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朱家老三
-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 朝聞先生
- 2925字
- 2023-03-06 18:23:00
《三國演義》開篇有句話,叫做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總結(jié)的很好,我們中國的歷史一直是如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因為咱們中國人習(xí)慣了大一統(tǒng),所以“合”,成了一種追求,成了常態(tài),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中間也難免會有分裂的情況穿插其中。
咱們今天要說的這段歷史,是五代十國這短短五十多年間的故事。你別看這段時間不長,可是這幾十年里所發(fā)生的那些事兒,其精彩程度可是一點都不比《三國演義》里邊所描寫的那些故事遜色。在這期間,盜賊橫行、奸雄并起、戰(zhàn)亂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鬧得一塌糊涂。大家往下看,一定會在這里邊找到很多《三國演義》的影子,什么董卓、曹操、孫堅、公孫瓚等等,這里邊都有,你邊看可以邊找找,自己對號入座。
五代前后一共53年,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國號改了五次,這五個國號分別是:梁、唐、晉、漢、周。歷史學(xué)家因為這五個名字前代都已經(jīng)用過了,擔(dān)心會前后混亂,所以就給它們都加了一個“后”字,叫做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除此之外呢,還有其他雖然也先后稱王稱帝,但是和梁、唐、晉、漢、周這五朝又沒什么隸屬關(guān)系的十個國家,稱作十國,就是吳、楚、閩、南唐、前蜀、后蜀、南漢、北漢、吳越和荊南。統(tǒng)稱為五代十國。其實當(dāng)時還不止十國,有些非主流的沒算在里邊。比如云南那邊的南詔國,還有取代它的大長和國。
五代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叫做后梁,后梁的開國皇帝就是大盜朱阿三。這個朱阿三原名叫朱溫,后來唐朝皇帝還給他賜過一個名字,叫朱全忠。不過朱溫這個家伙是一點也不忠,他的皇帝位置,正是殺了唐朝皇帝,從人家老李家手里篡奪來的。
朱溫是宋州碭山午溝里人,就是今天的安徽碭山那一帶,他父親叫朱誠,是一位經(jīng)學(xué)老先生,在家鄉(xiāng)設(shè)館教書。母親姓王,兩口子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叫朱全昱,二兒子叫朱存,三兒子就是這個朱溫,朱溫生于公元852年,小名叫作朱阿三。
朱阿三從小非常的頑皮,喜歡弄棒使棍,經(jīng)常跟鄰居家的孩子們吵鬧不休。他二哥朱存跟朱溫差不多,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無論朱誠兩口子怎么管教,也沒管教過來。他們的大哥朱全昱倒是生性忠厚老實,待人彬彬有禮,很像他們的父親。朱先生曾經(jīng)跟親戚們說:“我生平熟讀五經(jīng),大家都叫我朱五經(jīng),我靠著教書過日子,養(yǎng)活一家老小。所生的三個兒子,只有老大全昱跟我有幾分相似,老二和老三都是不肖之子,一點都不像我。也不知道我們老朱家以后會落個什么樣的結(jié)局!”
漸漸地孩子們越長越大,朱先生教書授徒所賺的那點錢慢慢就不夠用了。朱先生也是心眼小,成天絞盡了腦汁,想辦法賺錢養(yǎng)家,最后就抑郁了,漸漸地病情加重,沒過多久居然就去世了。朱先生死的早,朱溫從小沒了爹,缺了管教,跟他以后的性格形成應(yīng)該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
老朱家人多嘴多,本來就家徒四壁,朱先生去世,連喪葬費都湊不夠,虧得親戚鄰居們幫襯,湊了些份子,才算是把朱先生草草下葬了。剩下這母子四人,不得已只好離開家鄉(xiāng),投往蕭縣,在一個名叫劉崇的富人家里幫傭。據(jù)說朱溫還有個妹妹,但是史書上基本沒怎么提過。她應(yīng)該是嫁給了一個姓袁的人,后來她的兒子也跟著舅舅朱溫混。
朱家這母子四人到了劉家打工,母親就在人家家里做個仆人,三個兒子就跟著干點農(nóng)活,朱家這三個孩子當(dāng)中,老大朱全昱最懂事,也最踏實肯干,但是比較文弱,身上沒什么力氣,老二朱存和老三朱溫力氣倒是有,但是一個懶散一個笨,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跟著混飯吃。這倆一天到晚不好好干活,東家劉崇就責(zé)備朱溫說:“朱阿三,你平時總是喜歡說大話,說自己無事不能,其實我看你是一無所能。你想想看,自從你來到我家?guī)蛡颍膲K地是你種的,哪個園子是你挑水澆的?”
