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北境的陰謀

一聽說要定都關中,所有功臣宿將的態度驚人的統一:不合適,洛陽這地方就挺好!

反對聲中一個比較核心的論調就是: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秦朝建都在關中,只到二世就滅亡了,在那兒建不吉利。

面對滿朝的風水論調,劉邦很是猶疑不決。不過,他也明白,之所以阻力大,是因為自己的這幫手下都是山東人,不愿意再往西跑到關中。如果換個提案往東走,大家就該說:“吾皇英明,周亡于此,實在不祥!老家沛縣就挺好,咱趕緊挪地方。”

問他們等于白問。

大事不決問張良,是劉邦一直以來的最后一道保險,這次也不例外。從沒讓他失望過的張良,最后幫他進行了分析。

張良更加實在,他敏銳地提出了洛陽的一個巨大弱點:土地貧瘠,腹地太小,非用武之地。這是很厲害的一句話,得細說說。

什么叫土地貧瘠呢?

“著名挑撥離間者”張儀先生就曾經說過:“韓地險惡,五谷所生,非麥即豆,一年不收,老百姓就得吃糟糠,地方不滿九百里,兩年的糧食儲備都沒有。”

洛陽東西的一條豫西通道,基本上就是過去的韓國,靠這個地方是沒辦法供給一個全國性都城所需要的糧食的。

國都,要飼養皇權“吞金獸”,皇宮就是一個日費千金的“大托兒所”。除此之外,還有龐大的官僚系統與功臣集團,還會衍生出巨大的“得道雞犬軍團”,還得配備大規模精良的衛戍部隊來保護。當然,還有烏泱烏泱的都城百姓。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糧食!

那么接下來你會說,可以從全國調啊!只能回復你張良說的那句“腹地太小,非用武之地了”。

下圖顯示了洛陽附近的幾個糧食產區。洛陽北面是黃河,南面是群山,東西是狹長的豫西通道。從物資供給上講,主要是本土的可憐產出與河內地區的供應。西面的關中平原和運城盆地運糧食過來的成本非常高,原因我們說過,黃河這段的“脾氣暴”,代表地點是三門峽,往往只能走豫西通道的陸運,但陸運的成本就太高了。

但是還有河內地啊!河內可了不得,戶口殷實,人民富足,后來東漢的成功可是號稱“光武據河內”啊。話是不錯,但問題又來了,雖然河內地是產糧大戶,但它的糧食都要進敖倉作為戰略物資儲備的。

為啥呢?

因為洛陽此時已經處于前線了,整個中原的膏腴之地已全被諸侯王分完了。這也就意味著這么多異姓王,全都不會再把糧食運到總樞紐敖倉。

但是,敖倉、滎陽、成皋這個防衛體系仍然是漢王朝此時的重中之重,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必須還得采用當年的思路,主力頂在滎陽,控天下咽喉。糧草就只能指望豫西通道的陸運和河內地的就近供應了。

劉邦死活要把河內地拿在自己手里,也是因為此地能在戰時成為最指望得上的糧草基地。

所以說,此時的國情跟洛陽自身的經濟實力,都決定了根本沒法在這里建都!

如果遷都長安呢?

關中和整個山西最值錢的晉西南連為一片,人家還自帶靜靜流淌的渭河與汾河。無論錢糧還是物流成本,都沒得挑。最重要的是,關中處于劉邦目前地盤的最中央!

關中是四塞之固,這個強調很多遍了,除此之外,還有被忽視的一點。由于此時武都還沒發生大地震,重要的天池大澤還存在,所以漢中平原乃至下游的江漢平原產糧區的錢糧也能夠走水路,低成本地送到關中。

看下圖,人家是連成一片的!

關中經濟帶、晉西南經濟帶、漢中乃至江漢經濟帶,跟洛陽經濟帶這么一比,高下就出來了。

劉邦還惦記著跟周朝比誰的國祚時間長。時間長有啥用?你看最后都成啥樣了?雖然劉邦的腦子總是不清醒,但明白人踢他一腳就能給他踢清醒了,張良一說他就明白了。劉邦下定了決心,定都關中。

