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托孤五重臣
七年后,公元前80年,劉旦這個傻蛋再次浮出了水面。他仍然沒忘了自己的夢想,這次他的盟友有了些力量。
昭帝的姐姐長公主,三號人物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也跟著摻和了進來。他們的目的是搞掉一號人物霍光,結果這伙人被霍光輕松地一勺燴了。
又是一場高水平者打低水平者的權力斗爭,水平差得不是一丁點兒。
我總說水平,你可能會問:什么是水平?
在權力場中,有水平的標配是:有眼光,做事謹慎,有政務能力。
你要能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你要有眼光看清這風起云涌的潮起潮落,知道什么時候加入,什么時候袖手旁觀。
你要能處理好這錯綜復雜關系萬民的國家政策,將壞的零件修好,將這臺機器理順。
這里面,“謹慎”是最前面的那個“1”。
武帝臨終之時托孤了輔政的五大臣: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
武帝認為這個組合搭配得當,互為牽制,卻不知此后的任何一個托孤組合,最終都沒有達到領導人最初的預期效果,都是在一番搏殺后,最終剩下一個人統一全盤。
唯一例外的那個人,叫劉備,人家明明白白就交給一個人了。(李嚴在劉備那并沒有真正進計劃,將來會講。)這段故事也成為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托孤范例。
下面我們來看看,武帝托孤的這幫人都是什么水平。
在這個五人組中,還是有跟霍光一個水平的高手的,他就是二號人物金日磾。
公元前121年春天,霍光他哥霍去病率領著一萬精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余里,一通打,將河西走廊殺得雞飛狗跳,還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夏天,霍去病再打祁連山渾邪、休屠二王,再次大敗二王。
在二王共同降漢時休屠王反悔,被渾邪王所殺。當時僅僅十四歲,貴為休屠王子的金日磾也因此被帶到了漢朝,后來被安置在了黃門署養馬。
從王子一落千丈成為了馬夫,這種人生的大起大落除了孫悟空以外,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但金日磾卻沒有像孫悟空那樣打出南天門,而是選擇把這份帶侮辱性的本職工作做好。
一次,武帝在宮中宴游后突然想看看自己的千里馬們。
馬夫們牽著一匹匹駿馬從武帝面前走過,很明顯,這群馬夫并沒有馬精神,要么看到寵妃們左顧右盼,要么嚇得兩腿打哆嗦。
鶴在雞群中是非常容易凸顯出來的。武帝在一堆人馬中一眼就看到了和他所牽的馬一樣精神的人。
一個體型魁偉、容貌威嚴的小伙子,目不斜視地牽著駿馬從殿上走過,這讓武帝感到很驚訝。
怎么會有這樣的人干這樣的工作?
武帝特地詢問了這個小伙子,在得知金日磾為休屠王之子后,就升他做了馬監。
芝麻官再小也是官了,金日磾這個落魄王子踏入了敵國的官場,開始了艱苦的修行。
經過謹慎的考察,后來武帝將他調進了自己的秘書處,提升為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駙馬都尉是皇家警衛隊隊長,光祿大夫是帝國決策圈的要員,如果說武帝有心腹的話,他這一輩子大概只有兩個:一個是霍光,一個是金日磾。
武帝對沉穩成熟的金日磾非常喜愛,各種賞賜讓人們看得眼紅,有人曾進言武帝:“陛下為何重用一胡兒呢?”
武帝為了表明自己胸懷天下,更加重用金日磾。
金日磾自己也有兩子,武帝很喜愛,時常留在身邊嬉戲,由于長子放蕩不羈,和宮女亂搞時被金日磾撞見了,回家老金就把這孩子宰了。
武帝大怒,怨其無情。
金日磾道:“萬惡淫為首,此子亂來,如果不殺,臣有負陛下重托。”
有一種論調說金日磾這個人為了權力,為了表忠心連自己兒子都能殺,還有什么他干不出來的事情!看來武帝眼神也不好,這種人怎么能用呢?
很多人會拿出易牙為了博取齊桓公的歡心,煮自己兒子的例子,來對比金日磾的事情。
其實這里面有很大的區別。
在易牙聽到齊桓公說“寡人嘗天下美味未食人肉”的話后,為了討好齊桓公,就把自己的兒子殺掉煲湯了。這種為了權力而無所不用其極的人,萬不可用!
