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藝睜開眼,耳邊卻回蕩著曹眉仙的戲詞。
可院外突兀的敲門聲,破壞了他的回味享受。
“于先生,看得怎么樣了,都十分鐘了,您沒事吧?”
于承藝看看手機,果真過了十分鐘。
他很疑惑,明明進入徐寶成記憶中那一次,現實中只過了一分鐘。
難道,是隨機的?
不過,眼下還是先應付那個中介吧。
打開門,那張笑臉就提問:“于先生,這次看到這么久,覺得怎么樣?”
“還是有些不合我意。”
“沒事,還有兩套,咱們……”
“哈啊……”于承藝假裝打個哈欠,“我今天累了,下次吧。”
那中介面露不舍,卻不敢忤逆客戶的意思。
而于承藝呢,他的目的已經完成,今天晚上,可以睡個安穩覺。
第二天一早,于承藝再次來到伶樂戲園。
前廳雖然還是狼藉,但演奏廳卻已經布置得差不多了。
李金元和孫大祥靠著墻角有說有笑,一見到于承藝,不約而同地送了一個白眼。
在他們看來,他們之所以要辛苦準備演出,并今天在舞臺上接受老板檢驗,全是于承藝的責任。
他們本來就知自己沒有當角兒的命,只想找個小園子躺平混日子,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承藝照樣不理他們,直接走向舞臺下方的曲恬。
曲恬也正和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交談,兩人都抽著煙,表情嚴肅,不像是在說笑。
那男人帶著黑框眼鏡,穿著頗顯老氣,顯得可靠穩重。
想起曲恬昨天的話,于承藝猜到這位就是周教習。
“恬姐,周教習。”
曲恬點點頭,瞥了一眼周蒙山,問:“你們之前認識?”
于承藝笑著解釋:“第一次見,不過你昨天提到周教習功高才具,我今日一見周教習,便覺有大師之風,這便猜到了。”
周蒙山大笑:“小曲,你新招的?挺會說話啊,又實在,比那幾個老油條不知強多少倍。”
“還沒正式聘請呢,”曲恬搖頭道,“他叫于承藝,小嘴是甜,卻不知本事有沒有,正好請周叔你看看。”
周蒙山聞言,在于承藝手臂上掐掐,腰背摸摸,皺眉道:“小于啊,中間是不是斷過戲?”
于承藝點頭:“嗯,中間七年讀書,又在劇組里待了一年。”
“難怪,”周蒙山道,“你骨頭架子雖長得好,身體板子卻不行,八年……一般來說,斷戲這么長時間,很難再有什么成就,不過也不好說。”
于承藝聽出周蒙山說話很客氣,但背后的意思無非是對于承藝實力的質疑。
這不奇怪,要是沒有金手指,于承藝的確算得上一個棒槌。
“嗯,”周蒙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哎,小曲,今天考他們的,是什么題目?”
“夜奔。”
“夜奔?呦,這可不容易,小于,你完得成嗎?”
“勉強吧,”于承藝撓撓頭說。
“嗯,年輕人自信點好,”周蒙山嘴上這么說,心理卻不以為然。
“好了,別閑聊了,承藝,你去化個妝,等樂手到齊咱們就早點開始,之后還要布置園子呢。”
于承藝點點頭,往后臺走去。
帶他離開,曲恬愁上眉梢:“周叔,你看咱們這園子,前景如何。”
周蒙山深深抽一口,雙眼聚焦不知何處:“難!”
周蒙山原本也算是小名氣,在四大戲班中的馮家班當任副凈。
以他這身價,一般來說,也不會到園子來。
只怪他當時太年輕,起了僭越之心,動了戲班的資金,這才被開除。
雖然看在舊日情分,人家沒有報警,但周蒙山的名聲,算是徹底臭了。
如今,曲恬這娃娃竟然不介意他的過去,反倒給了教習這么個重要職務,他能不感動嗎,打心底是想幫曲恬管好班子。
周蒙山說:“小曲,園子不在大,卻要有特色,特色從何而來?一看戲本,若有好戲新戲,觀眾自然慕名而來。可寫一出好戲談何容易,既要有渾厚的歷史底蘊,還要出色的文學素養,更重要,還得是個戲子,通曲調,這種人才,自古稀之。
“另一看,則是戲子,但凡有個角兒,票友們愿意喚一聲老板,縱使其配戲的人再差,他們也愿意呼朋喚友來捧場。歸根到底,要的是人才。”
周蒙山雖未言明,曲恬也知,他是在說她手底下沒有人才。
可還是不甘心,問:“就現在手底下的戲子,有哪個是能堪大用的?”
周蒙山搖搖頭:“來的不是三腳貓,就是老油條,就方才那個小于,我不曉得他的道行,但他斷戲八年,縱是以前是個天才,現在怕也不會強到哪里去。”
曲恬藏住憂傷,請求道:“周叔,那你能不能……”
還未說完,周蒙山就擺手道:“我這名聲早臭了,就算你不介意,但觀眾也介意,我不能登臺,再把你的園子也搞臭。”
這時,樂手已經到齊,向曲恬請示。
點點頭,示意可以準備開始了。
周蒙山問:“今天要檢驗哪些人?”
“李金元,孫大祥,還有剛才那個于承藝。”
“哦?你選這些人,是出何考慮?”
“本來只是考于承藝的,但那兩傻缺沒事找事,就一并考了。就如你剛才所說,園子里的戲子,技藝并不成熟,童子功沒幾個,一考驗反倒打擊了自信。李金元、孫大祥的水平雖然過得去,但太過散漫懈怠,我想著敲打敲打,所以周叔,待會兒不要留情。”
“嗯……”
此時鑼鼓起,第一場開始了。
就如昨天所定,今天的題目的是《林沖夜奔》,三人依次表演。
《夜奔》本是昆曲中的一出傳統武生戲,但京劇的誕生與發展與昆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出《夜奔》,也成了京劇男子入行,必習的劇目。
如題名,主角林沖為生行中的武生,講述了林沖火燒草料場后,經小旋風柴進的推薦,連夜投奔梁山途中的故事。
此戲的看點便是,整出戲雖只有一個人,但其武戲把式卻連綿不斷,而文戲唱詞卻又飽含真情,使得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故而,若非文武兼修,便演不好這出戲。
第一個出場的是李金元,伴隨節奏,登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