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哥窯小花盆
- 鑒御至尊
- 柳青候
- 2049字
- 2023-02-21 11:42:20
“這個看起來挺真。”孫富開口道
一眼看去,不用手摸已知道釉瓷光滑,其光內斂不會浮于表面,他覺得印象不錯。
當然,他說了也不算。
“楊兄弟,這個就等你看了。”袁老板笑了笑道。
“宋代和田影青瓷立件水壺,工藝相當精美。”楊林淡淡的道。
“好在哪里?”沈兆輝笑笑。
“仿得不錯。”楊林爽快的道。
袁老板哭笑不得,他沒有意味深長,只有坦然,那自然只因為楊林又說中了。
袁老板咳嗽一聲,“愿聞其詳。”
“這個說起來就有點講究。”楊林道。
他翻起那器型,道“這東西本身應該是南宋JDZ的東西,用的尋常仿制手段,找的JDZ的土,工藝沒有問題。”
“不過,中間的反應瓜棱線稍微有點模糊,真品應該更加清晰,師傅的手藝還是到位的,不過比起一千多年前的老師傅差了點火候。”
接著楊林又看向了器底。
器物底部燒制的時候,必然會有瓷底,也就是接觸地面的那部分。
一般情況下,這個是沒有辦法上釉的,往往比較粗糙。
“底部的土有問題了,不是紫金土,瓷底不夠紅,含鐵量不夠,這是個敗筆。”楊林又道。
紫金土就是含鐵的陶土,這種東西如果作偽很容易被認出來。
這件仿品想騙稍微內行點的玩家很難。
當然,也有可能是做的人故意留下這么一個漏洞。
如果這都有人上當,那就怪不得別人,這種仿品往往價格不貴,坑不到哪里去。
“人家用的土都是一千多年的,也算真品。”楊林還沒有說完孫富已開起了玩笑。
楊林把瓶子放下,則是不再多說什么。
有一說一,這器型相當不錯,若是真品,得值個十萬。
他重生的那個年代,這東西可以值五百萬,當然前提得是真的。
啪啪!
沈兆輝鼓起掌來。
很明顯,認了兩件東西,楊林的眼力已經說服了他。
所有細節全部到位,這種經驗依沈兆輝來看,往往都得七老八十的人才做得到。
稍微年青一點的,其實就是看釉的老化程度。
這種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物件釉會暗淡一點,但暗淡到什么程度不能語言形容。
行業說的玉化,其實就是時間太久,空氣雜質進入了釉里,有一種朦朧感。
在外行眼里,古董瓷器只要很干凈,他們看不出區別的。
“厲害!”袁老板也點起頭來。
沈兆輝道:“麻煩老袁了,有什么需要出手的東西可以給我們看看。”
袁老板看了一眼李方。
“錢不是問題。”李方趕緊道。
沈兆輝財力比他強得多。
既然說了這種話,那必然就是大生意。
袁老板考慮了一會兒,他打開抽屜,然后從里面拿出了一個東西。
剛剛拿出來的時候,孫富眼睛亮了。
一個大玩意兒,哥窯小花盆。
巴掌大小的盜盆,好像一個小鼎但不太深,盆身上全是裂紋。
這是典型的哥窯風格。
五大宋名窯,汝官哥定鈞。
哥窯這種東西,嚴格意義上來講,其實是元初的東西,不是南宋末。
哥窯因為做法確實有點意思,加上器型精美,最后將其歸于宋時期。
這種情況也常見,包括鈞窯也是一樣,后世的所謂鈞窯往往都是金地的東西,其比起汝窯來講工藝有些差距。
當代的人為了能夠賣個好價錢,也會將其稱為宋窯,甚至在一些歷史書上,都這么寫。
看到這東西,沈兆輝不由自主做了個小動作,他把眼鏡帶了起來,仔細地打量那花盆。
隨后他鎖眉,繼而又看楊林,問道:“楊兄弟先上手看看?”
開口帶著疑問,卻有他自己想看看的意思。
“沈老板先看。”楊林笑笑。
沈兆輝明顯已經有點摸到門道。
如果是正品的話,他自己要拿下的。
這種小花盆,楊林后世見過太多了,都是仿品。
“金絲鐵錢,裂紋不勻,鐵線深淺不一,看來釉面粗糙,其實光潔如新,這個東西好像沒有太大問題。”
三言兩語,沈兆輝就要評定真偽。
這種東西故宮常見,流傳于世的很少。
現在的市面價也得大幾十萬甚至百萬往上了。
“老沈,多看看。”李方跟袁老板只是泛泛之交,這個時候可沒有什么得罪人的說法。
他不敢讓沈兆輝吃虧。
“看看是應該的,說實話,我開這小店,這么多年也就有這一件,還是別人寄我這兒的。”袁老板看似淡然,其實信心不要太足。
這話儼然就是不介意沈兆輝要不要,那自然是因為東西沒有問題。
“楊兄弟,幫我看看。”沈兆輝也是個爽快人。
他年齡比楊林差不多大二十歲,那是絕對的前輩。
先前讓楊林看是考教眼力,現在卻是真的讓楊林幫著掌眼的意思了。
“我也不太懂。”沈兆輝將小花盆放好,楊林也不去摸。
他隨便掃了一眼,“這鐵線做得特別真。”
沈兆輝點了點頭。
這里面幾個人,除了孫富,別人都是真正的老江湖。
當然,這不是貶低孫富的意思,孫富放到年青人里面還是很強的,畢竟是古董世家的出身。
單根這幾個人比起來,閱歷就欠佳了。
所謂金絲鐵線,指的就是器物上面的裂紋。
哥窯做法,標準流程自然還是先燒制,東西燒出來之后,等到溫度降到一定程度,然后澆上冷水。
陶瓷這種東西,遇到運氣不好,開水都可以讓它炸了,更別說一千三四百度的時候。
所以要讓哥窯出現裂紋還不會炸的話,溫度器物形狀樣樣都得精確。
做這種東西動不動搞炸了,那就是家常便飯。
這小花盆上面的裂紋,呈現兩種顏色,一種變黑色,一種淡淡金色。
做法說來也很簡單,第一次燒出來用冷水澆,冷水里面有黑色的顏料,第二次里面就有金色的顏料。
陶瓷不裂,顏色無法著到釉面上,陶瓷裂開才能著色。
“我也覺得沒有什么問題,金絲不談,這鐵線看來深淺自然,頗有古韻,和現在很多用色素染出來的鐵線區別很大。”沈兆輝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