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內務府
- 紅樓醫夢
- 牛頭波比
- 2352字
- 2023-04-24 22:04:24
青霉素從被發現到被正式大量應用于醫學花費了差不多14年的時間,在這十四年后,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依舊前赴后繼,嘔心瀝血,推進著抗生素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李享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親自操手青霉素的提煉。
在第一次青霉素提煉實驗完美收官后三天,剩下的青霉也成長到了可以進行青霉素提取的程度,在南明的安排下,大量更加規范和方便的儀器用具被搬入實驗室,開始對剩下的數十個培養皿中的青霉素進行提煉。
這一次李享只在一旁監督,幾乎所有的太醫都參與到了這一輪實驗中。
好消息是,所有的青霉素提煉實驗都順利完成。
壞消息是,李享第一次提煉出的青霉素并沒有在梅毒螺旋體中產生抑菌環,也就是說,第一種青霉菌落產生的青霉素,無藥效。
經過統計,一共提煉出36份青霉素,這些青霉素產自不同的菌種,盡管看起來數量不少,但是李享一顆心始終沉著,因為他了解青霉素的歷史,青霉素十四年的發展歷程跨越的不僅是時間,還有空間。
它被發現于歐洲,發展于澳洲,最終興起于北美洲。
李享將最后一份青霉素的溶液滴在了淡黃色的菌落上,一位太醫將培養皿的蓋子蓋上,看著一共三十六個培養皿,李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那樣的好運。
張新松早已擬好舉薦李享入太醫院的奏章,只等青霉素的藥效實驗通過,就立刻上呈皇帝。
李享則找到了南明,說道:“南前輩,我有一事想要請教您。”
南明道:“李公子但說無妨。”
李享取出一副醫用手套,說道:“我聽韓大哥說過,他在宮中見過類似材質的東西,對么?”
南明從李享手中接過那醫用手套揉搓了一番道:“這像是暹羅進貢的橡皮制成的。暹羅有樹名為三葉橡膠樹,可割取膠乳,凝固、干燥后而制得皮質,謂之橡皮。”
李享聞言問道:“這橡皮如今用于什么用途?價格貴不貴?”
南明道:“此物雖新奇,但尚未發掘出大的用處,多數用于制作手工賞玩和坐墊之類,暹羅及云滇等地連年進貢,內務府中積攢不少。”
李享一聽這話,喜出望外道:“如此甚好!南前輩,這橡皮的用途可多著呢!我們做外科手術的時候,為了保證手術環境的清潔,必須佩戴這樣的手套,來防止感染,還有我注射用的橡皮管,也是需要它來制作。”
南明細細聽著,明白了其中好處,當即拉著李享道:“既如此,李公子隨我往內務府走一趟吧。”
李享跟著南明來到養心殿造辦處,經通報后,入得殿來,面見了造辦處主事。
“喲,南太醫,真是稀客啊!”那造辦處主事一見南明,立刻起身笑臉相迎。
自張新松告老后,南明在如今的太醫院中資歷最高,名望最盛,因此雖然南明只領著七品官職,但宮廷內外上下官員無不以禮相待。
南明回過禮后,向其引薦了李享,介紹道:“這位是內務府造辦處主事薛瑜薛大人。”
李享拱手行禮道:“小子李享,見過薛大人。”心里卻暗道,姓薛?
薛瑜見李享一表人才,點了點頭,以笑置之,遂問南明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南太醫來此,所為何事啊?”
南明道:“薛大人,今日前來,是想為太醫院添置醫治用具。”
薛瑜走到書柜旁,裝模作樣地拿起一本冊子道:“太醫院日常所用已于月初按數發放,若有差誤,南太醫應去找會稽司或御藥房,怎么到我這敲敲打打的地方來了?”
南明道:“器具和藥材均已按數發放,并未有誤,只因此次所需之物前所未有,須得薛大人立案監造。”
薛瑜一聽是有新東西要制作,頓時來了興趣,說道:“南太醫還請細細講來。”
南明看向李享,遞了一個眼神。
李享會意,將醫用手套,針管,還有手術刀一類醫療用具一一展現在薛瑜面前。
薛瑜一見這些物品果真新奇,忙問道:“這等物件均做何用途?”
李享一一對薛瑜講解了,薛瑜仔細聽著,眉頭緊皺,最后說道:“這橡皮倒是現成,制成這物件也不難,至于這些鋒利的刀具,恐怕得往武備院跑一趟了。”
南明聞言道:“此為醫療外科所用,去武備院立案制作是否……”
薛瑜搖了搖頭,拿起李享擺在他面前的一把手術刀,用手指輕觸了一下,指尖便出現了一線血絲,又拿出一側書籍,輕輕一劃,那書頁如豆腐一般被整齊切開。
“此物若是再大一點,堪稱神兵利器,況且又要在宮中督造,我是不敢攬的。”薛瑜將手術刀放回,說道,“說句不怕您惱的話,若是太醫院保管不善,此物流入居心叵測之人的手中,萬一傷著了上頭哪位,追查起來,只怕我也難逃無妄之災。”
南明聽了薛瑜的話,也點頭表示理解,說道:“既如此,這醫用手套和針管便有勞薛大人了。”
薛瑜點了點頭道:“這兩件物什便留在我這,待我立案送往會稽司,那邊批了材料下來便研究仿制。就是不知這兩件物件的研發一案署名為誰?”
南明立刻說道:“自然是李享李公子之名。”
薛瑜聽到南明這話似乎略愣了一下,隨后又看了李享一眼,笑著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了,南太醫,請。”
在薛瑜相送之下,南明和李享出了造辦處,待遠去之后,李享問南明道:“南前輩,這研發署名有何講究么?”
南明聽到李享所問,解釋道:“凡造辦處,武備院,以及各司要立案制作新物件時,這新物件會被內務府衙門錄入相關典籍,這研發署名便代表著這物件的最初發明者,若是這物件日后造福世人,也好有源可追溯,朝廷也會有所賞賜的。”
李享聽了,心下了然,難怪自己在應天府醫學館的時候那些郎中大夫搶著跟自己套近乎,果然,這話語權最終還是落在這宮中高官手中,想到這里,李享對南明及張新松一行人的敬意又添了幾分。
不愧為醫學泰斗,修為涵養就是不一般。
南明又道:“李公子,你這手術刀,造辦處的怕惹官司不愿接手,我們還得往武備院走一趟。”
李享道:“那聽起來像個打造軍備的地方。”
南明點頭道:“正是,武備院負責制造與收儲傘蓋、鞍甲、刀槍弓矢等物,你的手術刀雖小巧,但也確如薛大人所言,頗為危險,交給武備院也更合適些。”
李享聽到這話,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那把格洛克18C手槍和那兩個五十發彈鼓,雖然那兩個彈鼓里都壓滿了子彈,但都是軍事演習所用的空包彈,幾乎沒有殺傷力可言。
正所謂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李享今日聽到南明解說起武備院,心里也動了給那些子彈打磨彈頭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