但金日磾則相反,他殺這個孩子,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
武帝現在喜歡這個孩子,他干什么都不算啥,但改天要是這個小子上了嬪妃的床呢?不能因為這個行為越來越不可控的孩子而把全族搭進去,這其實是一種巨大的責任感。
反腐打“老虎”、拍“蒼蠅”,向來有兩大突破點:一個是女人,一個是孩子。
權力場上永遠不是拼強點,而是補弱點。你的所有弱點,在過招時都會被無限放大。你可能面面俱到,萬無一失,但你身邊的人卻不一定。
霍光修煉到幾十年走路的細節都一樣,金日磾則是幾十年從不用目光直視武帝,武帝賞他的宮女,他放那養著不碰,武帝要把他的女兒納入后宮,金日磾不肯,用頂撞武帝的姿態表示:我無意成為皇親,擁有更大的權勢。金日磾與霍光都有著漫長的修煉道路,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厚重、謹慎。
在最高級別的權力場上,只有厚重才能四平八穩,靜對八面來風。最有可能的勝利方式,就是《孫子兵法》中最經典的那句“以己之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
有些大智慧,是殊途同歸跨領域通用的。
但這個和霍光同一水準的金日磾,卻在武帝死后僅僅一年便臥病不起,沒多久便逝世了。昭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并陪葬茂陵,謚號敬侯。
當這位二號人物隨武帝而去后,實際上剩下的三位就應該知天命了,規規矩矩地聽霍光的話才是正解,但這里面只有一個明白人參透了這一點。這個明白人是田千秋。
老田這個人很有意思,他這輩子干的事都在遵循著順勢而為的價值觀。
田千秋最開始,是個根本就沒有品的無名小卒,我們在上一章的末尾時說過他,他時任護衛漢高祖陵寢的郎官。但這個人有眼光,他看準了時機說劉邦托夢給他為劉據鳴冤。
武帝為他的這次豪賭給出了頂級大獎:忠心可嘉啊!你做我的大鴻臚!
田千秋由陵園看墳的,一下子變成了九卿高官,隨后沒多久又進步成了丞相。
這種飛躍在太平王朝中極其罕見,老田堪稱官場史上的升官之最了。
田千秋當丞相后沒多久,武帝就崩了,換主子了,老田很明白自己的身份,自己這個投機倒把起家的,絕對不能瞎摻和。
老田秉承著一個態度:在丞相的位置上,自己啥思想也沒有,就一件事,聽霍大將軍的話。
霍光常常對老田說:“咱都奉遺照輔佐圣上,你作為百官之首得有作為啊!你得給我提意見啊!你得督促我進步啊!”
田千秋再次給出了頂級觀望大勢者的回答:“您是獵人,臣是獵狗,只要您發號施令,臣一定賣力干活!”
后來田千秋在霍光手下干了十二年丞相,晚年可以坐著小車上朝,最后善終于任上。
人這輩子,千萬得明白自己的定位,要像老田一樣,干什么事盡量順勢而為。
剩下的兩位,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們總認為霍光不過是因為當了三十年的秘書才排到了前面,這個八棍子打不出來一個屁的人,是可以扒拉到一邊去的。他們并不知道,這個面如平湖的白面男人有多么高的內功。
桑弘羊我們之前介紹過,這位幫武帝搭建出“國企”的帝國經濟大才,在業務單位干到頭后總想著自己當把舵手,但政治和財稅完全是兩個套路,總扒拉算盤的就是搞不過讀了一輩子人的。
武帝給他這位實干家,安排在最后的排位是有用意的,是希望他踏踏實實把事干好,方向上的事情不要瞎摻和。
但最終,他跟最想和霍光唱對臺戲的上官桀,還是摻和到一塊去了。
上官桀是隴西上邦人,剛入官場時做羽林期門郎,也是武帝護衛隊的一個小領導,他的命運飛騰來源于一次大風。
有一次他隨武帝去甘泉宮,忽然飛沙走石狂風大作,武帝說:“小的們趕緊給我頂住!”上官桀在狂風暴雨中穩住了車蓋巨傘。
過去的人,對自然很敬畏,不像現在的人,呵風罵雨,滿嘴胡說八道。
武帝覺得在妖風中為他撐起一片天的上官桀,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于是升他做了未央廄令,就是給武帝看馬的總管。
在武帝一朝,看馬似乎是個好活兒。
后來武帝身體不太舒服,上官桀就開始消極怠工,但沒想到武帝病好了去看馬,發現馬都瘦了,武帝對上官桀大怒道:“你認為我再也見不著這些馬了嗎?”
