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ART1 孩子通過學習父母的言行獲得成長

幫助子女更有自信

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猶太人認為,孩子是通過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來成長的。這也就表示,孩子的發(fā)展方向往往取決于父母。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人生的影響超過80%,不僅是學習,在人生觀、價值觀、社會性、交友關系等各方面,父母的教育都會對孩子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有句猶太格言說:“偉大的老師,會在開始學習之前與弟子分享有趣的對話。”有趣的對話為學習揭開序幕,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習者敞開心胸。猶太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知識、律法(例如《塔木德》)的時候,會接受、尊重并包容孩子自己的想法。

猶太人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是怎么想的”。他們并不是單方面問“打掃了嗎”“功課都做完了嗎”這類可以簡單回答“是”或“不是”的問題,而是認真詢問孩子的立場,以尊重的態(tài)度,了解他們的看法。

孩子可能會因為大人的一句話感到難過、失落,也可能會因一句話感到喜悅、開心并增加自信。從小經(jīng)常被肯定的人,會對所有事情持有樂觀的態(tài)度,而且自信心也較強。

小時候與父母的關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長大之后的自信,如果從小經(jīng)常聽到父母說“你怎么只能做到這樣!”“我就知道會這樣,你就是這樣的人!”“不看我也知道,你不是說你會嗎?”等這種類似批判性的話語,那么他成年后就可能會成為一個缺乏自信的人。

如果大人事事都采取追究、指責、嚴厲的態(tài)度,那么孩子也會對其他人抱有這種批判性的態(tài)度。相反,如果尊重、支持并鼓勵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成為一個對他人親切、滿懷愛意、為他人著想的人。

猶太人會教導子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如果被長期壓抑,就有可能演變成壞習慣或是心理疾病,所以必須給孩子能夠表達情緒的機會,避免負面情緒在心中累積。

此外,猶太人也被教導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們認為,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與別人溝通一樣重要。

猶太父母不僅會聽孩子說話,更會仔細觀察孩子的表情且懂得尊重孩子,他們會以孩子的角度來理解這個世界,了解孩子的痛苦,也會用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隨便責怪孩子。各位家長可以試著用以下語言,與孩子展開一段日常閑聊,并試著在對話過程中擁抱、撫摸孩子,維護孩子的自信,讓他們感受到愛。

有你這個孩子,媽媽真的覺得很幸福。

因為你,爸爸媽媽覺得很幸福。

有很多人都向我們稱贊你呢。

爸爸媽媽會永遠支持你。

你一直都很努力,這就讓爸爸媽媽很開心了。

缺乏自信心的人,經(jīng)常會否定、逃避現(xiàn)實,或是假裝自己不在意,一旦發(fā)現(xiàn)有可能會失敗,就直接選擇放棄。這樣的人無法順利地與身邊的人交流,遇到困難時會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進而選擇逃避。他們想要夸耀自己,希望自己獨占寵愛,并會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而傷害他人。

相反,有自信的人相對能夠承受困難,會努力解決問題,即使失誤、犯錯,他們也相信自己可以改正;遇到問題不會感到挫敗,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假使自己做的事情出錯,他們也不會對自己感到失望或沮喪。

從肯定自我的角度來看,自尊與自信有共通點,但二者的不同之處也很明顯。自尊其實是源自與他人的競爭,如果失敗,對自己的信任就可能會遭遇挫折。但自信的人有堅定的信念,即使犯了錯,他們仍然可以接受犯錯的自己。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差異。韓國最出名的腦科學家、首爾大學的徐維憲教授曾發(fā)布過一個臨床研究成果,他認為,當我們用樂觀的心態(tài)看待事情時,大腦便會創(chuàng)造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全新思路。

讓我們一起看看家長與孩子在尊重、鼓勵、包容的氛圍下分享意見的范例吧。

媽媽:在雨,作業(yè)寫好了嗎?

在雨:還沒有,我還沒寫。

媽媽:為什么?你在忙什么?

在雨:從學校回來以后玩了一會兒,我想吃完晚餐后再寫作業(yè)。

媽媽:好的,那你會不會覺得累?

在雨:不要擔心,我寫得完。

(孩子說吃完晚餐要寫作業(yè),但把書攤開之后,卻在書桌前打瞌睡。)

媽媽:在雨,如果想睡就去睡吧。

在雨:不行,我還要寫作業(yè)。

媽媽:你真棒,這么努力,媽媽看了很開心。

(在雨又不停地打瞌睡,過了約20分鐘。)

在雨:媽媽,我好困,撐不住了。

媽媽:好,你應該很累吧,但作業(yè)沒寫完怎么辦?

在雨:媽媽,我今天好像花太多時間去玩了,我會誠實地向老師說這件事,下次我會先寫作業(yè)再開始玩。

媽媽:你的想法很好,快去睡吧。

媽媽并沒有責罵沒能把作業(yè)寫完的在雨,而是尊重他的想法,培養(yǎng)他的自信心。雖然當天在雨并沒有把作業(yè)全部寫完,但他懂得反省自己的行為,且下定決心未來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TIPS:提升自信的對話法

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話語

1. 反饋(與孩子感同身受)

“我能懂你的感受。”

2. 鼓勵(專注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的想法)

“可以告訴我發(fā)生什么事了嗎?”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

3. 認同(認同孩子的情緒,給予正面支持)

“我和你有一樣的感覺,我也有過很多這種經(jīng)歷。”

4. 選擇與改變(不要隨便給建議,相信孩子的洞察力)

“有沒有可以解決的方法呢?”

5. 接受與包容(稱贊孩子愿意分享情緒的行為)

“謝謝你把這些事情告訴我。”

如果能像以上建議的這樣,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獲得父母的支持與包容,進而培養(yǎng)出足夠的自信心,那么他們面對事情的態(tài)度,就會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不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泸溪县| 台山市| 保亭| 吴桥县| 拉萨市| 乐昌市| 佛冈县| 秦皇岛市| 宜昌市| 唐河县| 蚌埠市| 普定县| 金湖县| 姚安县| 友谊县| 澎湖县| 松阳县| 沛县| 涪陵区| 崇信县| 温宿县| 鞍山市| 黎平县| 房产| 五家渠市| 邹城市| 湘乡市| 通城县| 吉林市| 蒙山县| 东辽县| 新巴尔虎左旗| 梧州市| 烟台市| 河西区| 界首市| 平利县| 龙口市| 咸阳市|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