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0章 沈周,我們聊聊

“鎮...鎮...鎮國將軍?”知縣說話結結巴巴。

“正是在下。”朱見深毫不避諱地答道。

知縣眼珠子亂轉。

鎮國將軍來蘇州,自己還跟著一干上司去迎接過。

只是距離較遠,加上朱見深年少個子小,被護在人群里,相貌看得不大清楚,一時沒有認出來。

聽說他這幾日一直在蘇州城里盤桓,大家也不以為然。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就算是貴為皇子,也會被這花花世界迷亂眼,多待幾天,可以理解。

想不到他居然跑到自己的縣衙來觀審。

嗯,莫非、難道...他的心頓時被揪起來了。

知縣遲疑地問道:“殿下,下官斗膽問一句,殿下與這沈周有舊?”

“無舊?”

“有淵源?”

“長洲縣不要亂猜了,我與這沈周毫無瓜葛,只是恰好路過,遇到貴縣審案,一時興起就進來看看,看個熱鬧。”

知縣懸著的心,立即放落在地。

“鎮國將軍駕臨鄙縣,有失遠迎,下官誠惶誠恐,還請移駕后院,容下官款待一二。”

知縣客氣又恭敬地說道。

“不必了,你這小小的衙門有什么好玩的。”朱見深揮揮手說道。

正好沈周簽好結案文書,跌跌撞撞地走出縣衙大門,朱見深給方義施個眼色,叫他跟上去,自己拱手對知縣說道:“本將軍有事,先走了。長洲縣,我們有緣再會。告辭!”

長洲知縣看著朱見深一行人急匆匆離去的背影,一陣疑惑惶然涌上心頭。

沈周真的跟鎮國將軍沒有絲毫瓜葛嗎?

走到一處街道,朱見深直接上前,攔住沈周,拱手道:“請問是石田先生嗎?”

此時的沈周魂不守舍,渾渾噩噩,猛地被人攔下,抬起頭,搖晃著不知所措。

“石田先生,石田先生是誰啊?哦,是找在下的,在下就是沈周沈啟南。不知公子有何貴干?”

“剛才我在縣衙觀審了長洲知縣斷你墊賠欠糧的案子,有些事宜,想問問你。”

沈周一臉苦笑道:“這有什么好問的。在下還要回去,抓緊時間變賣家產,還上欠糧。”

“在下從京師里來,在南京官場上還認識些人。還請石田先生把原委細說一遍,看看還有什么轉圜余地?”

沈周看了看朱見深。

雖然年少,不過十余歲,但是穿著華貴,氣宇軒昂。后面跟著的眾人,像是教師、管事和護衛之類的,非富即貴。

說不定真有什么轉機。

“公子有什么只管問,在下會一一細說。”

朱見深指著不遠處的茶館,“石田先生,我們去那里坐下來說。”

等到大家坐下,伙計把茶水都端上來,朱見深開門見山地問道:“聽說石田先生是世代糧長?”

“沒錯。從在下祖父時開始,沈家便擔起本糧區的糧長一職。”沈周答道,“那時還是洪武爺在世,糧長由本地多糧多丁者擔任。我們沈家是長洲世家,有良田上千畝,家族人丁興盛,順理成章地成了糧長。”

“當糧長很苦嗎?”

“苦?”沈周長嘆一聲,“洪武永樂年間,里甲糧長,必定是地方有名望、平日行義,被眾人共推者才得以擔當,當時有鄉官之譽,充任者皆以為榮。家祖家父還曾教誨在下,以能充糧長為賢,而不慕科第之榮。”

聽到這里,劉健轉向朱見深,頗有感觸地說道:“殿下跟我們講過里甲糧長在國朝初期,利國利民的益處,可見一斑。”

沈周忍不住看向朱見深,來不及細想,只是顧著自己的情緒說道:“殿下說得沒錯。里甲糧長此前確實利國利民。里甲之編,均其戶口,可舉綱以知目;首長之役,擇其望族,如以臂而運指,意甚善也。”

