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通俗讀物引起的災禍
此外,我們也可以說明《咔嚓咔嚓山》仍是由三種民間故事組合而成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富有智謀的兔子欺騙愚鈍的貍子”是各國動物故事中十分常見的情節,不同的是《咔嚓咔嚓山》中貍子如此受罪是因為兔子要替爺爺報仇。今人講述《咔嚓咔嚓山》時,往往會簡述貍子被爺爺抓到的經過,但之前這段小情節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故事,其主要內容是:一只貍子天天在石頭上嘲笑老爺爺老奶奶,有一天他們給石頭抹上了年糕,于是貍子就被粘住動不了了。如此愚笨的貍子怎么可能在被逮住后謀害奶奶,再裝扮成她等待爺爺回家呢?稍微一想就知道這樣描述貍子是不合理的。但是這個不合理的后半部分卻是日本版《小紅帽》《瓜子姬》的主要情節。只不過在故事《瓜子姬》中,是家里養的雞提醒老夫婦“看看糠屋的屋角”,告訴他們瓜子姬已被熬成肉湯,而在《咔嚓咔嚓山》中則是貍子自己坦白的。以上三種故事在日本各地以獨立的形式流傳至今。《咔嚓咔嚓山》將原始的動物故事和《瓜子姬》進行了簡化和組合,但除此之外并沒有太多加工。
再看《舌切雀》和《猴蟹合戰》,過去我們相信“五大御伽話”中只有這兩個故事保留著古老面貌,如今這樣的說法卻越來越說不通了。麻雀報恩的情節顯然來自《瓜米》,據說在朝鮮半島也有版本流傳。此外,有關柿種的情節來源于《猴子和癩蛤蟆爭奪年糕的故事》。然而,如果只有這些原典,故事的整個情節也不會如此發展。這里應該還有一種屬于另一種系統的民間故事起到了作用。關于這一點,我們不需要太多的辯證推理,只要搜集到更多的資料自然會得以闡明。直到現在還無人注意到《舌切雀》和《猴蟹合戰》不僅彼此相關,而且在很多方面與《桃太郎》相似。至少我個人相信,只要闡明《桃太郎》的變遷過程,就能說明另兩則故事發展成現在這種形式的原因。或許不管從哪個角度開始探討,最終都會得到同一個結論。既然起點對結論沒有影響,那么我將從目前資料相對豐富的部分,也就是從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做假定而無須空手等待別人報告的部分,開始一步步地走向問題的核心。我首先要理解的是一個事實,即民間故事廣泛地流傳于世,而且那些保留至今的民間故事與定說相反,后人未做太多的修改和增補。
在今人刊行的童話《桃太郎》中,哪些部分自古以來就被人重視?對此,不同的人自然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我們至少可以說,現在流傳的民間故事《桃太郎》中所包含的諸因素,在其出現頻率和分布范圍上都有大有小。比如,“桃子裂開,從中蹦出個孩子”,這一母題好像只見于日本的《桃太郎》,而“借助狗或其他動物完成事業”則在世界不少國家的民間故事中都有同樣的描寫。我國也有一個“狗嚇唬貓,貓指使老鼠找出失散寶物”的故事。連《西游記》里的三藏法師都要領著一群半人型的狗[20]、猴、豬去遠征,作者把他們在路上遇到的種種挫折和磨難或伙伴間的矛盾等當作笑話來描述。更遙遠的一些民族也有許多類似的故事,尤其是羅馬博物館等地陳列的密特拉神屠牛像,雕刻的是一位和桃太郎一樣的少年神,他的助手也是狗和蝎子。我們無法否認,這個神像證明了“忠誠的動物型”故事自古以來就在世界上普遍流傳。總之,英雄根據一個隱藏的命運或是依靠知恩圖報的動物幫手,成功完成某項艱難的事業,這種敘事并不僅僅在日本流傳。
日本的特殊性只體現在英雄的名字及其出場方式上。從河的上游漂下來一顆桃子,從桃中出現一個嬰兒,于是取名為桃太郎。僅就這一點而言,我們還沒有在鄰近的民族那里找到類似的例子。由此看來,這是此類國際性的故事在我國發生的變化,應該在日本的國民文化中尋找其淵源。我們不應忽略一個事實,即這段日本特有的情節反映了我國古老信仰中相當重要的一個信條。《玄同放言》[21]引用了大量的日漢古籍,努力說明從桃中生出桃太郎的某種原理,這確實說服了一些人,但在我看來,就算作者的推測是正確的,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因為神秘的嬰兒未必總是從桃子里出現,《瓜子姬》便是一個例子。《瓜子姬》與《桃太郎》是同一個時代的故事,其中有一小部分流傳于九州、中國地方,到了日本東部地區則到處都有。因為這些眾多版本沒有被文人記錄下來,所以《瓜子姬》長期以來都沒有受重視。但是,被忽略、遺漏也有一點好處,正因為沒有被文人記錄下來,《瓜子姬》與所謂“五大御伽話”不同,避免了刻意的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