐就想了個歪招——翰林院修撰(從六品)以下者,連同庶吉士在內(nèi),有意下縣歷練的,自行報名。
在三徐想來,下縣是苦差事,哪及得上在翰林院里呆著舒服,再者,下縣考核不及格,那可是要倒大霉的,指不定連翰林的資格都保不住,在這等利少弊多的情形下,理應沒什么人報名才對。
一旦如此,他們也就可以趁機向康熙帝進言,取消或是暫緩執(zhí)行這等嘩眾取寵的所謂革新。
但,現(xiàn)實卻狠狠地打了三徐一個大耳刮子——法海與陳元龍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其后沒多久,包括去歲的傳臚(殿試第四名)黃夢麟在內(nèi)的十數(shù)名庶吉士也都先后報上了名,不僅如此,還有幾名年輕的編修、修撰也表明了愿意下縣歷練的決心。
這就已遠遠超過了八人的名額所限,三徐又驚又怒,可也沒轍,只得假惺惺地組織了場筆試,最終選出了八人,并將名單提交到了御前。
“法海?卿搞的什么名堂,嗯?”
只一看名單的頭一個就是法海,康熙帝望向徐元文的眼神可就不免寒了下來。
“陛下息怒,這并非臣刻意為之,實是法編修執(zhí)意要下縣,臣勸過,奈何……”
一聽康熙帝語氣不善,徐元龍的臉色頓時便是一白。
“來人,去宣法海即刻來見。”
對這么個解釋,康熙帝明顯不是太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