朱溫一聽,就說:“我看你也就是個市井匹夫,就知道耕田澆水,根本不懂我心中的男兒壯志,我難道是為了耕田種地而活著的嗎?”
劉崇聽他不服管教,還出言頂撞自己,不禁怒氣直往上沖,隨手拿了根棍子,就要揍朱溫。朱溫不慌不忙,一把把棍子搶過去,咔嚓一聲,折成了兩段。這下等于打了老板的臉了,劉崇更加生氣了,跑進屋去,準(zhǔn)備再去找根大棍子,結(jié)果剛好被他母親看見了,劉老太太就問兒子,你這翻箱倒柜的找什么呢。劉崇說,我找根棍子,打死那個朱阿三。老太太一聽,趕緊攔住兒子,說:“打不得,打不得,你可不要輕視了阿三。他將來可是了不得呢?!?
這位劉老太太平時對待下人們比較寬厚,當(dāng)年朱家母子四人剛到劉家的時候,朱溫剛剛十四五歲,劉家老太太對他一直格外優(yōu)待,時不時的還幫他梳頭發(fā),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孫一般,老太太還經(jīng)常告誡家人說:“朱阿三不是個普通的孩子,你們可不準(zhǔn)戲弄欺負他!”劉家人對老太太的話都是似信非信,不過劉崇很孝順,很聽母親的話,現(xiàn)在既然母親說朱阿三打不得,自己也就借坡下驢,罷手算了。有些野史傳說,說這位劉老太太懂一些相術(shù),會看人。估計劉老太太看出來了,這個朱阿三是個狠人,還是少惹為妙。于是朱溫照樣還是住在劉家,幾年過去,朱溫已經(jīng)二十歲了,仍然是初性不改,時不常地在外邊闖禍。從小還有小偷小摸的習(xí)慣。
有一天,朱溫又偷了劉崇家里的一口飯鍋跑出去了,幸虧劉崇及時發(fā)現(xiàn),追了回來,要不然晚上都沒飯吃了。劉崇氣的又要拿棍子揍朱溫,劉老太太趕忙給攔住了。老太太對朱溫說:“阿三啊,你年齡也不小了,不能老是這樣胡鬧,你又不喜歡好好務(wù)農(nóng),那你說說,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朱溫回答說:“我最喜歡的就是騎馬射箭,不如這樣吧,給我一套弓箭,我到山里邊去獵些野味回來,改善改善家里的伙食,肯定沒問題?!?
劉老太太說:“這到也行,只是你去了,可不要傷了人!”
朱溫拱了拱手說:“是,我記住了!”
于是老太太就讓人去找出一套家里過去的弓箭給了朱溫。并且再三叮囑,在外邊切勿惹禍。
朱溫總算是聽了老太太的話,每天去山里追逐野獸,他身手相當(dāng)矯捷,山里的鹿也沒他跑得快,都能被他徒步追上,手到擒來。劉家的廚房里野味是越來越多,天天吃肉的劉崇也挺高興。
朱溫整天在外面打獵,自由自在的,他二哥朱存很羨慕弟弟,也想跟著弟弟一起去山里打獵去,于是也向劉崇討了一張弓,幾枝箭,跟著朱溫一起進山,兩個人每天早出晚歸,從來沒有空過手,他們也不覺得累,反而覺得無拘無束、逍遙自在。
..........
知識卡片:
歷史記載說朱溫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dāng)?shù)氐慕虝壬?,算是知識分子,不過都沒當(dāng)過官,那個時代雖然已經(jīng)有了科舉制,但是,一是考試機會少,二是錄取率也比較低,一般的讀書人沒法進入仕途,不過在地方上也還是挺受人尊重的,收入雖然不高,不過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讀書人無論在東西方,古時候都是挺受人尊重的,尤其是在中國,一般老百姓都認為,讀書認字那是了不起的大事,而且居然還會寫文章,在一般老百姓眼里,感覺就像現(xiàn)在一個人會電腦編程似的,太厲害了。一直到了清朝,秀才已經(jīng)是一抓一大把了,但是仍然享受著一些特權(quán)。比如說,秀才不用服徭役,見了知縣不用下跪,犯了法官府也不能隨便對秀才用刑。要是中了舉人那就更不得了了,《儒林外史》里那篇《范進中舉》,大家上學(xué)的時候課本里都學(xué)過,范進中了舉人以后直接瘋了,你想想,那得高興成什么樣,現(xiàn)在誰考上了北大清華,也不至于瘋了吧,范進他老丈人還說,能考上舉人的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隨后,縣城里的舉人老爺們組團來套近乎,又是送錢,又是送豪宅。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對知識分子的尊重,是我們現(xiàn)在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