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寒圖:珍重待春風
- 袁瑾編著
- 644字
- 2023-03-21 17:50:35
壹 冬藏生活
日月如梭,在春、夏、秋匆匆的交替中,萬物迎來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個季節——冬季。此時,陽光收斂了往日的鋒芒,溫柔地鋪灑在高高垛起的稻草上;葉落了、花謝了,大地回歸于本真的質樸。漢代淮南王劉安喜好神仙方術,相傳豆腐就是他煉丹時發明的,他召集了大批賓客,編著了一部叫《淮南子》的書,其中說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謂“冬藏”,本意是指冬日里,萬物凋零,人們把秋天收獲的谷糧貯藏起來,以備過冬。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天地萬物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人們按照規律,春播夏耕,秋收冬藏,因此四季的流轉都蘊含著別樣的意境。漢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中說:“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認為宇宙之中的萬物都是由陰陽二氣構成,人與自然可以通過氣相互溝通,甚至相互融合,這就是傳統的天人感應思想。同時古人認為,春夏陽氣生發,秋冬陰氣旺盛,人居于自然之中,要根據晝夜、寒暑的自然節律而行動。因此在冬季,日常生活要講究順時順勢地休養生息、收斂內聚。從中,我們自然能夠感受到古人對人與自然宇宙關系的思考、獨特時令節氣觀念,以及他們的生存智慧。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冬令”“冬藏”包含著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糧食、菜蔬、果物的貯藏,用以飽腹;穿戴用度的積累,用以生活;親朋家族、四鄰八舍的聚集,用以團結;感恩萬物、汲取滋補,用以養生養心。凡此種種,藏食、藏物、藏身、藏心,在冬季里愉悅身心,以養精蓄銳、靜待春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