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唐國大統制
- 伐清從南洋開始
- 淚曲.
- 2079字
- 2023-07-10 23:24:03
尊朝廷還是尊蘇言的討論暫且告一段落,見那幾個人懂得西西務……識時務者為俊杰的道理,蘇言也就不繼續追究下去,但還是將那幾個人在心中打入了黑名單。
隨后,話題又回到了國號上面,不管怎么說,蘭芳這個國號肯定是不能用了,雖然蘇言還挺喜歡這個國號的,蘭芳取自創立者羅芳伯和另外一位來自潮州府大埔縣的陳蘭伯二人的名字,蘇言自然是無法照搬過來的。
蘇言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很適合的國號,他看著情緒逐漸平復下來的人們,說道:“我等漢人在海外向來喜歡自稱唐人,亦稱呼故國為唐山,何不取其中的唐為國號?此唐國雖然不能復昔日泱泱大唐之榮光,但也愿庇護南洋十萬漢人。”
聽蘇言后面的那句話,眾人看向蘇言的眼神頓時就不一樣了,從頭到尾,蘇言一直表現得都是一副愿意庇護同族的圣人形象,雖然他們也清楚這其中有一些水分,但是結合他們目前的處境,誰又能夠做到完全不被觸動到呢?
已經成功扮演起托這一角色的程三伯再次帶頭行禮作揖,喊道:“大統制高義,大統制就是我程三伯心中唯一的太陽,有大統制領導,我唐國定然能夠蒸蒸日上,擺脫被欺壓的恥辱!”
他話音落下,旁人都有些被他拍馬屁的功夫和無恥給驚到了,但氣氛都烘托到了這個地步,他們不跟著喊是不是有些不太禮貌,便都跟著喊著大統制高義——當然了,后面那句心中唯一的太陽他們是不怎么敢喊的。
于是,國號就這樣敲定了下來,不過蘇言沒有繼續談論起其他事務,到場的并非全都是擁有決斷力的首領,他要求那些使者返回各自的聚落,讓首領前來坤甸參加會議。
現在的唐國內部還不是鐵板一塊,各個聚落只是名義上的聯合,空有國家的軀殼而沒有實體,蘇言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權,先將首領全部召集起來,通過會議頒布一系列律法和政府部門的架構,并確定地方制度。
在那些使者都離開坤甸踏上返程后,蘇言也將程三伯叫到了跟前,后者已經在前幾天的夜晚密談中倒向蘇言,成為在系統那邊也有名的忠臣,他為人頗有市井之氣,能夠在短時間內與人打好關系,消息靈通,是搞情報的好手。
蘇言便讓他對自己之前在心中記下的那幾個人進行留意盯梢,防止他們去做出一些危害自身利益的事情出來。
隨后,蘇言就回到了自己的長屋內,命人去準備好紙幣,開始構思國家未來的事務。
他首先想的是地方制度,蘇言清楚地方制度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他決定照搬采用郡縣制——即在坤甸、東萬律、松柏港三個人口較多的區域設縣,縣城外那些分散的聚落設村。
縣一級采用明朝制度,設主官知縣一人、佐貳官縣丞一人、主簿二人,考慮到婆羅洲并不太平,另設主管軍事的縣尉一人,村里則設里長一人。
國家首都則是設在坤甸,這里依著河畔,附近又有豐富的金礦資源,等消息傳開后將會有大量的人口遷入,所以蘇言完全不擔心首都的人口反而比其他地方少,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里的百姓都是擁護他的,這是他的基本盤,他總不能拋棄這里的基本盤到人口多但都是陌生人的東萬律去吧。
就在蘇言構思的時候,他的侍女望舒突然走了進來,經過這幾日的相處,她對蘇言已經沒有過于害怕的情緒,她脆生生地說道:“頭領,老師來了,他在門外候著,想要見您。”
“請他進來吧。”
蘇言頭也不回說道,他知道望舒嘴里的老師指的是誰,在這坤甸里,除了被他任命為學官的馮思明外又有誰呢?
很快,望舒就將馮思明帶了進來,老者向蘇言拱手行禮,隨后直接表明了來意:“大統制,坤甸內已經傳開了您被推舉為大唐大統制的消息,老朽認為這個時候,您應該需要老朽的幫助。”
聽對方直接改口,蘇言眉頭挑了挑,心道這人可真上道,他也沒明說出來,只是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馮老,請細說。”
馮思明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嚴肅起來,聽說他在講課的時候都會這樣子,他說道:“大統制,律法為國家之基石,方方面面皆需考量,若大統制欲編撰律法,老朽提議以大明律為藍本,雖然故明已亡一載,但大明律中大部分內容老朽也還牢記心中,老朽愿為大統制默寫出來。”
“大明律……”蘇言正愁沒有一個合適的藍本可以使用,馮思明這剛好就是瞌睡了送枕頭啊!
他于是連忙答應下來:“那就有勞馮老了,我會派幾個會識字的人幫您,馮老這可真是雪中送炭之舉。”
他還記得在原歷史上,蘭芳共和國的司法因為只是以天地會綱領為基礎,所以就顯得很是薄弱,他這邊若是能夠以大明律作為藍本的話,編撰出來的律法就不用擔心那些問題了,而且等日后反攻大清,這也有成熟的律法能夠使用。
送走馮思明后,蘇言沒有了律法方面的顧慮,心中松了一口氣,他隨后又開始考慮起政府的架構,他并不準備照搬西方國家,而是采用天朝官僚制度,設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因為小國事務并不繁多的緣故,各部暫設尚書一人、侍郎兩人處理政務。
蘇言清楚,六部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原班人馬,那些首領可不會忍許,因此他想的是吏、戶、兵三部肯定要被自己的人抓在手里,這三個部門分別代表著人事、財政和軍事,只要牢牢把握住錢糧和軍隊,那么這個小型國家也就能夠被蘇言牢牢抓在手中了。
吏部的人選蘇言暫時沒有想好,戶部他決定將徐是文推上去,而兵部由黎長森掌控,另外兵部內的兩名侍郎需分別處理陸軍和海軍事務,其中一名侍郎也需由陳釗俊來擔任。
(大家有什么意見可以提一下,我實在有些猶豫是要采用天朝官制還是西方政府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