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因為人族歷代強者之故,早已將龍族驅逐出了各地水系。
在夏朝孔甲時代之后,也再不見龍族蹤影。
而陳塘關臨近東海,龍族時常興風作雨,在大商嚴禁祭祀邪神的情況下,陳塘關依然供著龍王,年年祭拜。
現在哪吒拖一條龍回陳塘關,當地百姓又如何不惶恐。
這個混世魔王,為何要打殺真龍?
陳塘關的守門將士,也被嚇得渾身筋骨酥軟。
而另一邊,三太子麾下蝦兵蟹目睹哪吒將敖丙打死,還抽了龍筋,連龍尸都拖走了。
東海龍王敖光坐不住了,連忙出了水晶宮,向陳塘關趕去。
自覺孝順的哪吒,將龍尸一路拖回了李府后廳,歡聲道:“爹!娘!我回來了!”
殷十娘聽聞兒子回來,便出門來看,一看,驚呆了。
哪吒居然拖著一條龍回來了。
見殷十娘不曾言語,哪吒笑道:“娘,孩兒剛剛打殺了一條龍!聽說帝辛前些時日在長河之上獵的血蛟,有滋補之效,孩兒想著,這龍豈不比蛟龍珍貴,龍肉必然大補!”
“娘,你和爹每日操勞,正該吃些龍肉補一補!”
殷十娘卻抱著哪吒大哭,“兒啊!你這是招惹了大禍啊!陛下獵蛟,那是陛下!你殺的是東海之龍啊!”
李靖平日都在軍營,操練兵馬,回家較晚。
方到府中,便聽門房通傳,道:“門外有一秀士,自稱故人敖光,前來拜訪!”
李靖聞言,收斂了神色,便讓門房引路。
敖光,正是那東海龍王。
李靖打開大門,扶住敖光之手,道:“吾兄一別多年,今日相逢,真是天幸!”
敖光卻一臉怒色,掙開了李靖的手,道:“李賢弟!你生了好兒子啊!”
李靖臉色有點尷尬,卻只能裝道:“長兄多年未見,今日相逢,何故如此言語?”
“若論兒子,小弟有三子。長子曰金吒,次子曰木吒,三子曰哪吒,皆拜入名山道德之士門下,雖不可說賢,但都非無賴之輩。”
言談間,李靖便引敖光入府。
敖光道:“你家兒子,端的驕橫!”
“他在九灣河入海口洗澡,不知以何法術,讓東海震動,幾乎將我水晶宮震倒!我令夜叉巡海,你兒便將我夜叉打死!”
“待我第三子去看,你兒又將我三太子打死,還拔了他的龍筋,就連尸身都不放過!”
敖光說至此處,不覺心酸,怒道:“你還說你家三子皆拜入道德之士門下,為他護短!”
李靖悻悻,連忙賠笑道:“兄長,你莫要錯怪了我兒子!我長子在九龍山學藝,次子在九宮山學藝,三子不過七歲,近來都不曾允他出城,哪能做出這等惡事!”
敖光道:“說的正是你那第三子哪吒!”
李靖不信,道:“長兄莫急,我將他叫出來與你看!”
李靖便向后廳去叫人,卻見殷十娘正在教育哪吒,而哪吒手中還扯著龍尾巴不放,便知敖光之言不虛,痛道:“你這逆子!”
敖光聞言,也不講禮數,徑自來到后廳,便見自家三太子尸身還在哪吒手中,怒道:“李靖!你看看你家好兒子!”
“你生這惡子,卻還為他袒護,你看看他手中是何?”
“我龍族雖然式微,但也不是好欺負的!”
“他打殺的李艮,乃是玉帝御筆點差!我三子敖丙,亦是東海正神!豈能容你兒子隨意打殺,我明日便要去上奏玉帝,問你之罪!”
敖光說完,便要將自家三太子搶回。
哪料,哪吒順手就是一記乾坤圈,砸得敖光眼冒金星,暈倒在地,還要拿著乾坤圈繼續砸。
李靖見此,那還了得,先殺夜叉,再殺三太子,現在還要殺龍王,上去便對著哪吒甩了兩個大逼兜!
吼道:“逆子!你是何孽障?如何就敢打殺龍王!”
此時,龍王轉醒,知在人間,絕非李靖父子之敵,便化作龍形,向東海飛去,還氣憤道:“你父子如此霸道,我必要找玉帝主持公道!”
哪吒道:“這老泥鰍要上奏玉帝,找你麻煩,你還護著他?”
李靖道:“若非你闖下禍事,他又如何會到我府中問罪,又如何要去上奏玉帝?”
哪吒眼眶一紅,氣鼓鼓的說道:“父親,我打殺那三太子,把龍筋抽了為你作腰帶,把龍尸拉回來給你們補身子,這般孝順!你不問青紅皂白,為那老泥鰍,便打我兩巴掌,若我不是你兒子,定要你好看!”
見哪吒這般忤逆,再想想大兒子金吒和二兒子木吒,李靖就頭疼。
為何偏偏生了這個孽障!
三天兩頭的闖禍,隔三差五的給他找事。
殷十娘見得哪吒紅著臉,連忙抱住兒子,道:“長子、次子皆在山中修道,就這一個兒子在你我身邊,向來乖巧,你又如何忍心打他?”
李靖道:“那夜叉、三太子俱是天庭正神,你生的好兒子卻將他們打殺了!待明日玉帝知道此事,你和我,多則三日,少則兩朝,便要淪為刀下之鬼了!”
殷十娘聽聞此言,對哪吒哭道:“我懷你三年六個月,方才生你,不知受了多少辛苦,誰知你卻是個滅門絕戶的禍根!”
哪吒雖氣憤,但見父母哀痛,便雙膝跪下,安慰父母道:“爹爹!娘親!莫要驚慌,區區一個東海龍王算得了甚!我師父乃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神通廣大!”
“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我絕不會連累父母!”
“打殺李艮、敖丙的法寶,皆是我師所賜!你們莫急,我去找我師尊,必能解此禍!”
這哪吒便出了李府,抓一把土,往空中一撒,便施展土遁,向乾元山遁去。
...
帝辛將調令交給竇融之后,竇融欣然接旨。
游魂關地勢絕佳,卻難立戰功。
陳塘關卻不同,深處東夷腹地,常有叛亂,可以鎮壓,距離北海七十二路叛軍亦不遠,隨時都可以支援聞太師。
在帝辛問他,誰能暫代游魂關總兵之時,他毫不猶豫的推薦了自家副手姚忠。
帝辛也知此人,雖武藝不算高超,但為人謹慎,暫代游魂關總兵,理應問題不大。
之后,帝辛便讓竇融領了一隊心腹,同他一道前去陳塘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