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元華”
- 清宮情空凈空
- 曉月聽風(fēng)
- 3764字
- 2007-12-01 22:32:00
馬車穩(wěn)穩(wěn)地停了下來,我放下手中的書,卻仍斜靠著錦被不動。丫環(huán)月梅挑起窗簾看了一眼,轉(zhuǎn)過頭來輕聲說道:“小姐,到了。”
“嗯。”我應(yīng)了一聲,坐起身來。
月梅搶先下了馬車,放下矮凳,掀開車簾,這才扶著我走下馬車。
這是一個僻巷中的小門,但別看這兒冷冷清清,但這院子的前門卻是車水馬龍,客流不息。這兒便是遍布北方、天下聞名的“元華飯莊”北京總店所在。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做生意的料,也從沒想過要創(chuàng)立一番大事業(yè),然而事實是,自從我開了第一家“元華飯莊”——也就是我眼前這家店——以后,隨著各種超時代的促銷、廣告、經(jīng)營方式的面世,我的這家飯莊竟然越來越有名,不單是平民百姓,慢慢地,富商巨賈、王公貴族們也紛紛來到我這里吃飯。也不知是不是物以稀為貴,“俱樂部”的會員卡竟然被炒作到千兩白銀以上,折扣卡也是越發(fā)越多。雖然持卡打折的人越來越多,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多。但客流量劇增的同時現(xiàn)有的樓面卻不堪負荷了,于是我又擴建了一層樓,讓“元華飯莊”成為當時北京城少見的三層樓高建筑。
然而樓面的擴建也不能解決問題,飯莊里面仍然是人滿為患,那些王公貴族更是蠻橫跋扈,既不肯按規(guī)矩排隊等候桌位,更不屑于跟平民同室吃飯,還不能趕人,所以店里面時常發(fā)生糾葛。無奈之下我只能把旁邊那間我曾經(jīng)住過的客棧買下來,客房全部翻修成吃飯的雅間,把那些富商、貴族全都遷到那邊享用,又把原來的飯莊三層樓全部改成大堂供普通百姓吃飯,情況這才有所改善。
不過京城里的王公貴族實在太多,套一句《康熙王朝》里的話:在北京城里你隨便扔塊石頭都能砸著一個紅頂子,很快那些雅間也都不夠用了。到那里去的人個個都是官,個個有財有勢,惹了誰都夠我消受的,我見勢不對,急忙將周圍的民居都買了下來,打通墻壁全部重新翻修后成為一個個獨立的雅房,又推出“貴賓卡”,一張卡價值千兩黃金,只有持卡人才能在雅房中消費。“貴賓卡”限量發(fā)售,充分利用了人類自大虛榮的劣根性,一時間京城的豪門貴族居然以有沒有買到“貴賓卡”相攀比,造成“貴賓卡”的供不應(yīng)求。我聰明地在存卡發(fā)完以后就死不追加,沒有的人想要?好啊,你找已經(jīng)有了的人去,*隨便你,只要你有本事拿到,我認卡不認人,巧妙地把可能的禍事轉(zhuǎn)嫁到他們中間讓他們自己斗去,從而保證了我的生意不受影響。
就在我的飯莊在京城里闖出名號的同時,京畿各地的人們紛紛慕名而來,從而又給我的生意造成了障礙和混亂。我不得不將飯莊從京城推廣到京畿,又從京畿發(fā)展到整個北方。除了北京總店,京畿和北方各大城市都有了我的分店,經(jīng)營方式全部比照北京,飯莊分為上、中、下三個檔次,不同的檔次的環(huán)境、服務(wù)和菜品規(guī)格都不一樣,各種消費卡各地通用,只要你有卡,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得到相應(yīng)的服務(wù)。當然,鑒于京城里的王公貴族比外面的官兒都大了一截,他們擁有的貴賓卡只在北京城里發(fā)售,同樣各地通用。
剛下了馬車,就看見何掌柜急急忙忙跑出來迎接。他全名叫何東順,原本是北京店的掌柜,但生意越做越大,應(yīng)付的場面也越來越多,他雖然老實忠厚,要處理這種事情卻又不夠水平了。于是我另請一個高明的掌柜替了他的位子。我見他也算忠實可靠,又是知道我身份的人,不便讓他在外面添亂,便讓他跟在我身邊做了賬房先生。雖然換了職位,但跟在我身邊自然比只做一個掌柜高了一級,他便也高高興興受了,這兩年照看賬目,倒也沒出什么紕漏。
“小姐不是說明兒才到嗎?怎么今兒個就回來了?讓小的來不及去接您。”他跑到我身邊,笑呵呵地說道。
我笑了笑說:“事情辦得順利,就提前回來了。”
他隨著我往里走,說道:“小姐這一出去就是一個多月,累壞了吧?”
“還好。”我淡淡地說,但實際上確實是累壞了。分店多了,不親自去看看是不行的,我這是第一次去巡視,走的也不過京畿有限幾個地方,卻感覺勞累至極。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數(shù)不完的事情做,這之間的車馬奔波更是讓我叫苦不堪。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懷念現(xiàn)代的汽車火車飛機。
“皇上上個月又去南苑行獵,不知道小姐看見沒有?”他笑著,知道我在休息時間是不吝于跟他們聊些八卦的,而且雖不知道為什么,他感覺得出我對皇帝的事情似乎有著相當濃烈的好奇心。
“沒有,剛好錯開了。”事實上我是故意錯開的。
想來這康熙也好笑,就算喜歡打獵吧,也不用年末去一次,年初又去一次吧?還穿挑寒冷的時候去。連續(xù)兩年都是這樣了,真不知道這天寒地凍的有什么好跑的?像我就寧愿呆在屋里烤火——我最怕冷了!