“可是到了宣德、正統年間就不行了,里甲糧長成了賠錢的差事,要命的苦役。里甲戶口紛紛逃亡,糧區秋糧年年收不足,全得里甲糧長墊賠。一年又一年,十幾年下來,金山銀海也賠得傾家蕩產。”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李東陽和劉健異口同聲地問道,然后兩人對視了一眼。

“什么原因?”沈周微張著嘴巴,呆呆地想了一會。

“在下想來,大概有幾個原因吧。一是各里各甲的人丁,田產數十年來,變得太多了。有的人丁減少,甚至絕戶。有的貧困,田產變賣一空。可是上面還是按黃冊魚鱗圖來征役收糧。”

“數十年來,黃冊魚鱗圖一直沒更改過?”劉健瞪大了眼睛問道。

李東陽看了他一眼,出聲答道。

“按祖訓,黃冊十年一更新。洪武和永樂年間的黃冊,都真實有效,被稱為銅版。但是宣德、正統年間的黃冊,無非是把上一回的黃冊抄一遍,年齡加十年而已。所以大明七八十歲的高壽之人,比比皆是。”

“這些黃冊,就是一筆糊涂賬,二三十年累積下來,十有七八都是假的,被人稱為偽冊。真正有數的,是各縣戶房里的白冊。”

沈周感嘆道:“這位小哥是明白人。白冊就是戶房那些掌案書辦吃飯的家伙。”

李東陽得意地仰起頭,看了看劉健,繼續說道。

“至于魚鱗圖,更是一筆糊涂賬。永樂年間清丈過一次。后來宣德年間又在部分布政司清丈過。正統初年,有御史上奏,說魚鱗圖年已久遠,需要重新大規模清丈一回,內閣議了幾次,最后不了了之。”

朱見深補充了幾句。

“正統初年,那不是三楊值閣嗎?這么重要的事情,三位賢臣怎么沒有重視呢?”李東陽不解地問道。

“或許是在跟王振閹黨爭斗,一時無暇顧及。”劉健為他的偶像辯解道。

朱見深看了他一眼,轉向沈周問道:“石田先生,還有什么原因?”

“還有就是各地田地被豪強權貴肆意侵占,投獻縉紳貢舉之風愈演愈烈。這些人有權有勢,與各縣衙戶房掌案書辦勾結,飛灑、詭寄、虛冒、隱瞞,把豪強縉紳該繳納的賦稅,分攤到其他農戶頭上。”

“加上他們自己免徭役,投獻之人受庇護,也被瞞上欺下免了徭役。這些被免去的徭役,又分攤到其他農戶頭上。原本十年輪換一次的徭役,兩三年,甚至每年輪到一次。”

“徭役之苦,外人很難體會到。耽誤農時不說,還要自帶干糧棉被。風餐露宿,一個不慎病倒了,不是破家,就是人亡。十幾二十年下來,里甲糧長成了苦役,一家家輪著來,上戶家破人亡了,就輪到下一戶...”

聽到這里,李東陽和劉健忿然道:“朝廷必須要厘清吏治,規范優免,杜絕投獻,恢復里甲糧長制,才能恢復國朝初年的政通人和。”

朱見深搖了搖頭:“里甲糧長制,也不見得是好舉措。可能在國朝初年,戰亂初定,休生養息時是妙舉,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經濟的發展,不見得就是良法了。”

什么!

劉健和李東陽轉過頭來,詫異地看著朱見深。

這幾日聽你話語里,如何惋惜國朝初年建立的里甲糧長制,如何痛恨田地兼并、縉紳貢舉崛起對其的破壞。

現在卻說它不見得是良法!

渣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门头沟区| 电白县| 凌源市| 锡林郭勒盟| 文安县| 故城县| 钟祥市| 金昌市| 绍兴县| 大新县| 长阳| 青阳县| 洪泽县| 清镇市| 通辽市| 永城市| 什邡市| 襄城县| 伽师县| 绥棱县| 云南省| 罗江县| 遂昌县| 阳原县| 闵行区| 河津市| 郯城县| 西峡县| 株洲市| 海晏县| 嘉义县| 天峻县| 安仁县| 馆陶县| 乌拉特后旗| 施秉县| 五华县| 防城港市| 民勤县| 德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