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之書
- (英)蒂凡尼·瓦特·史密斯
- 848字
- 2023-02-13 18:33:20
撒嬌:Amae
大多數人偶爾都會有想投入愛人懷抱,享受寵愛和呵護的沖動。這種讓人暫時沉溺的安全感是重要的,而且有助于恢復元氣。這種感覺很難用英語來表達,不過日本人稱之為amae(撒嬌)。
在日本,撒嬌被普遍認為是維持各種關系中的一種方式,不僅存在于家人之間,也存在于朋友之間和工作場所。它確實有灰色地帶,例如兒童被指責時可能表現出撒嬌的行為——睜大眼睛說著甜言蜜語,希望別人替他做某件事;或者某個十幾歲的孩子會因考試前不復習——他總以為自己過得了關,但可能被警告不要amai(amae的形容詞形式)。此時的撒嬌有兩種翻譯方式,一種是“表現得像個被寵壞的小孩”,另一種則是“倚靠別人的善意”。
不過,這些翻譯方式都未能充分表達出撒嬌的真正意義。根據日本精神分析學家土居健郎(Takeo Doi)的說法,撒嬌是一種“將他人的愛視為理所當然”的情緒,我們倚賴別人的幫助,而不覺得有感激的義務。當你工作過于辛苦時,甚至可能被鼓勵要對自己撒個嬌。土居健郎認為沉溺于撒嬌情緒是重要的,因為這代表回歸嬰兒時期的寵愛和無條件照顧,這是讓關系穩固發展的黏合劑,象征著最深的信賴。
在日本,竟然有個詞用來說明這種結合了脆弱與歸屬感的情緒,此事令許多情感學家感到好奇。20世紀70年代,西方人類學家對“撒嬌”非常感興趣,認為這證明了即便是最親密的情感,也是由所處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塑造而成。
此外,撒嬌在日本傳統集體主義文化中發展已久,由此可以理解日本社會持續頌揚團隊依賴勝過個人主義的緣由。有學者甚至進一步主張,“撒嬌”定義了日本的國民性格,如今看來,這種說法是過度簡單的論斷。
再者,日本人談起撒嬌樂趣時泰然自若,令我們覺得不可置信。為何一些母語為英語的人在設法清楚表達類似經驗時會變得笨嘴拙舌?也許英語在這部分詞匯的闕如,充分證明了母語為英語的人是多么難以接受別人的援助。他們擔心被視為貧困或幼稚,擔心成為無法忍受的義務鎖鏈的一環(見:Gratitude 感激)。
又或許,最不能忍受的是難為情——如此一來,就得承認他們未必如自詡的那般,是個完全自給自足的成年人。
※互見:慰藉;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