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的家在神都城外三十里,李林一行五人直到晌午才見到周平的母親。
那是一片竹林,竹林深處有兩間竹屋,四名侍衛輕車熟路,一眼就能看出不是第一次來。
竹屋外,有一個石頭鑿開的大水缸,缸里養著一條金色鯉魚,一名滿頭白發的老婦人正在給它喂食。
她的衣服上打滿了補丁,爬滿皺紋的臉上帶著一絲憂愁,李林看得出老人的日子顯然過得不好。
“老人家,您是周平將軍的母親嗎?”李林上前打招呼。
老人聽到“周平”二字,愁容更深,身體微微一顫。
“你是誰呀?”老人隨口問了一句,還不停地打量著李林。
“我叫李林,家父李秉當年和周平將軍一起從軍,今日帶了一封周平將軍的家書,順便來看望您老人家。”
李林上前扶住老人有些顫抖的身體。
把老人扶進屋里坐下,又讓四名侍衛把禮物都搬了進來,李林這才把自己偽造的一封書信拿了出來。
李林剛要開口念信,老人突然紅著眼眶問了一句:“我兒是不是回不來了?”
聽到這話,李林一時之間還真不知如何解釋。
“周平將軍被陛下派去鎮守北境,防止草原蠻族南下,不過您放心,再過兩個月就是新年了,到時候周平將軍一定會回來的。”
李林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只能暫且這樣,等到新年再想辦法。
“我雖然老了,但是我心里什么都清楚,如果不是我兒死了,你們是不會來看望我這老太婆的。”老人盯著李林。
李林還在想用什么理由,老人突然又說道:“其實你們也沒有必要瞞著我,自從他們四個第一次來這里,我就知道了。”
“不敢再隱瞞老夫人,其實周平將軍當年在滅楚之戰就戰死沙場了,我們也是擔心您的身體,所以才不敢如實相告。”
李林見沒有必要再隱瞞下去,索性告知周平已死,卻隱瞞了他斷腿一事,免得她更加傷心。
老人聽后傷心了一陣,最后拉著李林的手,輕聲說道:“上了戰場就注定生死難料,別人家的兒子能死,難道我周家的兒子就不能死嗎?”
“為了大齊,為了推翻暴楚,我兒死得其所,我兒是英雄,我為有這樣的兒子而驕傲!你們不該瞞著我的。”
李林心中哪怕有千言萬語,此刻卻什么話都說不出口。
“我如今已是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也沒什么牽掛,只是缸里的魚兒陪了我多年。”
“我若去了無人喂食,想必它也活不下去,今日你既來了,便就把它帶走吧!”
老人抓著李林的手,低聲說道。
“您放心,我一定把它養得肥肥胖胖的。”
李林對老夫人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讓四名侍衛抬著水缸離開了。
——————分割線——————
武安侯府。
都說知子莫若父,但李秉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他對自己這個兒子根本不了解。
這些年因為李林母親走得早,自己也沒怎么管教他。
可偏偏就是這么一個沒人管的,此刻卻在昌明殿面圣。
萬一他哪里話說得不好觸怒龍顏,整個武安侯府都要跟著倒霉。
李秉在大廳里來回踱步,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眼見著天色越來越暗,卻始終不見李林的身影,李秉有些急了。
“二公子還沒回來嗎?”李秉怒吼道。
“稟報侯爺,不曾見到二公子的身影。”
李秉實在待不住了,剛踏出大廳準備吩咐下人套馬車,就看到了李林的身影。
李林剛一進門,就吩咐侍衛將那魚缸搬去自己的小院。
正在這時,李林見一條熟悉的身影走來走去,他便什么都明白了。
“父親!”李林上前行禮。
“陛下都說什么了?”李秉急切地問道。
“陛下先讓孩兒測了一個字,又吩咐孩兒去看望一位老夫人。”進來回道。
“什么老夫人?”李秉有些好奇。
“她兒子叫周平,是一位軍中將領。”李林回道。
“是他。陛下還問了什么沒有?”李秉瞇著眼睛問道。
“陛下還問了春風樓的事!”李林緩緩說道。
“春風樓?那你是怎么回復陛下的?”李秉瞪大眼睛。
“孩兒如實回復!”李林淡淡地說道。
“原來如此!好了,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李秉說完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李林回到自己的小院,當看到院里的魚缸時,突然想到還沒給它喂食。
他也不知道鯉魚喜歡吃什么,干脆去廚房逛了一圈,找了一些小麥磨成的麥粉。
這個時代的麥粉和后世的麥粉有些不一樣,這個時代的小麥是不去皮的,口感上稍有些粗糙顏色稍黑,不過做出來的食物反而更加有營養。
小麥與玉米一樣是一種外來農作物,最早被人工馴化種植出現在西亞,而中原地區小麥的種植,則從商朝中晚期就開始了。
李林將麥粉散在魚缸里,只見那金色鯉魚張著嘴巴,吐著氣泡就游了上來。
“還是你好呀!無憂無慮,餓了還有我給你喂食。”李林一邊給它喂食,一邊自言自語地說道。
喂完魚,李林心情舒暢了不少,讓青衣準備了些肉食,酒足飯飽后洗了個熱水澡便躺下了。
躺下后,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這些天發生的事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先是柳如煙把自己帶到春風樓,見到了王睿被殺,后來又遇到了蕭家姐弟,今日又被皇帝叫進了宮。
當李林想到柳如煙時,想起柳如煙也在無字天書上寫過生辰八字,不如去柳如煙的前世看看。
李林翻開柳如煙的生辰八字那一頁,然后用食指放在上面,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當李林睜開眼時,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正疑惑的看著他,問道:“你也是來考鹿門書院的?”
