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并不是平直往內,而是向下深入,老者的住所竟然是地下“洞府”。
更讓人驚訝者,莫過于洞府里面,竟然還有外人,正是尉繚子。
“臣就猜到陛下會來這里,不知陛下此前未竟之語作何?”
主位上的老者正同樣投來關注視線,示意在趙政到來之前,尉繚子已經將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告之。
趙政卻是輕輕搖頭,略帶苦惱道:“召集諸子百家入咸陽,此事看似突來之筆,卻更是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看似水到渠成,卻也終缺臨門一腳,故爾此番,正是前來向師傅請教的。”
此時的尉繚子卻是哈哈一笑,并于放聲大笑中切換回鬼谷子的身份,用發問的方式作出提點道:
“秦王召集諸子百家入秦,目的為何?”
趙政不作思索,“此前知識都掌控在諸子百家手里,大秦要將知識的傳播鏈掌握,這是必須的!”
鬼谷子很是滿意趙政話中魄力,微微頷首,“秦王似乎已在心中,將秦國默認為大秦了,就不怕一統六國出現波瀾?”
趙政小有不解,鬼谷子怎么這樣問,不過趙政還是不帶思考,張口就點名道:“韓國、韓國就不用提了,齊國的樂勝,趙國的郭開。
楚國的屈、景、昭、三戶,此三族若無外力因素,只會重演“三家分晉”。
中原之地的魏國倒是人杰地靈,可惜魏國從來都留不住大才,它就沒有這個環境……按你們的通俗說法,沒有天運天命。
燕國的雁春君、以及作為燕相國相的秦使張唐……”
再加上六國君王一個比一個智障的操作,戰國后期真就尼瑪的離譜,離譜到姥姥家的離譜。
命運這種東西啊,有時候就連趙政都不得不承認,政哥一統六國,還真的就是命中注定,天命加身的。
“自周天子式微,數百諸侯相互掠奪壯大,再到戰國七雄各自稱霸,這幾無窮盡的戰國亂世,在天地間的某種力量之下,終于走到頭了啊。”
趙政另一形式的分久必合,說服了兩人,對于這個回答兩人都在心下給出了高分,可鬼谷子是要通過找茬堅定秦王意志的啊。
鬼谷子又道:“秦王是要建學宮吧,再立一個‘稷下學宮’,將諸子百家關進籠子里去。
如此,秦王就不怕百家論道,掄著掄著,就將咸陽給葬送了。
畢竟百家諸子,才掌握著這個世界的最高武力。”
鬼谷子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真當諸子百家的排名是動嘴皮子論出來的啊,那相是實打實地打出來的。
諸子百家的顯學、隱學,實學、虛學,上中下三流,就是“論”道的結果,更是戰力排行榜!
也許以秦國當前的國力,能可輕易地將諸子百家排行前十任一輕易地抹去,可要想壓服整個諸子百家,絕非輕易。
畢竟學宮一旦設立,無論用多么高大上的理由裝飾,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大秦想要挖諸子百家的墳,刨諸子百家的根。
就算不會冒出來一個入道境之上的存在,一巴掌將整個咸陽給分成五道,光就明面上的最高戰力入道境,這樣的大佬舍棄自身拼著反噬搞屠殺的話,僅是一個就能讓咸陽城之外的任何城鎮崩潰。
可趙政卻絲毫不畏,如果是在沒有發現精神力的玄奧之前,趙政也許會徐徐圖之,溫水煮青蛙,用慢火將諸子百家給燉了。
可見過神農氏這樣的超級大佬之后,趙政卻有能力將諸子百家給烹了,用烈火炎!
趙政足下一踏,天地相感,更是與不知名的虛空相互喚應,一股亙古的氣息自趙政體內綻射。
老者與鬼谷子在這股濃郁的煌煌天威之下如陷泥潭,它是如斯的霸道,直接侵染了四周的天地之力,一切都仿佛被這無盡的天威所傾覆,包括這片天地!
以至于老者與鬼谷子兩位堂堂的入道境大佬都掙扎不開,齊齊大驚失色。
“紫微啟降!”
“紫微至尊!”
紫微星芒入體,金澄一片的趙政黃龍化甲,神圣非凡,帝威凜然,不可直視。
“相比六國君王以及王室甲胄的種種窒息,秦奮六世之余烈,這已經不是天運加身可以解釋的了。”
在六國全都擺爛,一個更比一個稀爛的大環境下,秦國卻代代出明君,這已經不是一句天佑大秦就可以完全解釋的了的,而是大勢!
而現在將大秦就是天下,而天下就是大秦!
而政哥就是大秦也就贊同于天下。
政哥就是大勢!
