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陰差陽錯大混戰
- 大明1644:我叫朱慈烺
- 日月東出
- 2583字
- 2023-03-19 18:58:56
索倫兵便是俗稱的野人女真,分布于今天的黑龍江流域,以漁獵為生,每天不是在戰斗,就是在去戰斗的路上,個個都是弓馬嫻熟的狠角色,作戰能力非常強悍,被稱為清帝國的尖刀。
多爾袞陰狠狡詐,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便從自己的親衛當中派出一支百余人的索倫勁旅前往刺殺吳三桂,此計果然奏效。
吳三桂猝不及防之下被一支四棱重箭釘穿了脖子,頃刻間便沒了聲息,結束了他生得不十分偉大,死得倒非常憋屈的一生。
夏國相和王屏藩本就對全軍降清心存芥蒂,這二人也是康熙十二年三藩反正后吳周政權的反清先鋒,夏國相擅謀劃,王屏藩擅攻殺,一度將清軍打得尸橫遍野,哀嚎夏、王二人天塹難越。
他倆本就懷疑清軍招降是假,驅虎吞狼是真,最后肯定會將關寧軍與順軍一起消滅,畢竟關寧軍和建奴打了幾十年仗早已成死仇,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看到騎隊接近,夏國相和王屏藩本能地警覺起來,早就示意親兵家丁做好了準備,此時見吳三桂中箭倒地,二人齊齊發一聲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弟兄們,殺建奴?。 ?
此刻,關寧軍尚且殘存三萬余人,其中一萬五千人與多鐸率領的兩萬清軍合兵一處,正與劉宗敏率領的五萬順軍打得不可開交。
剩下將近兩萬關寧軍分別由吳三桂、夏國相和王國藩率領,與順軍中營正威武將軍張鼐率領的三萬順軍對壘,雙方互有損傷。
關寧軍向來有姓吳不姓明的說法,遭遇清軍突襲,吳三桂身死,所有士卒均悲憤難忍,特別是王屏藩,作為吳三桂的義子,二人的關系要更近一層,他提著苗刀一馬當先,追上一名正準備逃跑的索倫兵就是勢大力沉的一刀,直接將人從肩頭到胯骨歇劈成了兩半!
關寧軍士卒不再理會大順軍,調轉馬頭便跟著帥旗沖了過去,邊沖邊喊:“為大帥報仇!”
張鼐幾乎看傻了,這什么情況?關寧軍為何突然動手攻擊清軍?但作為經驗豐富的將領,他敏銳意識到:清軍戰斗力太強,連劉宗敏將軍都被打傷了,這恐怕是唯一的翻盤機會了!
想罷,他抽出戰刀大喊道:“漢家兒郎,隨本將殺建奴??!”
說完狠狠一夾馬肚子便沖了出去,三萬余順軍老營之中本就有大量的明朝九邊士兵,根本就不需要動員,個個狼嚎著全力沖出去,生怕比戰友慢上一拍!
“沖啊!”
“殺啊!”
關寧軍和順軍一前一后和多爾袞的正白旗精銳撞在了一起,雙方都是處于17世紀戰斗力巔峰的軍隊,特別是八旗,更是陸地最強力量,戰斗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數萬騎兵只一個照片,便在戰場中央丟下了數千具殘肢斷臂的尸體。
“整隊!整隊!”
“跟著老子沖??!干死他們!”
王屏藩殺瘋了,整個人像是從血泊里撈起來的一樣,連眼珠子都是紅色。身旁的夏國相也好不了多少,雖然長于謀略,但論上陣砍人,夏國相也絕對稱得上一員猛將。
“別管死的!把傷的拖下去!”大順軍之中,張鼐隨手扔掉頭盔——剛才頭上挨了一骨朵,幸虧自己先一步捅穿了那名清軍騎兵的脖子,骨朵卸了力才僥幸撿回一條命來,饒是如此,那一記重擊也將頭盔砸出了一個大坑。
結果親兵遞來的頭盔,也不管上面還有白花花的腦漿子,張鼐將頭盔扣在腦袋上大喊:“賊他媽的,跟著老子的帥旗,沖!”
