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秋莎在青島:俄羅斯僑民往事
- 魯繼勇
- 1786字
- 2023-03-01 17:20:33
歷史長河中的紀念
青島是一個非常著名和受歡迎的城市。像所有的度假勝地一樣,到了夏天,這里就人頭攢動,人們紛紛來這里暢游。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更是為自己的城市驕傲。
自19世紀末以來,青島也受到許多定居在這里的外國人的喜愛。很多俄羅斯人也到這里從事貿易活動,他們在這里購買了各種商品。
20世紀初,俄羅斯在這里設立領事館。但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幾乎沒有俄羅斯人留在這里生活。
自1918年以后,才重新有俄羅斯人出現在這里。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大約有100人,其中包括在青島市中心開店的商人等。
從1919年年底開始,來自西伯利亞的商人和實業家的家庭開始在青島定居。20世紀30年代,來自哈爾濱、上海、漢口等城市的俄羅斯人開始遷居這里,找一份臨時或永久性的工作。俄羅斯僑民的居住地集中在太平角附近的海濱和“八大關”區域。
夏天,俄羅斯僑民們組織小樂隊,在咖啡館為游客演奏。冬天,他們把家人送到中國的村莊,因為那里的生活成本更低,食物也更便宜。這些俄羅斯僑民很多在港口工作,也有在跑馬場工作的。為了生存,他們什么苦活累活都干。
有些來到青島的俄羅斯企業家開始在青島開設咖啡館、糕點店、藥店、商店和圖書館等。其中比較著名的有:A.A.巴拉托夫(А.А.Болотова)的服裝百貨商店,Г.Г.杰勒別勒革(Г.Г.Тельберг)教授的圖書貿易行和書店,雷巴勒考(Рыбалко)的書店,Е.Д.米維斯基(Е.Д.Мизевского)的圖書館等。同時,各類社會性公益組織也開始形成。
中國學者魯繼勇的新書《喀秋莎在青島》,講述了俄羅斯僑民20世紀上半葉在青島的生活狀況。作者在史料的檢索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年來,他在各種檔案中爬梳,充分收集各種資料。他與很多俄羅斯僑民家庭熟識,尤其關注尤里甫家族的歷史。
青島的許多居民都知道居庸關路上有一座帶有傾斜屋頂的漂亮房子,那是尤里甫一家曾經住過的地方。建筑師尤里甫一家于20世紀20年代初來到青島。尤里甫的母親是俄羅斯著名外交官亞歷山大·塔達靈甫的妹妹。
著名俄羅斯建筑師弗拉基米爾·蓋奧勒給耶維奇·尤里甫(Владимире Георгиевиче Юрьеве)在青島設計建造了這座房子和其他約240座建筑,每座建筑的風格都不同,是真正有紀念意義的建筑遺產。
20世紀初期的青島正處在建設中,專業的建筑師和工程師這類職業特別受歡迎。1924年,年輕的建筑師W.G.尤里甫在一家大型外國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基礎繪圖員的工作。很快,尤里甫的才華就被上級注意到了,他成為技術部門的經理。到了1927年,尤里甫和他的舅舅塔達靈甫以及他的朋友們開辦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尤里甫精通漢語,這對他的工作大有幫助。
本書作者非常關注俄羅斯僑民在青島從事的各種活動,如食品業、釀酒業以及音樂等各種文化活動。
很多著名俄羅斯音樂家和樂團來青島巡回演出過,如聞名全球的男低音歌唱家費多爾·夏里亞賓(Федор Шаляпин)、浪漫的作家和演員阿列克桑德勒·韋爾京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Вертинский)以及著名的倫德斯特列穆樂隊等。這些演出在青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青島的俄僑組織了各類音樂會、比賽和戲劇演出??梢哉f,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青島都是俄羅斯文化藝術展示的舞臺。
這本書中特別提到了著名出版商淶比池。他出版了幾份報紙,如《上海柴拉報》《柴拉晚報》等。俄羅斯建筑師尤里甫和科里亞任斯基為他設計了一座世界著名的城堡——花石樓。中國建筑工程師也參與了這座建筑的設計和建造。淶比池去世后,這座建筑被一位著名商人從他的遺孀手中買下。
魯繼勇的這本新書中還講述了有關中俄貿易合作的石德貿易行的有趣故事。
中俄兩國人民長期友好的一個重要時期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合作時期。蘇聯俱樂部于20世紀30年代末在青島開業。許多俄羅斯移民成為成員。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聯俱樂部放映了許多關于前線的紀錄片和故事片。俱樂部做了大量的愛國工作。戰爭結束后,青島的許多俄羅斯僑民獲得了蘇聯國籍。20世紀40年代末,他們回到了蘇聯。另一部分俄羅斯僑民移居到世界各地。但這些人都保留著對青島最溫暖的感情,并把這座美好的城市發生的故事告訴了他們的后人。
在《喀秋莎在青島》中,讀者會發現青島歷史上許多重要時刻的新的資料。這本書不僅保存了俄羅斯僑民對歷史的記憶,而且對加強中、俄友好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沙龍諾娃·維克多利亞·亙納吉耶夫娜
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歷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