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陸議讓進屋內(nèi),諸葛亮疑惑地問道:“敢問陸君來此為何,亮似乎并未見過陸君?!?
陸議拱拱手,“議為吳侯幕僚,聽聞葛君高見,特來請教!”
諸葛亮點了點頭,明白了陸議的來意。
不是來當說客的,就是來問責爭鋒以較高低的。
“葛君之言,為我江東于曹軍南下時進兵合肥則必有利可圖,然否?”
“自是?!?
陸議冷笑一聲,“公之禍心何甚也!江東士族因?qū)O策之行而與孫氏貌合神離,更因淮泗士人入?yún)枪戏掷娑鴥?nèi)斗不休,今雖有吳侯斡旋調(diào)和,亦難已齊心并力,共伐北方?!?
“且我江東士卒多善水戰(zhàn),慣于舟船之上行走,又兼以合肥城堅,曹軍若誓死堅守,我軍定然久攻不下,屆時士氣低落,彼曹軍若遣一勇武之將前來襲我,我軍安有不敗之理!”
“啪啪啪!”諸葛亮贊許的鼓起掌來,“陸君之言,可謂知兵矣!”
“然亮亦不過抒一己之見,此事行或不行,皆在吳侯,或者,陸君更有何良策?”
陸議沒有說話,而是自己倒了杯茶,從從容容地說道:“以議之見,倒不如我軍與曹公共擊劉使君,夾擊之下,與曹公平分荊州!”
“我軍可于西陵修筑城池,建造工事,依托堅城固壘與水路救援之優(yōu)勢與曹公抗衡,待荊襄有變之時,則遣軍由荊南行水路出公安,從西陵經(jīng)水路斷掉襄陽與江陵間的聯(lián)絡,則江陵可破也!”
“陸君之言甚善,然陸君既有此謀,何不獻與吳侯,而成孫家大業(yè)呢?”諸葛亮氣定神閑地搖搖羽扇,戲謔地問道。
“是吳侯剛愎自用,不用陸君之謀。亦或者是昔日孫策圍攻廬江郡,致使陸氏子弟過半數(shù)盡皆罹難,使陸君不愿為之出謀劃策呢?”諸葛亮玩味的聲音傳進陸議的耳朵里,讓他下意識地握緊了雙拳。
陸康并不是陸議的父親,而是他的從父,其大父陸紓、父親陸駿皆死于廬江之戰(zhàn)。
“吳郡陸氏與孫家乃是血仇,莫說陸氏能否信任孫家,敢問伯言,孫家能信任陸氏嗎?”陸議下意識地想要反駁,可卻無從開口,兩家之間的血仇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完全信任,哪怕陸議和孫權的胸懷如何寬廣也不可能。
諸葛亮見陸議有些被動搖了心神,接著說道:“若要吳侯信任陸氏,倒也并非不可能,只是要委屈伯言了。”
“公之言何意?”
“聯(lián)姻?!?
陸議被諸葛亮送出了門,恍惚間諸葛亮的聲音似乎仍在耳旁回蕩,“伯言所求者不過家族存續(xù)與興盛,然能予伯言此承諾者非只有吳侯一人,伯言若有興趣,可隨時書信予我?!?
陸議拍了拍面頰,露出一絲苦笑,不過是聽聞臥龍大名,來與諸葛亮比試一二,誰知竟被動搖了心志,虧自己為從父支撐門戶多年,當真是著相了。
陸議搖搖頭,離開驛館。可他沒有注意到,一個身影悄悄地從附近離開,奔向了吳侯府。
此時的吳侯府也迎來了一封關鍵的書信。
是周瑜寄來的。
剛剛在張昭等人的爭論中離開的孫權陰沉著臉,額頭上青筋暴起,鋼牙作響。
他是真的沒想到,他如此尊敬的張昭,被兄長孫策留下來幫助自己掌控江東輔佐政事的老臣張昭,竟然也主張投降曹操!
那是他的張公??!是淮泗集團除了周瑜外最有號召力的人物?。?
如今竟然連他都要投降,這江東三世的基業(yè),難道就要敗亡在他的手上了嗎?
孫權感到有些疲憊,心力交瘁地跪坐在桌案前,谷利輕輕走過來,把信件呈上,“君侯,中護軍來信?!?
孫權無力地揮了揮手,拿起信件觀看。
“瑜近聞曹軍將傾力南下,平定荊州。然國內(nèi)人心惶惶,不能安寧,降曹之言甚囂于云上,然瑜以為此戰(zhàn)公決不可有降曹之念!我曾經(jīng)對您說過,將軍承父兄基業(yè),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士風勁勇。這是您的優(yōu)勢啊,今日如果降曹,最多也不過是一個侯爵的位置,十來個仆從,幾輛車馬,怎么能和南面稱孤相比呢?”
“江東的士族投降尚可延續(xù)家族,仍在江東世代保有尊貴的地位,可這些您難道能夠得到嗎?”
“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丞相,但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將軍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憑借父兄的基業(yè),割據(jù)江東,統(tǒng)治的地區(qū)有幾千里,精兵足夠使用,英雄樂于效力,應當模行天下,為漢朝清除邪惡的賊臣。何況曹操自己前來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xiāng)的荊州子弟和江東子弟來決一勝負;現(xiàn)在正是嚴寒,戰(zhàn)馬缺乏草料,供給未必足夠;而且,驅(qū)使中原地區(qū)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qū),不服水土,必然會發(fā)生疾疫。這幾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貿(mào)然行事,怎么能勝利呢?”
“如果您相信我,我愿意率領數(shù)萬大軍前往合肥,響應劉備,為您恢復揚州的疆土!”
孫權看完信后,雙手激動地顫抖,大笑著站起身來,“公瑾知我!公瑾知我!”
“阿利,把張公他們請回來,孤要告訴他們,這天下不只是他曹孟德的!”
建安十三年,權示周瑜書信予江東眾臣,以劍斬案顯其抗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