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讓河北的世家變成我的形狀
- 活在天寶十四年
- 江山至
- 2337字
- 2023-04-15 23:22:14
常山學舍。
顏季明之前戲說的“期末考試”早已結束,后續成績也出來了。
成績優秀的人得以留下,而那些學不上的,則被分配到了其他地方。
顏季明所收養的那些孤兒里面,足有十多人沒能通過考試,得以留下繼續學習的,只有五人。
三男兩女。
其中最年長的,也是成績最好的那個少年,今年十五歲,名叫孫清。
同時,也是這次考試中的第一。
隨著成績排出,后續各項工作也開始展開,包括對考試優異學生的嘉獎,以及后續的招生。
“小民孫清,拜見太守!”
孫清走上前,對著顏季明恭恭敬敬下拜。
他拜的心甘情愿。
“此后,你可稱我為兄。”顏季明站起來,當著眾多官吏的面握住孫清的手,將他攙扶起來。
孫清臉上立刻露出肉眼可見的激動之色,眼里,有熱淚涌出。
“弟,愿為兄效死!”
十五歲,出身寒微,他早已經開始幫家里做事,也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如果不出意外,他以后也會像他的父親一樣,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佃戶。
但隨著史思明率領麾下兵馬屠了逢壁縣后,那天的屠殺化作一條分界線,將過去十五年與現在的他分隔開來。
他恨叛軍。
他想報仇。
像他這樣的孤兒,顏季明手下還有很多。
顏季明開始招募那些因為出身平平無法做官的讀書人時,有人譏諷他心懷不軌,有人嘲笑他不自量力。
但我,早已灑下了無數種子。
只需要每天灑灑水,
松松土,
這些種子,
日后就能自己結出碩果。
“孫清、馮甲、趙寧...等五人,為期末考試前五名,經由太守府批準,特予嘉獎。”
“孫清,受...”
“你給這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封官?你怎么想的?”
崔祐甫的性情一向有些放浪,但崔氏的家傳,讓他平日里還能保持住一個沉穩剛正的形象。
但這時候的他,難得有些激動起來。
“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兒,讓他們提前學著做事罷了。放心,也就一個月時間,他們就要回來繼續學習了。”
“學習,你也不看看你凈教他們學些什么玩意!”
一提起這事,崔祐甫更加頭疼。
他是學舍的“校長”。
而顏季明則是給自己封了一個“教導主任”的古怪頭銜,有閑余的時候,競也大大咧咧在學舍內教起書來。
顏季明開辦的常山學舍。
里面不怎么教圣人書和經義。
就三門課。
識字,策論,實踐。
識字的人第一門課就免了,直接進入第二項,然后是第三項。
前兩者的區別,就像是一個才接觸物理的初中生,剛合上課本,就被人逼著去做高中的題目,甚至得去實驗室親手做實驗證明已有的和自己猜想的物理定律。
這個比喻有點夸張。
但難度,其實是一樣的。
常山學舍第一期的生源,是常山境內全部適齡的少年,其中不識字的占絕大部分。
第一期全部學生,加起來得有數千人。
而整個學期,
也就將近六個月的時間。
最后通過考試的,也不過是二百多人。
崔祐甫看過考卷,里面有一些題目相當簡單,但涉及到策論方面,即使是他也有些不知道怎么寫。
那些題目并沒有標準答案,要求是答案必須得與顏季明的理念一致。
不是什么致君堯舜、天下大同之類的套話夢話。
而是有邏輯有思考的答案。
與其說是考試,更像是顏季明在進行一項不留情面的篩選,直接篩出那些符合他要求的人。
顏季明曾經收養過二十多個少年。
其中留在學舍內繼續學習的只有五人,被刷出去的人,有的被編入親兵營,有的則是學習其他方面的東西。
若是說不想學了,也不想留在軍中效命,
可以,
搬出太守府,
你是自由身了,但你以后不會受到太守府的任何照拂。
考試通過的五人,這時候才會得到顏季明真正的重視。
能通過這種實際上只考驗學習能力的人
顏季明對自己收養過的那些孩子尚且如此,那些普通出身還沒通過考試的學生,就更不用提了。
根據考試表現,各自安排去處。
若是考的特別差的人,他后續面對的安排和選擇就會極其有限。
這項工作是由崔祐甫負責的。
他寫字的時候總有一種罪惡感,每寫下一個名字,仿佛就是蠻不講理地直接判定了一個人的一生。
想到這里,他就放下手里的筆,站在窗口向外看去。
顏季明收養的那二十多名少年,此刻正在院內相互告別。
六個月前,他們都是以孤兒的身份被送來了這兒。這期間,爭吵、嫌隙、不滿,都是常有發生的。
本就是二十多個出身不同的孤兒。
漸漸地,才開始真正把彼此當做兄弟姐妹。
除了收養他們的顏季明之外,其余人,便是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親人。
“走了。”
“珍重。”
直到最后,只剩下那五個人。
“都走了。”
孫清看向身旁四人,正色道:
“我等都是受兄長厚恩,此后當替兄長效力,汝等不可墮怠。”
“就你最乖啦。”
“要你多嘴?”
然而四個人好似誰也不服他,兩個男的各自叼了他一句,兩個女的則是呵呵冷笑,各自走開了。
孫清嘆息一聲,看著空蕩蕩的院落,終于是也走了。
太守府的走廊上,兩人正在并肩前行。
“把我兄長送回去了?”
“送到平原了,人都平安。”
陳溫笑道。
“回來就好,繼續做事吧。”
“是。”
后面有一個小吏追上來,喊道:
“太守,有信使來了,是求援的信使,百里加急。”
“求援?”
顏季明有些疑惑。
信使一見到顏季明,當即跪倒在地,泣不成聲道:
“報...太守,招討使...他...”
顏季明目光一凝。
“招討使兵至鄴郡時,他部下忽然有部分士卒造反,然后叛軍又在前方早已設下埋伏,招討使率軍困守孤城,已有數日,還請太守,立刻發兵救援!”
鄴郡即相州,大約在河北的最南面,毗鄰河東上黨郡,后者即潞州。
但若是此刻發兵,等于是顏季明自個打自個的臉。
他嘆息一聲,道:
“陳溫,立刻去請劉將軍。”
“是!”
“傳令下去,征發民夫,軍糧。”
其他人倒也是無所謂了,但被圍困的,偏偏是顏真卿。
畢竟是自家叔父,這出兵的事,其實是沒得商量了。
不過,顏季明轉念一想,若是去救援,倒也能借此動搖顏真卿手中最后的一絲兵權,讓他從此以后只能在平原郡養老。
顏季明遲遲難以插手河北南面的那些郡,這其中既有戰亂的原因,也有顏真卿屢次阻撓。
但現在,
河北南部已經被徹底打爛了,叛軍反攻的時候,因為缺少軍糧,就大肆縱兵劫掠,城內十戶九空,百姓遭遇極其凄慘。
河北南部剩下的那些世家豪族,因此而沒了根基。
顏季明覺得,自己或許能能反過來利用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