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2006年春季學期,張海鷗教授為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本科生開設“格律詩詞寫作”課,囑我助教。我在每次講課之前,先用一周時間備課,撰成講義,一學期下來,積成初稿,打印成冊,分贈友好,頗蒙獎掖。而在學期結束前,我詩學的引路人,大豐王林書先生,已溘然長逝。林書師臨終遺命,一律不通知故舊門生,免增人悲痛,所以我直至林書師過世后一月,才得噩耗。我想起最后一次見林書師,他因全胃切除,已瘦得皮骨支離,但仍關心時事,恫瘝民瘼,眼睛亮得如同太白之焰,那一幕我終身也不會忘記!我的詩學觀,實自大豐、新津(藍師棣之)二家出,故此書成后,獻給先師林書公,以表永思。
一向愛我如同胞弱弟的李焱女士,幫我聯系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付梓之前,我去謁見平生最欽佩的前輩詩人李汝倫先生,其時他身體已十分虛弱,我只是請他為拙著題端數語,諒不致耗精損神,不意數日后再去李老的寓所,他已手寫了一篇氣勢恢宏的文章!李老眷愛之殷,思之惻惻,不勝西州之悲!
2007年8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首版刊行,香港中文大學黃坤堯教授、韓山師范學院趙松元教授見而愛之,用為課詩教材。次年,友人穆如楊君,又熱心聯系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在港臺地區發行繁體豎排版。我藉此因緣,大事修訂。香港地區不同內地,花千樹葉海旋兄建議更改書名,以便銷行,遂取譚嗣同詩“禪心劍氣相思骨”作為書名,意思是,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激情、執著的情懷,是詩心的根本,又用“中國詩詞的道與法”作為副標題。港版出版前,2009年6月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印行了第二版,這一版,采用了與擬出港版一樣的書名。山西高履成前輩,特訂購二十冊贈人,又致電下走,揭橥我寫作本書的用意,謂為“解毒之書”,堪稱本書第一知音。香港版正式面世,已經是2012年的8月了,中間我再次作了大幅增訂。2015年1月,本書在港版基礎上稍事刪削,改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是為增訂第四版。業師陳沚齋先生欣為題簽,益光拙著。本書同步MOOC課程《詩詞寫作與吟誦》,也已攝制完畢,全國一百馀所高校學生,可登錄優課聯盟學而時習。
此前半年,我才得彭玉平教授告,當年張海鷗教授讓時為博士生一年級的我擔任助教,登臺授課,一些人很有看法,也給張老師帶來了一些困擾,至今思之,感愧交集。
2015年1月15日徐晉如謹識
2015年3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增訂第四版將付梓,乃為上篇識語冠首。是著二年中加印三次,讀者待我,可謂厚矣。初稿寫定,迄閱十年,值廣東省高等學校“十二五”規劃精品課程教材建設項目結項,復補入《吟誦與歌唱》一章,又合原書六、七章為一章,重新寫定原書第十二章,其余補苴處無算焉。《湯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敢不勉諸!
2016年12月25日徐晉如補識
友人秦鴻為本書所作書評中說:“如果說還有什么缺憾的話,那就是它指引的是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我們還缺少一本面向更為年輕的讀者群的教程,而這個群落的人數正在急劇擴充。”這個建議久懸我心中不去,作為回應,我在2021年4月,于中華書局出版了拙著《詩詞入門》,冀能令初學者快速入門。與《詩詞入門》相比,本書博,后者約,本書重在提高,而后者意在普及,讀者當自知其所擇。金粟老人屈復有云:“詩猶兵也。無法而有法,有法而無法,微矣。”(《唐詩成法》自序)我所汲汲者,則不止是詩法,更是詩道、詩心。世有屈翁,諒不以我為僭也。
2022年5月1日徐晉如又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