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1.罷官的房玄齡
- 李世民問我要不要接班
- 長安春雪
- 2062字
- 2023-02-24 07:16:57
“對,你平時來怎么進,現在就怎么進,就把我和高陽當成你的隨從。”
李愔明白了,皇上這是想來個突然襲擊,想看看房玄齡在家到底是個什么狀態,老李這心眼可真多。
李愔上前敲門,很快門就開了。
李愔常來常往,房府上下幾乎沒有不認得他的,門上人一見是李愔,立即笑著請李愔進門。
“殿下您里面請,二公子好像在后院陪相爺呢。這二位是……”
門上人看到李愔身后的李世民和高陽,一時有些叫不準。
李愔為難了,皇帝不讓說身份,但不說又恐房家人不讓進,想了想,只得含糊的來一句:“這是我宮中的。”
反正如今李愔仍住在宮中的,這么說也不算錯。
房玄齡罷官后,李愔是為數不多主動上門的貴客,所以人情冷暖之下,如今房家上下倒是對這個臭名遠播的蜀王十分親切,房家人對他客客氣氣,但倒也不怎么拘束,老門子笑著說:“既是殿下宮中的,也請進吧。”
房府家人帶著李愔三人連著穿過兩進院落,剛要進第三進時,突然聽到里面有人大喊:“你個不孝子,整日就知道跟蜀王胡鬧廝混,游手好閑,我問問你,你都干什么正經事了?這個家早晚讓你敗了。”
不用看也知道,這又是房玄齡在訓兒子呢。
李愔聽了別提多尷尬了,呆愣的站在原地,不知該繼續向前走還是留在原地,等房玄齡罵完兒子再過去。
此刻他心中有一百萬匹草泥馬在狂奔,房玄齡你不講究啊,我在你背后可都說你好話,你在我背后說我什么?你罵你兒子就罵你兒子,為啥要捎上我?
李世民嘆了口氣,意味深長的低聲說道:“這一定是房玄齡又在罵兒子了。”
這句話讓李愔更加尷尬,為什么要說又呢?
不過帶路的房府家人比這父子二人更尷尬,也不講究什么待客禮數了,趕緊撇下二人往里面跑去。
不多時正房便出來幾個人,李愔畢竟是堂堂親王,房玄齡親自迎了出來。
“不知殿下前來……”房玄齡話說到一半,已經楞在原地了,李愔身后那個男人,分明是當今皇帝呀。
房玄齡趕緊跪地:“不知陛下前來,臣有失遠迎,請陛下恕罪。”
李世民哈哈一笑,上前扶起房玄齡,坦然說:“朕是來蹭飯的,你家可有什么好吃的呀?”
房玄齡知道自己剛剛訓斥房遺愛的話全被皇帝父子聽到了,原本心里十分忐忑,見李世民完全沒提剛才的事,而且上來就說吃飯,心里的石頭放下了一半的一半,趕緊吩咐家人:“快點,備宴,讓廚子拿出看家本事巴結,做好了,重重有賞。”
“請陛下到前面正堂稍坐。”
房玄齡將李世民三人讓到正堂,請李世民端坐主位,房玄齡斟酌了下,又請李愔和高陽坐了右手客位,自己坐在高陽下手側身陪坐。
李世民笑著說:“朕今日來,是想看看你是怎么教子的。”
該來的還是要來,該問的還是要問,房玄齡頗有些尷尬,回身看了眼在身后侍立的房遺愛,又偷眼瞧了瞧李愔,苦笑著說:“臣教子無方,這個逆子不讀書,整日在坊間游手好閑,讓陛下見笑了。”
李愔長出一口氣,房玄齡這回挺講究,總算沒有捎上自己。
不過李世民偏偏去提那不開的一壺:“朕今日就是為此事而來的,你教了朕的兒子那么多道理,朕得好好謝謝你。”
果然提到這個話題了,不過房玄齡有些懵,皇帝這話是啥意思?教你兒子?
難道是說太子?皇帝是對太子有什么不滿?
房玄齡一直堅定的支持太子李承乾,是朝野皆知的事,如今皇帝提起皇子的話題,房玄齡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太子。
見房玄齡面露困惑之色,李世民笑著說:“朕說的是老六,老六在你房家,可是學到了不少啊。”
房玄齡一聽這話,嚇的渾身一激靈,房遺愛整日跟蜀王鬼混,他早就知道了,為此不知罵了房遺愛多少次,也不知跟房遺愛說過多少次,不要跟蜀王在一處混。
現在可倒好,皇帝都打上門來算賬來了。
房玄齡此時滿心的委屈,明明是皇帝你自己的兒子不爭氣,又不是我的兒子給帶壞的,反倒是你兒子帶壞了我兒子,現在你倒找上門來了。
他不免回頭狠狠瞪了房遺愛一眼,你這個孽障,混吧,你就混吧,現在惹下天大的麻煩了吧。
李世民見房玄齡表情扭捏,目光躲閃,臉色蒼白,心中不免起疑,怎么夸你教導李愔有功,你還這幅尊容,難道你覺得教導朕的兒子,不是光彩事?
此刻房遺愛也嚇的不輕,他跟李愔在一處廝混,完全是志(臭)同(味)道(相)合(投),此前老爹雖然多次警告過他,但他完全沒在意,男人嘛,出去喝點小酒、撩撩花姑娘、打個小架、砸個小衙門、闖個城門,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人家李愔是堂堂親王,房遺愛跟親王整日混在一處,還覺得臉上很光彩。
可如今皇帝上門興師問罪,房遺愛終于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了,跟自己玩的不是普通的兒子,是皇帝的兒子。
就算自己老爹是宰相,如今怕也是在劫難逃了。何況還是前宰相?
李愔見房家父子臉色都不對,料想一定是兩人都想差了,這都是自己一味給房家父子說好話的可怕后果,他唯恐房家父子說露了,趕緊打圓場:“房相公,前些日子我在貴府聽您教管子,恰好今日跟父皇談起封建之道,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時,我便跟父皇談及如今不宜封建。”
李愔故意把話說的很含糊,尤其是“管子”二字,在皇帝聽來像是房玄齡講的先秦典籍,在房玄齡聽來卻又像教管二字。
房玄齡何等聰明人,仔細思量斟酌,雖然沒明白李愔到底什么意思,但他卻在李愔的話中敏銳的抓住了化解危機的好契機,“關于封建之事,臣確實有一些淺見,韓非子說,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當今爭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