機靈的上官桀完成了人生中最華彩的表演:“我聽說皇上您身體不適,日夜憂傷,光剩哭了,哪里還顧得上看馬呀。”一邊說還一邊哭。
武帝被他的眼淚打動了,升他做了侍中,后來又升為太仆,最終成了托孤五重臣之一。
上官桀比排他前面那兩位差的地方有很多,如果是霍光和金日磾,哪怕是武帝死透了,該養的馬還是會養得膘肥體壯的。
做人的境界是通過做一件件事,持續不斷綿綿不絕地顯現出來的。
政治游戲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你一定要厚重、穩健地走好每一步,上官桀最欠缺的就是這一點。
上官桀一直很不服霍光,他想不明白為啥武帝要把霍、金二人排在他的前面。尤其在金日磾死后,他想把金日磾的權力抓到自己手上,跟霍光打擂臺,于是他不斷地向上爭取。
他先是想把自己六歲的孫女送入皇宮當皇后。他的這個孫女其實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兩人是親家。但霍大親家卻把這門親給否了。
外孫女無論何時也比不上親孫女,這丫頭怎么也姓上官。
上官桀不甘心,通過昭帝的姐姐、長公主的男寵丁外人的關系,最終將孫女獻進去做了婕妤(一等嬪妃),隨后不久當上了皇后。
六歲的孩子成為皇后,又是一項紀錄,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因此被封為車騎將軍,也就是金日磾之前的職位。
上官安被提拔后,開始不知道自己姓啥,對賓客說:跟他的皇帝姑爺喝酒感覺真不錯。喝多了以后天天光屁股在內宅行走,兒子病死了,他仰頭敢怒罵蒼天,來興致了和他爹的姬妾侍婢淫亂。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祖宗留下來的智慧:“世間享有盛名而名不副實者必有奇禍。”有些獎你還真敢領,難道你不知道這是要你命去的?更何況是上官安這么個缺德帶冒煙的。
當年金日磾害怕自己德不配位的兒子會給家族帶來災禍,親手宰了他,霍光的兒子霍禹此時是掌宮禁的中郎將,天下第一的霍光并沒有讓他摻和進高層來。高手都知道,在最高級別的賽場上,千萬不能把沒做好準備的自己人放進來,那是拖累反殺坑自己的。
上官桀不明白這個道理。
當所有人都看出來你有巨大弱點的時候,你貌似巨大的權勢就是紙老虎。這就好比當年呂家的后生們被老狐貍們看穿后一樣。
上官桀父子牛起來后,要給鄂邑長公主政治回報。當年幫你辦的事并不是白干的,更何況是安排你孫女當皇后。
漢慣例,列侯才夠級別與公主配婚。
長公主不想跟丁外人總玩地下情,雙方共同使勁想把丁外人封上侯。
侯是這么好封的?沒有軍功,不是皇親,你怎么封?
大漢約定俗成的權力規矩開始熠熠生輝,霍光拒絕了上官桀封丁外人為列侯的請求。
上官桀孫女能成皇后,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她是霍光的外孫女,霍光不拍板,這丫頭永遠變不成鳳凰。而這個丁外人什么都不是。
這次霍光的拒絕,引起了上官桀父子與長公主的極大怨恨。
桑弘羊一直想進決策圈里參與參與,不想總干具體的活,但一直進不去,再加上為其子弟求官也被霍光否了,于是也憤怒了:我為這個國家干了快五十年了!要倆官,你還不給我面子!
于是,他沒有走順從霍光的路,而是耍脾氣、擺資歷,也走到了霍光的對立面上。
一個反霍的聯盟組成了。一場拙劣的陰謀,在幾個人的籌劃中醞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