婁敬因此被劉邦賜姓“劉”,授給他郎中官職,稱號叫“奉春君”。

此次遷都,看上去無足輕重,實際上深層的意義巨大。

如果劉邦此時定都洛陽,看似在天子守國門,實際上幾代之后就真成天下之中了,屆時中原就能反哺洛陽了。但是,關中此時看似的天下之中,在幾代之后,卻變成了天子守國門。

關中周邊少數民族混雜,漢、胡、羌關系微妙。

作為對比,后面東漢定都洛陽后,整條西線就處在被逐漸蠶食的狀態,關中更是變成了漢、羌雜居之地,棄涼(放棄涼州)的聲音基本上貫穿了東漢中后期。

國都意味著全國的重心所在,如果不是此時定都關中,很有可能有一條傳奇的通道,將來就打不開了。這將給中國與世界帶來無可估量的損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一次改變整個世界的遷都,它的“蝴蝶效應”震撼非凡。

在遷都的同時,劉邦還干了幾件利民的大事。

第一件事,安撫過去的諸侯遺族。過去的諸侯子弟,愿意留在關中的,免十二年賦役,愿意回歸故鄉的,免六年賦役。

第二件事,安撫出生入死的將士們。軍吏卒有罪者赦免,無罪者各階層皆有封賞,復員軍人返鄉后,按功勞分予田宅。

第三件事,天下大赦。秦末戰亂以來,不少人上山當土匪,現在都趕緊回來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吧,過去的事都既往不咎了。

總體上來說,劉邦在天下大定之后,在政治與體制上全盤接過了秦朝的郡縣制度。

毋庸置疑,想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政治體制,秦朝那一套還是最科學、最靠譜的。秦朝并非亡在這套制度上,而是死在自己的縱欲上。

鑒于此,劉邦也吸取了秦朝失敗的教訓,開始休養生息,積蓄民力,團結一致向前看了。

劉邦折騰了這么多年,也打算歇歇了,但他沒有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他一直看著不順眼的這幫小地主,開始一個個地冒出頭來了。

第一個冒出來的,是他從來也沒正眼看過的臧荼。這個實力倒數的諸侯王,居然在這個天下大定的祥和年份,仿佛出頭鳥一般地跳了出來,舉起大旗,造反了。

公元前202年(七月),燕王臧荼造反。此時,距離漢高祖劉邦登上皇位僅僅過去了五個月。

關于臧荼的謀反,史書中留給我們的信息很離奇。戰火紛飛,在整個天下都打散了的時候,這位燕王選擇了坐山觀虎斗。但如今天下都已經平定,劉邦占據著絕對優勢,他卻跳出來了,實在是讓人看不明白。要知道,他可是一位非常識時務的人,當年韓信威震華夏,臧荼馬上就乖了。

有一種論調說,是因為劉邦大舉逮捕過去的“親項分子”,所以臧荼作為過去的“親項分子”慌了。

這是不靠譜的。因為我們并沒有看到劉邦怎樣屠戮項羽的老臣,項羽的葬禮還是劉邦親自主持,項家有頭有臉的人物也都封了侯。項羽這邊叛逃過去的人,劉邦都用得好著呢,除了逃往韓信處的鐘離眛之外,并沒有看到劉邦找碴兒。

那么到底是為啥呢?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漢五年冬,以破項籍,乃使盧綰別將,與劉賈擊臨江王共尉,破之。七月還,從擊燕王臧荼,臧荼降。

《史記·高祖本紀》: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之,得燕王臧荼。

《資治通鑒》: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征之。九月,虜臧荼。

從上述史料中看,有三條有價值的信息。

第一,臧荼真的造反了。

第二,臧荼攻下了代地。

第三,時間有出入,但有一點,臧荼造反最早在公元前202年(七月),也就是秋天。這個年份和季節都很重要。

我們挨個分析。

第一,臧荼不是被冤枉的,不是被告發的,這一點跟后面的韓信、彭越等人的描述完全不一樣,史書中涉及謀反,但凡有什么枝節都會交代得很清楚。這回就明確說臧荼反了。

第二,他攻打了代地,這個聽上去沒什么,但實際上非常無厘頭。因為自燕地,也就是東北方向發兵來的,基本上第一戰都會選擇冀州。

為什么呢?

