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盡管如此,他還是每天剛辰時就來到了太極殿的西堂。
他立志要做一個日理萬機,勤政愛民,延續國祚的好皇帝。
他要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要做到這一切,他只有忍耐,只有克制,只有強撐。
所以當他看到譙王司馬恬奏章里所寫的內容時,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在這件事上,他絕不不能讓步!
他提起筆,在奏章上批示道:“悲惋惶怛,非所忍聞,況言之哉!其更詳議!”
武陵王司馬晞和殷涓、庾倩等人的分量,是有著天差地別的。
在司馬昱尚且是丞相輔政的時候,司馬晞同樣是以太宰輔政。
他倆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皇室搭檔,名重一時。
如今司馬昱登基為帝,桓溫的毒手就伸向了司馬晞。
如果司馬昱向桓溫妥協,那么他的手上就沾上了皇室宗親的血,不僅百年之后,他無法去見列祖列宗,就連現在,他恐怕也再難樹立威望,必將成為亡國之君。
……
桓溫對于司馬昱突然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頗感意外,當即決定親自草擬一份奏疏請求司馬昱下旨處死司馬晞。
甚至為了加大對司馬昱的施壓力度,還將王彪之給請了過來,希望瑯琊王氏能在這關鍵的時候幫他一把,就如同在廢司馬奕之時,王彪之主動站出來主持廢立大典一般。
近來建康城內的風云變幻,讓已經與桓溫作對了半輩子的王彪之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
他幾乎產生了一種絕望的預感:“延續了數十年的‘王與馬,共天下’的士族政治格局,將在桓溫的猛烈沖擊下,走向崩潰!”
現在朝野上下,已經成了桓氏一家獨大的局面,其余士族,徒有聲名,卻沒有實權。
在他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與桓溫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
所以,現在他看桓溫的樣子,充滿了疑惑,也充滿了猶豫。
疑惑桓溫所求究竟是什么,猶豫是不是要拋棄自己一生的堅持,為了家族繁榮選擇投靠桓溫。
桓溫倒并不知道王彪之心中所想,他微笑著叫人拿過來一張席榻,十分尊重地對王彪之道:“仆射請坐。”
王彪之今年六十有六,比桓溫足足大了七歲,而且王彪之在朝野之中的名望甚高,再加上現在有求于他,所以桓溫對其表現得很尊重。
王彪之倒不客氣,順勢坐了下去,拱手道:“謝明公賜座,不知明公召王某來,所為何事?”
桓溫倒不急著回答,將書案上抄錄的司馬恬的奏章往前一遞,然后正色道:“卿一看便知。”
對于桓溫以一種居高臨下的上位者口吻說話,王彪之心中雖然不喜,但卻并未過多在意,拿起桓溫遞過來的奏章看了起來。
看罷,他吃了一驚,暗道:“譙王怎么會寫這種奏章?難道是受桓溫所逼?一定如此!那今日他叫我來,莫非是也要逼我?”
他的思緒剛剛閃過,桓溫便開口道:“卿以為如何?”
這分明是不想給王彪之過多的考慮時間。
“七十古來稀,少活幾年又有什么值得在意!”
王彪之在心中暗自感慨一聲,正色道:“武陵親尊,未有顯罪,不可以猜嫌之間便相廢徙。公建立圣明,當崇獎王室,與伊、周同美;此大事,宜更深詳。”
言下之意,就是桓溫從袁真那里搜到的書信不過只能表明心跡而已,而且書信還有偽造的可能,一切不過是猜疑,并不能說明司馬晞就有謀反事實。
聞言,桓溫瞬間明白了王彪之的心意,暗罵道:“老賊不識時務,等我殺了司馬晞,再來找你算賬!”
不過他卻沒有將心中的怒火在臉上表露出來,還是一臉鎮定地道:“此已成事,卿勿復言!今日邀卿一敘,不過是望卿能與我同章聯奏,請陛下早除叛逆!”
他把話說明,就是要逼著王彪之選邊站。
王彪之聞言,當即站起身,一臉嚴肅地看向桓溫,然后拱手一拜道:“明公此舉,老朽不敢茍同,還望明公收回成命!”
“卿決意不助我?”
桓溫臉色突然變得極為嚴肅,眼神中透露著冷冷的殺氣。
“老朽執意不改!”王彪之大義凜然道。
他甚至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反正對他來說,活了六十六年,已經算得上當今的長壽翁了。
“你……”
看到王彪之那決然的神情,桓溫怒氣頓時升騰,指著王彪之,就要開罵。
可是理智還是暫時遏制住了他內心的沖動,只見他一臉失望地對王彪之揮了揮手道:“罷了……罷了……人說老來執拗,果然不差,卿既固執己見,我也不奪卿志!但卿需知,天下事,如今盡在我掌中,識時務者,方可保累世之業!”
“明公教誨,老朽定當銘記于心!若明公無他事,老朽便告退了!”王彪之正色道。
從桓溫的話里,他就已經知道,桓溫已經放過了他。
“去吧。”
桓溫冷著臉揮了揮手,不再多言。
王彪之見了,沒有半點遲疑,拖著年邁的步伐,緩緩走出了中堂。
望著王彪之遠去的背影,桓溫不禁感嘆:“晉室無能至此,為何天公卻不助我!”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他還有一顆忠君報國之心,勵志揚名疆場,恢復故國山河,實現他以及他崇拜的偶像劉琨的一生夢想。
可是當他一次次被甘居江左的朝廷捆綁手腳、加以掣肘之后,他的那顆赤誠之心便失去了溫度。
他開始逐步與司馬昱執掌的朝廷爭權,逐步利用北伐和朝廷對抗。
從逼廢殷浩,再到拿下徐、兗兵權,最后乘機北伐,實施最重要的一步。
眼看北伐接連大勝,成功就在眼前,但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老天卻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后方糧運再一次出現了大問題,使他不得不退兵,最后發生了枋頭大敗。
這一場大敗,無疑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污點,讓他再也無法順利完成畢生的夢想,只能采納郗超的建議,廢君立威,以圖新君禪讓。
然而從王彪之今天的態度看,讓他恍然有種朝廷還有忠臣義士守護的錯覺,他想要的禪讓之事,恐怕終將成為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