諷刺的一幕再次出現:兩支不久之前還恨不得將對方生吞活剝的軍隊此刻卻成了最為親密的戰友,肩并肩向數百步外重新列好騎陣的正白旗騎兵沖去。
遠處軍陣中,多爾袞感到自己嗜血的基因正熊熊燃燒,多久沒打過這樣的仗了,以往那些漢人見到八旗健兒沖過來,只會無助地哭喊,然后像是鵪鶉一樣悶頭逃跑,把后背露出來,最后被八旗健兒一個個砍倒在地上。
今天這伙漢人倒是有點意思,像個男人樣!不過勝利絕對是屬于我們八旗健兒的,這點毫無疑問!
“沖!斬首五十級,賜巴圖魯!”
“巴圖魯!巴圖魯!”粗俗的滿語響成一片,三支軍隊再次重重地撞在了一起!
···
此刻,一直在遠處觀戰的李自成終于下定了決心,他望著身后的六千親兵,這是整個大順軍最為精華的一支騎兵隊伍。
失算了,本以為靠著帶來的十余萬老營弟兄,消滅吳三桂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然后占據山海關堅城與建奴對峙,至少可以爭取到半年左右的時間,用于掃清明朝殘余勢力,統一北中國,再跟建奴爭個高下。
可建奴的動作真他媽的快,吳三桂這個王八蛋又投降獻關把建奴放了進來,必須承認,建奴的戰斗力是真強,以區區五六萬人將劉宗敏率領的八萬老營打得無還手之力。
西北地區還有幾十萬留下來監視當地明朝降兵和官紳的勁旅,他本來都準備跑路到西北整軍再戰。但眼看著順軍即將崩潰之際,遠處突然爆發了一陣劇烈爆炸,隨后便見到漫山遍野的清軍潰兵,有人在攻擊清軍!
后來更是看到清軍像是瘋了一樣攻擊關寧軍,關寧軍也是狠角色,立刻和張鼐合兵一處,和打著正白旗大纛的清軍死戰不休!
賊他媽的,豁出去了,不管是誰在捅建奴的腚眼子,我李自成一定幫幫場子!
“全軍聽令,隨我迂回到建奴后方,捅他驢日的溝門子去啊!”
(ps:溝門子,即西北地區對菊花的俗稱)
···
戰場的另一邊,朱慈烺率領的四千余名騎兵分為四十支小隊,四處騷擾縱火,把清軍的后方整個攪得一團糟。
阿濟格看著眼前亂哄哄的戰場,氣得青筋狂跳,這他娘的是什么戰法?漫山遍野都是漢人騎兵,跑得飛快,抓都抓不住,他們四處扔一種奇怪的武器,落到身上就燃起大火!就算是穿著盔甲也沒用!
其實作為滿清高級將領,他應該知道這種武器便是大名鼎鼎的“萬人敵”,可以稱為世界上最早的一種燃燒彈,制作很簡單,用棉花裹著稻草和火藥,點燃后扔出去即可,火勢極其猛烈,而且會粘在衣服或者盔甲上燒。
寧遠之戰時,袁崇煥率領的遼東軍便用這種武器守城,才有了傳世名菜:火燒建奴。
不同的是,作為后世的一線軍官,朱慈烺利用豐富的兵工知識對萬人敵做了改良,將在黑市上搶到的白糖磨細后裹在棉花中,最外面再用布條纏緊,火勢比只放火藥猛了一個數量級!
作為王陽明心學的擁躉,朱慈烺將心學在軍事上的應用開發到了極致: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先把敵人攪得心煩意亂再說,此刻見火候差不多了,他果斷下達了命令:“旗官!傳令!全軍結陣,突擊建奴中軍!”
隊伍很快收攏,兩支精銳的漢人軍隊并肩作戰,士卒握緊馬刀長矛,奮不顧身沖向建奴軍陣!
“好!很好!”
阿濟格見對方終于合兵一處準備軍陣對沖也是大喜,自己麾下的騎兵都是重甲,面對四處縱火騷擾的漢人騎兵自然像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但要是結陣對沖,這些柔弱的漢人絕不是自己的對手!
遠處的軍陣之中,沖擊速度越來越快,朱慈烺喝令道:“所有人緊跟軍旗沖鋒,大明兒郎,隨本宮殺虜!殺虜!殺虜!”
“殺虜!殺虜!殺虜!”
四千余漢人騎兵的血性爆發,帶著鋒銳的氣勢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