因為居高臨下,一馬平川,財富多,糧草輜重不用愁,只要軍力強,很順利就能拿下冀州平原。

隨后靠著太行山脈和黃河,能很容易形成割據的狀態。后來的劉秀跟袁紹都是靠這片土地發家的。

但自燕地去拿下代地,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戰略角度,收益都微乎其微,那個時代又不燒煤。拿下代地的戰略價值基本上只有南下一條路,而且要經過重鎮太原。

太原有多抗造,我們之前說過了。臧荼不選此時明顯的“軟柿子”張敖去捏,反而要直接攻打劉邦的領地(此時代郡尚未被分封),這就給出我們這道謎題的一個關鍵因素了。

我們來想一想令無數“宋朝粉”傷心的一件事。

著名的“燕云十六州”。后來讓北宋北方根本無險可守,腦袋上始終端盆水的燕云十六州,其實跟此時的燕、代兩地是基本重合的。

“燕云十六州”基本囊括了中國北方的形勝之地,居高臨下,山勢環繞,易守難攻,下山則摧枯拉朽。但是,這個地形對于漢族政權往南打,奪天下的意義不是很大。

因為雖然形勝,但是資源的動員能力弱,一般自保有余,進取艱難。中原政權打仗,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資源!

但是,這片土地如果在游牧民族的控制下,就會變成中原王朝的噩夢了。人家有馬,戰爭成本低,撒丫子就能搶一通!你無險可守!只能干看著!后來,金滅北宋,就是自燕、代兩地而來,除了在太原費了半天勁,基本上就是一路平推。

臧荼的出兵思路,其實已經把他背后的大哥隱隱約約地暴露出來了。

我們再來看上述史料的最后一個關鍵,公元前202年秋。為什么是公元前202年才造反呢?楚漢爭霸那么熱鬧時怎么沒動靜呢?

很湊巧,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2年,匈奴取得了對西面大月氏的第一輪勝利,徹底完成了對北方草原的統一。

臧荼背后的那位大哥在楚漢爭霸階段也很忙,也在著手統一大業。

那為什么是入秋后,臧荼才造反?

又有一個很湊巧的地方。

這基本符合游牧民族的出兵時間特點,因為游牧民族是春夏忙,又是打狼,又是接羔,又是貼膘,而入秋后,套馬的漢子們終于有空威武雄壯了。(具體到漢武大帝時代再詳細討論。)這個季節也是戰馬最有勁的時候。

再來看最后一條線索,臧荼被平定后,他的兒子逃亡去了匈奴,還得到了一定的重用。

上述四點一匯總,我們基本上可以進行一個很大膽的猜測:臧荼跟匈奴混得很熟,他的造反是在匈奴勢力的力挺下,有計劃地進行的。他要是跟匈奴不熟,他不會自發地去攻打劉邦的領地,然后幫助劉邦保衛邊疆。

那么長的北境長城,你守它干啥?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臧荼跟匈奴談好了,人家成一家子了,他把北部邊境蹚平,讓匈奴不用再擔心長城和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等一道道險關要塞,然后方便匈奴支援與出兵,哥兒倆一塊發財。所以,臧荼出兵的路線跟時間,都是為匈奴而設計的。

但是,接下來問題來了。

劉邦聽說臧荼反了以后,抱著武裝旅游的態度,帶著周勃、樊噲、夏侯嬰、灌嬰等百戰名將前往大漢的東北,輕松地平定了臧荼。

匈奴外援呢?

這一年整個漢帝國的北疆風平浪靜,好多年沒打仗的臧荼被劉邦兩腳就踢死了。

臧荼被晾在那里有兩種可能:一是匈奴在剿大月氏的尾聲又出了突發狀況;二是發生了天災,看過《狼圖騰》的朋友可能比較理解草原上的白毛風對于游牧民族是什么樣的影響。

總之,這次匈奴人的遲到,使得臧荼成為中國歷史中被輕描淡寫的無厘頭角色。

但實際上,這已經是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彈了。人家游牧民族,也完成大一統了,而且對中原很有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林西县| 深州市| 宁阳县| 犍为县| 鹤山市| 祁东县| 天台县| 临猗县| 巴彦县| 盐城市| 高邮市| 葫芦岛市| 松滋市| 连城县| 虎林市| 巨鹿县| 瓦房店市| 宁波市| 垣曲县| 镇平县| 禄丰县| 棋牌| 钦州市| 招远市| 新兴县| 鱼台县| 珲春市| 开封市| 金坛市| 安多县| 长兴县| 商南县| 日照市| 察雅县| 山阴县| 遂平县| 铁岭县| 田阳县| 九龙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