“最近沒什么事吧?”我不想在這件事上多做糾纏,叉開了話題。
“沒有……”他想了想,又說,“不過劉掌柜倒是碰上道難題,年終貴親園的雅房早已訂完了,鰲中堂卻說要宴客,說什么也要在我們這兒擺席。您知道那些訂房的哪個不是非親即貴,得罪了誰也不好收拾,不知該怎么辦,偏生您又不在,急得他是團團亂轉(zhuǎn),問了我好幾次您什么時候回來。這下可好,您回來了,他也該松口氣兒了。”
貴親園就是我這飯莊最高級的雅房區(qū),年關(guān)時候我們會為客人們包辦大小宴席,因為我這里的檔次高,服務(wù)也好,所以還頗受歡迎,為了免除麻煩我吸取往日教訓(xùn)今年一律要先預(yù)訂,先到先得,不講情面。但理論上是如此,碰上了鰲拜這種專橫的人,規(guī)矩也就不成規(guī)矩了。
我有些頭疼,鰲拜權(quán)大勢大,連康熙現(xiàn)在都不是他的對手,何況是我?
我想了想,又問:“各位掌柜的都來了嗎?”
何東順點頭道:“昨兒個就到齊了,就等小姐回來。”
我點了點頭道:“好,我今天且歇著,明天再來開會。”
“是。”
每年的十一月是我定的年會的日子,要求各地的掌柜都來北京匯報這一年的收支、經(jīng)營狀況,提出存在的問題,共商解決的方法,同時由我宣布下一年的經(jīng)營方針和盈利目標。各地的掌柜都是由我親自選定,并且進行了“職前培訓(xùn)”以后才“上崗”的,我不是做大生意的料子,但一不小心竟然把“元華飯莊”發(fā)展到了這種水平,當然是頭痛加郁悶的,不找些人來幫我不行。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些人就仿佛是連鎖企業(yè)的分店經(jīng)理,對于他們經(jīng)營的店子是有相當?shù)淖灾鳈?quán)的,如果不及時了解他們都作了些什么,我這個老板就不好管理了。這里沒有二十一世紀的便利通訊方式,交通方式也極落后,一年一次年會已經(jīng)是極限。
舒舒服服睡了一覺,第二天起來,我便召集各地的掌柜開始開會。
這已經(jīng)是第二次的年會,但去年年終時候飯莊的規(guī)模還沒這么大,幾個人就在飯莊后院我居處的小廳堂里開完了會。今年的認可多了好幾倍,小廳堂是坐不下了,好在我是開飯莊的,當下找了一間雅房,各人坐下,倒也寬敞。
北京城乃天子腳下,這里的飯莊又是總店,氣派當然比外地的大了不少,看得一些外地的掌柜羨慕不已。
雖然飯莊的規(guī)模擴大,知道這背后老板真面目的人還是少之又少,只有我身邊的賬房、丫頭和各大掌柜而已,對他們,我不用多加囑咐,只要讓他們知道,如果一個女人做他們的掌柜這件事傳了出去對他們自己也沒好處,他們自然就不會亂說了。
會議開始,首先是北京總店的劉全劉掌柜說話,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頭一個提出來的問題就是鰲拜那件事兒。我早已有了腹案,便笑了笑說道:“鰲中堂宴客,我們這里再大的房子也裝不下。你回他們,我們包下慶春坊,規(guī)格、服務(wù)全部比照貴親園,想必中堂是不會在意的。”
劉全喜道:“這樣便好辦了。不過……包下慶春坊,這開銷是不是太大了?”他皺起眉頭。
我笑了笑道:“中堂大人何許人也?怎么會虧待了我們?況且中堂大人我們可惹不起,寧愿虧點兒,也不能駁了他的面子。”
劉全想想也是,便沒有了話說。
接下來便是個掌柜說明各自的情況,十幾個人每個人都得說上一兩個時辰,再加上大家一起討論的時間,這會一開就開了三天。
終于到了最后一天的時候,我們都有些撐不住了。雖然會議期間大家都享受的是貴親園里王公貴族們的接待規(guī)格,可每天都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幾天下來就算是鐵打的人也受不住啊!我早已頭昏腦脹了,卻不得不作為表率硬撐著頂?shù)阶詈蟆?
討論完最后一項議題,大家都像散了架一樣靠在椅子上,什么儀表、什么規(guī)矩全都不管了。我們彼此看著,不由都苦笑起來。
濟南分店的掌柜笑著說道:“不說不知道,原來咱們這‘元華飯莊’竟然有這么大的規(guī)模、這么多的事務(wù)。得虧了是咱們小姐,換了別人,恐怕早就累趴下了,還能發(fā)展出這種水平來么?”
他這馬屁倒是拍得響,我淡淡地笑著說:“趙叔客氣了,如果不是各位幫襯著我,我哪兒能有今天啊!”
天津分店的掌柜忙說道:“小姐才是客氣呢。小姐的這些點子,我可是聞所未聞啊,原本還擔心不會有人理睬,誰知竟然這么紅火,小姐果然是智比天高,超乎眾人啊!”
眾人一片附和聲,我對這種歌功頌德卻是毫不為意。說到歌功頌德,以前在康熙身邊的時候那些大大小小的臣子奴才們,說得不比這個動聽多了?
等他們說完了,西安分店的掌柜胡根生撫著山羊胡,突然問道:“小姐,目前我們北方的生意已經(jīng)大體穩(wěn)固,為何小姐不向南方發(fā)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