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認識、新的發現、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斷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總是新的。
1978年2月20日,我經過六年的努力,終于實現了自己教書的夙愿。面對的環境并不盡如人意。兩棟平房之間一個低洼的大操場,四周連圍墻都沒有,這便是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第三中學。平房內部還沒有頂棚,這樣,一位教師講課的聲音便穿過了頂部的人字架,到達第二、第三乃至第四個教室,大家就這樣互相干擾著上課。那時房頂還沒有扣瓦,上課時抬頭,透過木板縫可以看到白云藍天。冬天下雪,有的雪花碰巧可以直接飄到室內。除了教室,沒有一個實驗室。
剛到校,領導便分配我做班主任并教兩個班的語文課。學生呢?也不盡如人意,初二(6)班還不錯,初二(8)班可就難了。56位學生全是男生,是從各個班淘汰出來的學習后進生。他們愛玩,怕上課,有幾位學生填學生登記表,連父母的名字都寫不對。問他們,他們卻埋怨:“都怪我爸的名字太難寫!”面對這樣的環境,我埋怨過,灰心過,也等待過,想等待環境好了,自己再好好教,自己再搞改革。
可是學生越來越難教,自己的脾氣也變得更糟糕,一事當前,不是千方百計想辦法戰勝困難,而是先指責埋怨一番。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想等辦學條件標準化了再改革;想等教師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學;想等社會上厭學之風改變后,自己再認真教書;想等所有的人都努力工作之后,自己再努力。這樣坐等空想的結果,不僅自己沒有改變的希望,還可能因為自身的弱點使外界更不如意。
我體會到,比較有效、比較實際的做法,還是先從改變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責環境,可能一絲一毫也不見效果,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助長別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蠻。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氣中的一分,用來改變自己,就能使自己發生變化。
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
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我面對現實,總是千方百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不久,我任班主任的班級班風有了明顯的變化,那個全是男生班級的學生們也和我成了朋友,他們幫我搞教學改革,幫我設計公開課,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出人意料地高。
1986年3月14日,遼寧省盤錦市市委組織部任命我做學校的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學校被特殊批準為遼寧省重點中學,并更名為盤錦市實驗中學。那幾年,在國家教委及省市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變,昔日簡陋的辦學條件已成為歷史。昔日不盡如人意的條件沒有了,新的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又出現了:新上了許多設備,這些設備的保管、維修不精心;一些專用教室使用率不高;房子多,設備多,于是水費、電費、維修費也跟著成倍增長……
可見,人總要面對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環境,總要從改變自己做起,才能適應環境,進而使環境朝著如人意的方向改變一絲,改變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