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1 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的發展及現狀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統籌協調的系統思維、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推動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我國的人才一體化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萌芽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2003年)、穩步推進階段(2004—2010年)和全面發展階段(2011—2014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在2014年被提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人才合作已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2017年,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了《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了京津冀地區要將在2030年前成為世界高層次人才集聚地,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當前,為了推動京津冀人才合作,京津冀地區在以下五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在人才交流方面,人社部門組織了一系列的區域人才交流與合作論壇,并以國家級開發區為依托,組建了京津冀行業人才聯盟。二是在京津冀地區的人才政策和措施方面,形成了“1+9”的工作共識,并在中央的支持下,設立了京津冀人才一體化部際協調小組,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共同制定人才政策。三是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京津冀地區設立了不同類型的大學創新聯盟,開展了跨區域的校企合作,建立了學術交流平臺。四是在加強人才的協同創新方面,京津冀地區已建成了“首都人才港”“中關村分園”等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五是在協同扶貧方面,京津冀地區的人才共享已成為地區協同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部分地區的28個縣(區)結成了扶貧合作機制,在2017—2021年,北京市和天津市向受援地區抽調了2367名技術人員,完成了2356個項目,引導373個企業在受援地區投資了300.46億元[1]

2011年,涵蓋京津冀地區的首都經濟圈建設被納入“十二五”規劃,表明了國家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信心與期望。構建首都經濟圈,對京津冀地區的人才資源共享與流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京津冀三地共同簽署了《京津冀區域人才合作框架協議書》,將京津冀地區的人才一體化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2014年6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天津市召開了第一次“聯合招智聯席會議”,探討了如何加強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在政策互通、成果共享、信息共享、建立定期聯系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2017年5月,天津舉行了“2017年京津冀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計劃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京津冀地區引進人才的最新政策,以及2017年度的重點工作,為京津冀人才搭建“朋友圈”。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人社部門介紹了35項最新出臺的各類引智引才政策,涉及國內外人才引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創業扶持等方面。京津冀地區的政策可以相互溝通,可以共享人才,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吸引更多的人才,從而達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的。

1)區域人才一體化布局適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空間布局

《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規劃(2017—2030年)》是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精神制定的,與《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空間格局相呼應,提出“一體、三極、六區、多城”的總體布局。

“一體”是指打造區域人才一體化共同體。

“三極”是指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設北京市創新型人才集聚地,建設京津冀創新創業人才的集聚地;以天津市為核心、以國家先進制造和研究基地為核心,打造以京津冀地區為核心的工業創新人才集聚地;圍繞河北省的轉型發展需求,充分利用雄安新區的創新發展,以及石家莊的承接與轉換,打造京津冀地區的創新型人才集聚地。

“六區”是指以東部濱海發展區為載體,建設產業人才發展示范區;以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為載體,建設生態環保人才發展示范區;以中部核心功能區為載體,建設臨空經濟高層次人才發展示范區;以雄安新區為載體,建設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示范區;以南部功能拓展區為載體,建設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發展示范區;以通武廊(通州、武清、廊坊)毗鄰區域為載體,建設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綜合示范區。

“多城”即以京津雙城人才聯動帶動石家莊、唐山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承德等節點城市人才聯動。

2)五大任務破解四個不適應

推動京津冀人才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在京津冀人才一體化過程中,存在區域人才結構與區域發展功能定位不適應、人才國際化發展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目標不適應、人才一體化體制機制與提升區域人才競爭力的要求不適應、人才公共服務水平與區域人才一體化要求不適應的問題。

《規劃》明確提出,要實現區域人才發展新格局,搶占世界高層次人才發展制高點,創新區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構筑區域協同創新人才共同體,打造區域人才政策新優勢五大任務,并細化為十六項具體的任務。針對人才資源配置失衡的現狀,提出了實施“北京市—中關村—天津市—雄安新區—石保走廊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人才聯動計劃,實施“人才幫扶”項目,打造京津冀人才發展新引擎。針對人才國際化水平低的問題,建議建立國際化高層次人才發展平臺,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崗位制度,繪制海外高層次人才地圖,優化人才國際化區域品質等措施。針對人才合作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提出了構建整合人才評價機制、跨區域合作利益分配與激勵機制、人才社會組織聯動機制等對策。針對當前我國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失衡的現狀,提出了推動社保、教育、醫療資源共享、人才服務跟蹤機制、區域創新人才服務平臺等對策。

3)十三項重點工程強化人才一體化基礎

《規劃》提出了世界高層次人才集聚地的發展目標,并提出了全球高層次人才延攬計劃、京津冀人才創新創業支持工程、“圓夢京津冀”菁英計劃、高技能人才聯合體工程、雄安新區人才集聚工程、冬奧人才發展工程、沿海臨港產業人才集聚工程、臨空經濟產業人才集聚工程、人才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工程、國際人才社區建設計劃、京津冀人才互聯工程、京津冀人才服務定制工程、京津冀人才安居工程,共十三項重點工程。通過對重點工程的規劃,提出了推動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的切實可行措施,進一步夯實了人才合作的基石。

京津冀三地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2017年啟動實施了全球高層次人才延攬計劃、冬奧人才發展工程、沿海臨港產業人才集聚工程、國際人才社區建設計劃。

4)三項機制保障規劃落地落實

為了保障重大任務、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規劃》提出健全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工作體制機制,將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列入相關職能部門考核內容,共同商議制定區域人才政策,形成京津冀人才一體化政策體系,共同推動重大任務、重點工程落地。建立京津冀人才一體化投入機制,完善財政投入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優先保證重大任務、重點工程的資金需求。完善規劃實施管理評估機制,研究制定規劃績效評估關鍵指標,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

近幾年,中央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京津冀三地更是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機遇,在區域人才合作上大刀闊斧、開誠布公;逐步破除傳統觀念,積極建立人才平臺,掃清障礙,使人才能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京津冀地區的人才流動與資源共享,為津冀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齐河县| 临漳县| 阿坝| 三亚市| 长兴县| 麻江县| 永顺县| 建湖县| 新龙县| 巴里| 湘乡市| 容城县| 德清县| 泗水县| 中西区| 新民市| 陕西省| 明星| 临猗县| 隆安县| 甘谷县| 富源县| 兴宁市| 南澳县| 怀化市| 汶上县| 辽阳县| 玉田县| 牟定县| 洪江市| 启东市| 临武县| 莱芜市| 南和县| 拜城县| 施秉县| 福建省| 准格尔旗| 咸阳市| 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