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錢謙益的苦惱
- 崇禎:大明中興之君
- 亂起的名
- 2083字
- 2023-03-09 12:38:34
而錢謙益等了幾天,絲毫沒有等到批復的消息,便去找了內閣,結果內閣說被皇上留中,這一下子又讓錢謙益有些懵。
“按說我遞的時機恰到好處,皇上不管出于安撫我,還是出于朝中缺員需要,都應該批復才是,為什么卻留中?”
錢謙益始終想不通。
“錢部堂,要不,咱們再集體上書如何?”一旁的言官周仦提議道。
錢謙益皺了下眉頭,然后搖了搖頭。
他蒙圣恩升任尚書位,他不想動不動就用這種太激烈的方式,他知道圣上聰慧,而且賢明,知為國之重,此時不批復肯定是有原因的。
“那怎么辦?”另一個言官無奈了,“打天啟七年十二月起,我們陸陸續續上奏請求圣上起復,可圣上一直留中不批,到現在肅貪之后,都大缺員了,圣上還是不批,莫不是圣上被佞臣或者宦官蒙蔽了?”
“胡說八道!何來佞臣?”錢謙益沉聲道。
那言官頓時閉嘴。
這時候一名下官領著帶有墨香的邸報進來。
“部堂,新邸報出來了。”
“拿過來吧。”錢謙益伸手接過新一期的邸報看了起來。
如今的邸報,已經是沒人敢輕視其作用,都已經明白邸報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皇上的政治意圖。
以至于如今邸報已經成了香餑餑,成為了官員必看之物,甚至被一些上官霸道的帶回去,不與其他人分享。
而邸報產量卻沒有增加,仍舊是按照部門分發一份,其余的便是分發給諸州府縣及諸軍鎮,這也造成了部分官員遇到霸道上司時,看不了邸報,只能跑其他衙門去蹭。
這一期邸報仍舊是有條不紊的寫著內閣正在探討著新一輪的治國政策,以及武學院選址已經確定,就在新建賢良寺的地址,賢良寺諸位僧人感慨皇恩浩蕩,愿意支持陛下重啟武學院,皆自發愿意遷往他處,讓出位置極佳的賢良寺以作校址。
還有就是肅貪并未結束,盡管不會再大規模起牢獄,可仍嚴格查貪,并且鼓勵有實證的互相揭發貪墨,凡有實證,均納入年度考成之功,額外加分。
再有就是翻頁的一小版塊的內容寫著,肅貪成果卓然,但是一下子缺位極多,陛下深感憂慮云云。
看到這里,錢謙益的額頭上已經皺成了“川”字。
他親自呈上的奏疏已經好幾日了,可陛下一直沒有批復,還在新邸報上寫上這小塊內容是作何解?
陛下是不愿意起復被魏閹迫害的清流?
不應該啊,被魏閹迫害,豈不正說明著是忠臣,賢臣可堪用?于陛下而言,正該撥亂反正起用才是。
錢謙益琢磨不透,思慮再三,決定在后日早朝時,索性當面提出算了。
想到這里,錢謙益又微嘆口氣,如無必要,他還真不想在這好不容易開一次的早朝上當群臣面奏對。
大明講究的是公文政治。
并且這種公文政治在明朝后半期皇上不上朝的局面下已經相當成熟,如無必要,是極少會在早朝這類嚴肅且禮儀化的場合向陛下發難。
但錢謙益也覺得自己被逼入了墻角,不這樣,無法得到皇上正面的回應。
而就在錢謙益醞釀著后日早朝的奏對時,南京清流們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韓爌、李標這倆清流砥柱甚至都親自來到了南京。
二人在東林黨身負名望,在魏閹倒后,無數舉薦他二人的奏疏飛一般入京,卻一直沒有得到圣上的起用。
眼下孫傳庭在老本營肆虐,牽扯到了整個南直隸,早已經因為魏閹而歸隱的二人自然而然也被牽扯其中,便以在野人士進入南京,成為了南京清流彈劾孫傳庭謀劃的清流砥柱。
二人如此聲望,一入南京,自然得到清流官們的一片歡呼,南京清流上下為之振奮,串聯的不亦樂乎,但隨著年節這一岔子,過完年后皇上仍然對彈劾孫傳庭的聲音無動于衷,二人也一時間陷入了被動。
“局面不太好……”韓爌嘆了口氣,“京城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沒有回應此番彈劾,那孫傳庭倒是越演越烈,整個松江府迫于他的淫威,簡直苦不堪言。”
李標嚴肅道:“定然是皇上在故意庇護他!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韓爌看著他問道:“要如何?”
李標道:“聯合所有上疏同僚,上京求面圣。”
韓爌沉默了一下,道:“太過激烈,不至于如此。”
李標知道韓爌對起復并沒有死心,不愿意將整個事情鬧的如此激烈,因此得罪死皇上,絕了自己的起復之路。
可李標何嘗愿意這樣?他嘆了口氣道:“韓公,我亦不想,但是底下盛怒難平……”
“單就前日,我便收到了松江府楊公、李公還有杭州府的張公、蘇州的錢公給我來的信。”
“還有昨日,南京各部的諸多官僚晚輩也都來拜訪,言語間都已經不止于孫傳庭,轉而也跟著不滿朝廷的表現,認為朝中有佞臣……”
說著李標語氣深長看著韓爌道:“韓公,你我的擔子很重吶。”
韓爌卻道:“我們的目的只是想請走孫傳庭,眼下奏疏既然已經上書,自是由朝廷回應,萬不可涉及其他,乃至圣上。”
韓爌的意思也很明顯,事件不能再升級了,針對孫傳庭就針對孫傳庭,可如果正要升級到逼宮京廷,到時候事情變得不可收拾,那誰來背鍋?他資歷名望皆重,可還想著謀求起復呢。
李標卻也無奈,又繞回來了,你想起復,我就不想嗎?我不也很年輕嗎?但是現在局勢是把我們都架起來了好嗎?
我們如果不替大家做主,那何以服眾?
所以李標道:“孫傳庭油鹽不進,便是居住都是居住在軍營當中,不管如何請托,都不愿意相見,乃是一條道走到黑了。”
李標說著嘆了口氣又寒聲道:“不然怎么會惹得南直隸上下一同上疏?眼下朝廷不回應,又事關松江府上下百姓,還請韓公指條明路,如若再這樣下去,怕松江府壓不住,會逼的有人買兇……而孫傳庭此人又是圣上欽點的欽差,屆時,倘若他一死,局面不還是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