根據無字天書不成文的規定,李林知道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柳如煙的前世。
聽到少女這話,李林這才發現自己正在一處山腳下,周圍全是文士打扮的年輕人。
這是一個類似后世廣場的地方,周圍的年輕人或看書或議論,反正看上去都很忙碌。
李林不知什么原因倒在了一根石柱旁,這是用兩根石柱立起的山門,上書“鹿門書院”四個大字。
石柱上有一副對聯,上聯:閱盡詩書,儒家學子昭日月;下聯:秉承天道,浩然正氣可成仙。
看到這副對聯,李林心中想到:難道這鹿門書院還是一個修仙門派不成?
“你也是來考鹿門書院的嗎?”李林也不承認,反問了一句。
“是啊!自從孔夫子、孟夫子相繼飛升仙界,想必荀夫子也將突破陸地神仙境界。
“這個時候還不能考進書院,以后恐怕不能聽到荀夫子親自講道了。”少女皺眉道。
李林越聽越心驚,難道少女口中的孔夫子、孟夫子、荀夫子就是孔子、孟子、荀子?
如果真如自己所想,那么就是說儒家將有三位仙人,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敢問小姐如何稱呼?”李林問了問。
“忘了自我介紹,我乃齊國宗世之女名叫田盈,你叫什么名字?”少女大方的做了個自我介紹。
“荀夫子?齊國宗世田盈?難道這還是戰國時代?可是在趙溫的前世沒聽說有人成仙呀?這又是怎樣一方天地?”李林心中大驚!
“在下李叢,見過田盈小姐。”
為了防止柳如煙覺醒前世記憶與趙溫的前世重合,李林又改了個名字。
“走吧!考官李斯到了,說起來還是你的同族,你不會認識他吧?”田盈疑惑的問了問。
“純屬巧合……巧合。”
李林嘴上說巧合,心里卻己經奔潰。
“這世界全亂套了!”
眾士子見李斯到來,紛紛圍了上來。
只聽李斯說道:“今日為最后一次考核,從此以后鹿門書院將不再招收學子,請諸位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眾人聽到這話,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自己錯過機會。
“第一題:何謂天道?”李斯盯著眾士子,淡淡的問道。
眾士子沒想到第一題就這么難,紛紛抓頭撓腮。
李林上前一步答道:“天道自然。”
李林的回答正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是他的恩師,對于荀子的思想,他早已滾瓜爛熟。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荀子認為天道自然,沒有理性、意志、善惡好惡之心。
荀子認為天道不是神秘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著不變的規律。
“好!你已通過第一題,上山吧!上面還有第二題、第三題。”李斯點頭看了看李林。
眾人看著李林,滿臉的羨慕。
李林走進山門,又走了九十九步臺階,只見一人站在臺階中間。
“在下韓非,恭喜你答對了第一題,請聽第二題:何謂天命?”韓非看著李林,微微一笑。
剛剛見過李斯,現在又見到韓非,李林反而不覺得奇怪了。
“治天命、裁萬物、騁能而化之。”李林答道。
在荀子看來,與其迷信天的權威,去思慕它,歌頌他,等待“天”的恩賜,不如利用自然規律來為自己服務。
“恭喜你通過第二題,繼續上山吧!上面還有第三題等著你。”韓非道。
又走了九十九步臺階,李林見到一個人早已等候。
“恭喜你已經答對了兩題,在下張蒼,我的第三題是:何謂人性?”張蒼說道。
“人性本惡。”李林答道。
“人性本惡”同樣也是荀子的思想,在他看來,所謂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謂“生之所以然者”。
其自然表現為“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
荀子認為人的這種天然的對物質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禮儀規范相沖突的,所以說人性是“惡”,而不是“善”。
“走吧!夫子在上面。”
又走了九十九步臺階,李林終于見到了那位眾人口中的“夫子”。
只見他一身白衣盤膝而坐,一頭銀發隨風飄揚,膚色卻如同壯年,哪里還有荀況的半點模樣。
“學生李叢見過夫子。”李林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