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耆(qí)(黃芪(qí))

釋名〡又名黃芪。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

集解〡〔弘景曰〕第一出隴西洮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

〔頌曰〕獨莖,或作叢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皮折之如綿,謂之綿黃耆。然有數種,有白水耆、赤水耆、木耆,功用并同,而力不及白水耆。木耆短而理橫。

〔時珍曰〕黃耆葉似槐葉而微尖小,又似蒺藜葉而微闊大,青白色。開黃紫花,大如槐花。結小尖角,長寸許。根長二三尺,以緊實如箭竿者為良。嫩苗亦可炸淘茹食。其子收之,十月下種,如種菜法亦可。

氣味〡甘,微溫,無毒。

主治〡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五痔(此泛指所有痔瘡,其具體包括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鼠瘺(以頸部腫塊為特征的頸部淋巴結結核、淋巴結炎等?。?/span>,補虛,小兒百病。治婦人血崩(月經量大,超期不絕)、產前后一切病。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氣,利陰氣。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破癥癖(腹內積塊),痰嗽,頭風、熱毒、赤目。治虛勞自汗,補肺氣,瀉肺火心火,實皮毛,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之痛。

[附方]

治渴補虛 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煩悸焦渴,面色萎黃,不能飲食,或先渴而后發瘡癤,或先癰疽而后發渴,并宜常服此藥,平補氣血,安和臟腑,終身可免癰疽之疾。用綿黃耆箭竿者去蘆六兩,一半生焙,一半以鹽水潤濕,飯上蒸三次,焙剉,粉甘草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炙黃為末。每服二錢,白湯點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黃芪六一湯。(此方用于治療現今所說的“糖尿病”)

陰汗濕癢 黃耆,酒炒為末,以熟豬心點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市| 任丘市| 广南县| 唐河县| 扎兰屯市| 阿图什市| 沭阳县| 青海省| 漯河市| 屯门区| 海城市| 子洲县| 东乌珠穆沁旗| 蓬溪县| 志丹县| 玉环县| 安福县| 遂溪县| 酉阳| 定襄县| 洪泽县| 秭归县| 金川县| 黔西| 顺平县| 崇文区| 垣曲县| 嘉定区| 泗水县| 林西县| 玉屏| 铜川市| 仁怀市| 平远县| 江陵县| 宜兴市| 永靖县| 马山县| 田林县| 邹城市|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