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澳大利亞]尼古拉斯·周思[1]

李堯 譯

197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懷特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作家。他之所以在澳大利亞和整個世界享有盛譽——他的許多著作已經譯成多種文字出版——是因為他的作品包容著截然相反的兩種屬性。首先,帕特里克·懷特不是一位生活面狹窄的作家。正如他的自傳所述,他一生都在具有國際色彩的范圍內活動。他在英格蘭讀完中學和大學。他學習法語和德語。他到許多國家旅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中東駐防。他的許多親密朋友是外國人。他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文化的、理性的影響都是世界性的。他的一些不太重要的著作干脆以澳大利亞以外別的國家為背景——經常是希臘。他的最好的、最有特點的著作中也常常出現以歐洲為背景的章節,或者源于海外的人物、經驗、回憶。這一點經常通過背井離鄉的人物左右為難的困窘表現出來。

其次,帕特里克·懷特的作品又具有鮮明的澳大利亞的屬性。他的兩部重要著作《探險家沃斯》(1957年)和《樹葉裙》(1976年)都涉及了澳大利亞歷史的重要方面:早期歐洲人對澳洲大陸的探索,以及歐洲移民與土著居民的關系。另外一部長篇小說《人樹》(1955年)則通過一對澳大利亞普通夫婦半個世紀的經歷表現了澳大利亞由農牧業殖民地發展成現代化國家的過程。后期的著作如《活體解剖者》(1970年)和《風暴眼》(1973年)則著眼于表現當代澳大利亞的生活。這些作品不僅以澳大利亞為背景,更重要的是以極其生動的筆觸表現了澳大利亞生活的獨特之處——五彩繽紛的內心世界的感知,澳大利亞鄉音和語言的特殊結構,澳大利亞喜劇式的社會生活的精巧優雅,以及澳大利亞人理念中陰郁的思辨哲學。

帕特里克·懷特的小說剛剛問世時總是使澳大利亞讀者大惑不解,并且感覺到一種挑戰。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一位澳大利亞作家這樣深刻地揭示澳大利亞的社會問題,以及澳大利亞人作為互不相同的個體的內心世界的沖突。帕特里克·懷特描繪的這幅澳大利亞的圖畫并不取悅于他的觀眾,他表現了澳大利亞的美麗、友愛,也暴露了它的丑陋和破壞力。可是,經歷了最初的抵制,澳大利亞讀者總是很快便認識到,懷特描繪的這幅圖畫誠實、充滿熾熱的感情、努力向真理的目標求索。

懷特的創作方法對于他的讀者也是一種挑戰。他既植根于小說創作的傳統,從諸如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哈代這樣一些文學大師的作品中汲取了營養,又緊跟這種傳統走向現代派藝術發展的大潮,從約瑟夫·康拉德、D.H.勞倫斯、詹姆斯·喬伊斯的著作中獲益。他以自己濃厚的印象派的表現方法、詩一樣的語言、意識流、黑色幽默,以及敘事技巧、觀點表述上的“支離破碎”,把現代主義的藝術技巧和創作態度引進到澳大利亞小說創作中。

但是懷特小說的讀者遇到的最大困難或許是他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的想象力。他把世界看作光明與黑暗、善與惡、靈與肉的無休止的沖突。他試圖將人類所有潛在的能力——從破壞力到創造力、從最崇高的到最卑鄙的,都包容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人樹》中有一個很有名的細節:主人公在一口唾沫里看見了上帝;《探險家沃斯》結尾時有這樣一個象征性的比喻:一只綠頭蒼蠅從一堆糞便里“脫穎而出”,翅膀上閃爍著充滿希望的虹霓的光彩。帕特里克·懷特將自己內心深處那種矛盾的感覺毫不保留地交給了讀者。

這樣一種個人特有的想象,喚起懷特深沉的思索。許多年,他將自己的私生活嚴嚴實實地隱匿起來。他于1948年從歐洲和北美回到澳大利亞。經歷了一段充滿活力、收獲頗豐的生活之后,他和他的希臘朋友曼努雷·拉斯卡里斯退避三舍,離群索居。在自己的故鄉,他感到了“背井離鄉者”的痛苦。二十多年漫長的歲月,他生活在與澳大利亞社會完全隔絕的狀態之中。可是從70年代起,他又變得“社會化”,又開始積極卷入周圍的生活。他會見記者,并且在“眾目睽睽”之下將個人生活、思想感情展現在公眾面前。1981年出版的自傳《鏡中瑕疵》使這種展現達到高潮。

這不是一部普通意義的自傳。正如書名所示,帕特里克·懷特照這面鏡子的時候,看到的映像既非賞心悅目,也非精確無誤。鏡子上有點點瑕疵,表明準確地認識自己該有多么困難。帕特里克·懷特把自己描繪成一個蘊含著多種矛盾的人:

“一個已經背離了英國圣公會的澳大利亞利己主義者、不可知論者、泛神論者、神秘主義者、存在主義者。”

也許正是性格中的多面性使他成為小說家,如同他自身包蘊著的多種人物與性格演出了一幕幕活劇。

“我選擇了小說……并且以此為手段,向那些不肯輕信的觀眾介紹了一些由相互矛盾的性格組成的角色——我就是由這樣的性格組成的。”

帕特里克·懷特的“自畫像”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他的早年生活,他與家庭、朋友的關系,以及如何經過不懈努力成為作家的簡潔的回憶。懷特以他特有的犀利、智慧,和總是充滿疑問的、感情復雜的筆觸撰寫了這一部分。他以極其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往昔的朋友、敵人以及重要的事件;第二部分敘述了在希臘的一連串旅行。懷特在那兒尋覓到精神上的歸宿,筆調更溫和、更客觀,也更充滿了感情;第三部分“往事與隨想”就像一組記錄懷特現在生活的照片剪輯。他對敵人毫不留情,對朋友大度寬容。通過對頗有權勢的朋友——前澳大利亞總督約翰·克爾爵士和他的妻子克爾夫人,以及澳大利亞最著名的畫家西德尼·諾蘭道德墮落的剖析,懷特鞭笞了澳大利亞社會總體上的道德平庸。

《鏡中瑕疵》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十分出色、別出心裁、誠摯坦率的“自畫像”。作者在這本書中對他的家庭、生活以及整個人類社會的評論雖然不無刻薄之處,但仍然洋溢著對真理、愛情的信仰和贊美。

注釋

[1]尼古拉斯·周思(Nicholas Jose,1952— ):澳大利亞著名作家,生于倫敦,在阿德萊德長大,曾就讀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牛津大學。1987年—1990年任澳大利亞駐華使館文化參贊。他創作的長篇小說《黑玫瑰》《長安大街》《守望者》《紅線》等已在中國翻譯出版,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即墨市| 昭通市| 宜阳县| 宁远县| 永泰县| 南通市| 衡水市| 防城港市| 沁源县| 东平县| 永吉县| 安徽省| 博白县| 苗栗县| 永济市| 多伦县| 清河县| 林口县| 古田县| 丰顺县| 洛南县| 麦盖提县| 汉源县| 南昌县| 渭源县| 孟津县| 沾益县| 秀山| 迭部县| 吴堡县| 应用必备| 新安县| 土默特左旗| 武威市| 中卫市| 张掖市| 临澧县| 江都市| 景泰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