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張總還是朱老板
- 夢回1998
- 無窮阿清
- 2110字
- 2023-04-13 12:00:32
金色時光可以算得上是漢江市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型娛樂場所了,其以集聚卡拉OK、迪廳、酒吧的綜合特性吸引不少年輕人前往,它開在這處鬧市區(qū)里,每到晚上就有不少穿著清涼的男女前來狂歡,其中不乏闊少富姐,僅一夜的交易流水就能達到十多萬元。
夜色之下,一輛在路燈照耀下車身泛起黃光的奔馳s400車門緩緩打開,一個大腹便便只戴寸戒的男人就從車上邁步而下,一雙锃亮的皮鞋踏在鬧市區(qū)的骯臟地面,怎么看怎么違和。
他剛下車便有身穿棕色西裝、身形瘦高的男人小跑著上前,他弓著身子一副卑躬屈膝模樣,“張總,今兒個剛有一批新人上來,清一色的嫩,要不您來試試?”
朱天波一笑,他自然明白那人口中‘新貨’是什么意思。仰頭望天,周遭燈光讓他覺得如在舞臺中央一般,不由得背起雙手,一副成功人士模樣進了“金色時光”。
站在門口穿著統(tǒng)一的服務生朝天大喊:“張總,晚上好!”
朱天波的自信并不是無的放矢,這么多年的經(jīng)營早已讓他形成一種人上人的地位尊榮。他窮小子出身,在烈日下赤膊干過苦力,也穿著西裝衣冠楚楚跑過業(yè)務,后來才入贅漢江市乃至全省龍頭的養(yǎng)殖企業(yè)——朱家的門下。
而之所以這好事能便宜了他,還是因為他那個妻子朱興蓮恨嫁無比。早些年朱老爺子曾替女兒尋求商業(yè)聯(lián)姻對象,但因為其外形與性格彪悍原因一直無人敢上,最后不得不放下身段降低要求,當時在中介公司剛剛當上經(jīng)理的他便被岳父相中,岳父朱京明以朱氏畜牧公司的5%股份換了他進門,而他也由張改姓朱,正式成為朱家的一員。
他自覺是有抱負的,靠著多年在朱家的忍辱負重也算是撈得了一些好處,隨著手上的資源愈來愈大,他的野心也隨之放縱。朱家這點資源在他眼里已經(jīng)算不上什么,而他也漸漸不把朱家人放在眼里,比起別人叫他朱老板,他更喜歡旁人一聲客客氣氣的張總。
而此刻,老板朱天波正癱在自己柔軟的辦公椅上,盯著面前一排如花一般的少男少女們,眼神迷離,他早些年身材管理還是不錯地,但近些年由于自己起家搞娛樂產(chǎn)業(yè),時常穿梭于各種酒局之中,身形也漸漸發(fā)福起來,臉上的肉層層堆積,擠得眼睛只剩下一條縫。
偌大辦公室內(nèi)擺放著各色由朱天波收藏而來的珍貴藏品,雖然他小學畢業(yè)便出來打拼,這么多年從大字不識一個進步到偶爾能來兩句小學生必背詩詞,但他仍舊給自己營造一種文化人的形象,這一點體現(xiàn)在他的穿著、書柜里的書籍,以及室內(nèi)裝修,但獨獨沒有體現(xiàn)在身材與談吐。
面對著這樣一位掌握了全漢江市幾乎一半娛樂產(chǎn)業(yè)的大金主,十幾個面容皆是清秀的年青人站在那里愣是大氣都不敢出,他們就像是擺在臺面上任人挑選的貢品,走進來那一刻已經(jīng)注定了尊嚴掃地。
眼神犀利地掃過面前每個人,終于,他定在了邊緣一名身形纖弱的女人身上,朝著一旁翻看資料對照人名的瘦高經(jīng)理講:“就她了?!?
女人身形戰(zhàn)栗,卻還是穩(wěn)住身子,此刻這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一臉諂媚模樣的矮個男人的臉從門縫鉆入,朱天波看見了他,也就隨之點了點頭。
那矮個男人就小心翼翼地踩著辦公室地毯進來,心說這全屋地毯得花老鼻子錢,他站在那剛剛被點中的女人身旁,小心說:“朱……張總,外面有人說找您,是關于中介……”
話還沒說完,朱天波就一臉不耐地點了一支煙,道:“不見?!?
良久,他吸了一口煙合上火機蓋,清脆的響聲在這時顯得是如此刺耳,旁人這才聽見朱天波補充了一句:“什么玩意兒都配來找我?”
那矮個男人這才反應過來,朱天波名下產(chǎn)業(yè)巨多,而這中介機構不過是他眾多斂財企業(yè)中的一環(huán),為那么個小事兒確實是沒必要……
他欠身鞠了鞠躬,“打擾您了,朱……張總。”
待他正要轉身出去時,朱天波卻叫住了他,黝黑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你剛才叫我什么?”
*
“同學,張總今天不在這里,要不你改天再來找胡經(jīng)理?”
前臺小妹略有歉意地對面前這一對面容清秀的年青人說。
他們剛剛自稱是中介機構的大客戶,并且還掏出了蓋過章單據(jù),她瞟了一眼確實金額不少,想到最近負責中介機構的胡浩被張總派去外地拓展業(yè)務,她想了一下還是向負責場子的劉勝上報了。
過了沒幾分鐘,劉勝就聲音略有顫抖地打來電話說:“張總不見人,讓他們不要再來了?!?
作為前臺,她也不能明說張總強硬拒絕了,于是就換了個說法,這事兒還是得找胡經(jīng)理解決比較好。
邢昭合上那本《歐美時尚雜志》扔到譚三清懷里,也沒展露出任何失望表情,如同意料之中一般直接轉身,譚三清則是滿臉疑惑地收拾好自己的雜志跟上他,“不是,這大老板見不到,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
邢昭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徑直走向了街道對面那家“久久婚慶”店鋪,由于已經(jīng)到了晚上,店鋪老板正要關門,邢昭就三步并作兩步上前,在那老板準備拉電閘的前一刻攔下了他。
譚三清緩步跟上前,他看見邢昭不知道在那老板面前說了什么,老板面露難色,但是邢昭扭過來指了指譚三清,那老板才進店取出一個相機來,頗不情愿地遞給了邢昭。
見邢昭過來,譚三清扶了扶眼鏡問她:“你跟那老板說什么了?還有,借這相機有啥用?”
“既然張老板不想和我們聊,那就不聊了?!毙险寻淹嬷稚舷鄼C,若有所思道:“數(shù)碼相機……”
華夏第一臺民用數(shù)碼相機誕生于千禧年,而如今市面上能見到的相機基本上都是膠卷機,這進口的數(shù)碼相機大部分還是照相館和癡迷攝影愛好者所持有的。其以不菲的造價令人望而生畏,在這時,欲買一臺相機須得付了接近萬元的全款,等上個幾周才能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