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難民的去向
- 大明:開局簽到大雪龍騎!
- 絕云江皇
- 1981字
- 2023-03-12 19:00:00
難民的去向......
朱杭說完,便陷入了沉思。
先前瓦剌臨城,他接收了大量難民,卻因貪官污吏中飽私囊,克扣賑粥,導(dǎo)致難民苦不堪言。
他后來下令斬了那些貪官的腦袋,以儆效尤,但現(xiàn)在想起,心里仍然是憤怒不已。
如今瓦剌退至北境,已構(gòu)不成威脅,他該好好解決難民的安置問題了。
他正在思索時,下面的眾大臣也議論紛紛。
“如今舉國多處因雪災(zāi)鬧饑荒,洪水大肆破壞民房,災(zāi)民數(shù)不勝數(shù),若是賑災(zāi)可要花費(fèi)巨大,恐怕朝廷......”
身為戶部尚書的陳循對此頗為頭痛,前面剛撥下銀子修建堤壩,這還不到幾天,又要安置難民,實(shí)在是難辦。
他正愁眉苦臉,一旁的王直也道,“聽聞近日京師涌入大批難民,已然成規(guī)模,長此以往,災(zāi)民只會越聚越多。”
“是啊。如不盡早安置,一定會出大亂子。”
其他的大臣紛紛附和。
“可到底如何安置......”王直埋頭苦思。
其他人也都一籌莫展,一時間,整個御書房里鴉雀無聲。
朱杭抬頭看著眾人,眼神閃爍,心中也暗自盤算。難民不能不管,但是也不可能就只把人放回去就行了。
得想個萬全之策才行。
想到這,朱杭站起來,負(fù)手而立,面呈思考之狀。
群臣見狀也紛紛站起。
良久,只見朱杭一揮袖,轉(zhuǎn)身道,“罷了,諸位愛卿先回去,若有良策,明日早朝再奏,你們且先退下。”
群臣聞言,紛紛拱手告辭。
“臣等告退。”
御書房內(nèi)瞬間空蕩蕩的。
待眾人走后,朱杭坐于椅上,雙目緊閉,手指敲打著書案。
他心里在不停的琢磨著。
難民的去留,是一個重點(diǎn),不能就這么讓他們走,也不能一直留在京師里。
那需得為他們創(chuàng)立一個新政策才行。
“嗯,這件事情還得從頭做起。”
朱杭心里暗暗下決心。
“既然如此,就去難民營走一趟。”
朱杭心里下定了主意,隨即招來金英,道,“去取件常服來,越樸素越好。”
金英聞言愣了一下。
常服?
皇上這是想干什么?
“快去。”朱杭催促。
“是,咱家這就去辦。”
金英應(yīng)命,趕忙去準(zhǔn)備。
不一會兒,金英便捧著衣服進(jìn)來了,躬身將衣服遞與朱杭。
朱杭接過衣服,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是一套半舊的藍(lán)色圓領(lǐng)袍,不錯,正適合去難民營里看望百姓。
他很快喬裝打扮好,換上常服,隨即戴上斗笠,走出了御書房。
金英在一旁欲言又止,終究什么話都沒有說出口,只是跟在了他的身后。
主仆二人往西北的方向趕去。
難民營位于西邊,位置并不算繁華。
朱杭沒坐轎,與金英二人走了半炷香才終于來到難民營的門口。
兩人都很低調(diào),并未引起太多關(guān)注。
一路上,偶爾也能碰到難民,他們渾身臟兮兮的,看起來十分的狼狽。
朱杭看著眼前的這些難民,眉頭緊皺。
這里人太多了,就算朝廷提供了衣物和糧食,但比起他們原來的生活,真的是太差了。
難民營里,到處都彌漫著一股難聞的氣味。
朱杭聞著這種氣味,只覺得心頭壓抑。
而這難民營另一頭。
劉守義手端一碗粥,吹了口熱氣,就往嘴里送。
粥很燙很無味,劉守義吃得舌頭發(fā)苦,但是他沒有任何怨言。
“唉~”
突然,他輕嘆一聲,搖了搖頭。
“哎!怎么了?老哥?”旁邊人問。
劉守義放下手里的熱粥,回道,“如今瓦剌已經(jīng)被趕走了,我們...是不是也該回去了。”
“回去?”旁邊幾個人聽見聽到他的話,紛紛圍了過來。
劉守義又嘆了口氣,“可我們的村子已經(jīng)被破壞了,田也荒廢了,回去了...恐怕也只是餓死在那。”
“沒錯。”有一個小伙子接話道,“我前幾天還聽布粥的軍爺說,外面雪災(zāi)嚴(yán)重,很多村落都遭殃了。
“我看,咱們還是暫時留在這吧,反正這里有飯吃。”
聽他這么說,幾人都不禁沉默了。
他們背井離鄉(xiāng)這么久了,一直在外流浪,也沒有回去過。
一個婦人觸發(fā)了思鄉(xiāng)情緒,低頭哭泣起來,一邊抹淚一邊道,
“可憐俺的娃,這幾年來,一個人生活在山溝溝里,俺娘也病倒了,俺爹死在了戰(zhàn)爭中,
俺的家也沒了,這些年的艱辛,俺一個人都扛了。”
說到傷心處,她忍不住大哭。
周圍的人聽了都紛紛動容,眼眶里也流露出同樣的情緒。
“唉~”劉守義又重重的嘆息一聲。
一旁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怒了,他大喝一聲,
“大丈夫在這里唉聲嘆氣做什么!咱們村子沒了就再建,大不了,回去啃樹皮,吃觀音土,再苦再累,俺們也認(rèn)了。”
漢子說著,眼中泛著淚光,“因為那是俺們的故鄉(xiāng),俺們都在那里呆了幾十年,說什么,也要重建家園!”
他這番話頓時激起了劉守義的共鳴,令他眼中的悲涼之感更加濃烈。
劉守義抿了抿,嘴深吸一口氣,道,“就算我們不愿意走,最后也會被趕走的。”
他一語道破了殘酷的事實(shí),令旁人不禁沉默了。
旁邊的一個老者也嘆氣道,“這些大官就是這樣,他們高高在上,哪里曉得民間疾苦。到最后,我們不走也得走啊。”
他的聲音中充滿著失望與哀傷,仿佛已經(jīng)看透了一切似的。
劉守義看了他一眼,心中一陣難受。
他們這些普通農(nóng)民,在外受苦了幾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庇護(hù)所。如今又不得已要離去,這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而在他們后面的朱杭早就駐足多時,把他們的談話聽的清楚明白。
他面色淡定,眼神微瞇,眸中閃著復(fù)雜之色。
可旁邊的金英卻氣的不行,啐道,
“這群刁民,真是不識好歹。陛下慈悲給了他們一個容身之所,他們居然不感恩戴德,還在怨天尤人,實(shí)在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