這沒毛病吧,四舍五入,通。
懷著如斯自信的趙政將手搭往天問,老者與鬼谷子同時心下一悸,他們的靈覺被觸動了,會死,這把劍只要出鞘,絕對可以輕易殺死他們。
而且還是領死,就是軀體違背自身意志,仿佛被砍死是啥子無上光榮似的。
那怕眼前的秦王散去了身上的紫微星芒,那天問內中縈繞的氣數,卻仍然能夠引發兩人的心悸。
趙政嘴角微翹,諸子百家掌握最高武力,呵呵,“不知道這一手,能否讓諸子百家退讓。”
如果說天人境,就是天人合一,自身所能調動的天地元氣存量,就是戰力高低。
那么入道境則是拓展出一個私人小天地,小天地的天地元氣質量,則是決定性的戰力高下。
而政哥的紫微星降,則是直接納天上的紫微之氣入體,“陽光普照”之下,皆是紫微之氣,什么天人境入道境再怎么強,又如何強得過天地么,直接鎮壓。
也許只有自開一道、自創一“界”法則的道主級,才能夠打破天地界限,破開紫微天地。
當然,有法有破,趙政的紫微星降也不是無敵的,鬼谷子隨口就來,“沒有軍陣加持的情況下,秦王確實無人可制了,諸子百家也不能。
可如同蒼龍之宿這樣的器鼎,卻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免疫這份紫微帝氣。”
你秦王就算是天下第一,卻不是天下無敵。
趙政認真點頭,示意自己沒有因此昏頭自大,“這只是手段,孤真正的倚仗從來都是大秦治下,是‘帝國’。”
鬼谷子自然不會誤解秦王口中的大秦,沖身邊的老者問道:“好一手以已代天,如斯‘人王’手段該不會是你教出來的吧。”
趙政想要引動紫微之氣入體,需要滿足二個條件,一是天生的紫微命格、命帶此氣,二是以已代天、聚萬民愿力為已用。
后世很多黃帝都有紫微之氣,可卻無法動用這股力量,就是沒有這份統民納身以已心代天心的大氣魄。
老者自是搖頭否認,“老夫害怕死得不夠快么,人王又豈是外力能夠教導出來的。”
趙政指正道:“那什么以已代天很難么。
一點都不難啊。
不就是橫掃六合、虎視雄哉,守土開疆,掃平四夷。
死后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
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魔鬼神共聽之。”
老者:……
鬼谷子:……
同樣是逼格派的鬼谷子可不會任由秦王一直在那里“凡”,輕咳一聲,再行提問道:
“秦王有此‘氣魄’,將諸子百家關入諸子學宮并不難,可難就難在,如何真正以服諸子百家為秦國所用?”
這幾乎是不可以的事情,老者不由地搖頭,“老夫所能想到的唯一解法,是時間。
十數年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下來,也許不會再有諸子百家,只有諸子學宮,但也有可以出現一個足以傾覆皇權的諸子學派,可這是誰也無法預測之事。”
鬼谷子點頭認可,“將諸子百家拉入名為學宮的舞臺有利有弊:
利者,諸子百家就是天下動蕩混亂的助益推手,約束了他們就等于滅絕了六國的規格外武力,讓足有七國的天下不再動蕩,真正安寧穩定下來;
弊者,諸子百家難以掌握,也許以秦王的手段,能可壓抑平衡他們一時,可后來的繼任者多半無力掌握學宮,反過來受到學宮滯礙拖累制肋。”
鬼谷子畢竟是諸子百家一員,所以他沒有明說另一個可能,物極必反,一旦秦王不能在生前收服緩和諸子百家,那么一旦失去了始后的鎮壓,哼哼。
諸子百家翻身做主,反過來支配朝堂朝政都算是好事,被鎮壓多年的諸子百家一朝暴起發難,這大秦帝國怕不是會二世而亡。
這樣的可能性,只會導致秦王對諸子百家下狠手毒手,所以鬼谷子就點到即止了,最終能不能悟但看趙政自己。
比如留一手,在死前坑一波諸子百家,又比如“焚書坑儒”之類的。
老者同樣不言,因為說了也是白說,畢竟王朝興替自有規律。
可趙政的思緒跟兩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他們想的是后果,趙政卻是求解。
普通人就連書都讀不通,等閑之非就連先天者突破不了,沒有那份天資就絕對無緣天人境了,可天人之上還有智慧通天的入道境。
故爾入道強者就不可能是笨蛋,可就連兩位入道大能都想不出辦法,趙政又何德何能,能夠得到解方呢。
確實,在現在的知識體系里面,根本找不到完美解決諸子百家的辦法,畢竟你都要挖人家祖墳絕人家的宗祠了,還不興人家反抗啊。
可趙政還有前前前世啊,趙政第一個代入的就是偉人,說來偉人就是偉人,這才是真真正正、徹徹底底的王道!!!
可惜,趙政學不來。
畢竟諸子百家賊能打,特別是高層的戰斗力,真要讓他們大肆破壞那還得了,人家掌握這個世界話語權憑的是實力。
一整個“能打”的知識階層,文化階層都出自諸子百家,趙政還能怎么辦。
總不能強行在封建時候廣開民智,與整個知識階層,文化階層,對著干吧。
雖然趙政早在功勛兌換制度成立之初,就大肆在軍隊之中推廣本就是精裝版本的小篆的基礎上面,再作出了簡化版本的篆書。
而名為秦隸的篆書其實已經不是秦朝秦篆,而是后世的漢篆,這已經是極限了,再簡化下去,趙政就要從“大逆不道”轉為“眾叛親離”了。
就這,還是趙政深受軍方擁戴,更是擁有單入降韓功績的前提下,才能勉強承受得住這樣的改制余波。
可都簡化到這種地步了,軍中的識字率水平仍然不能完全普及,一什當中至少也有三個根本沒有文字基因,就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的文盲。
不要以為有七個能認字的大頭兵這樣的比例就可以萬事大吉了,這樣的大兵“退伍”之后,攜軍功以甲長、保長、里長這樣的身份落戶之后,本來該成為政哥“皇權下鄉”治理基層的左右手。
可南陽郡的事宜證明,趙政完全是想多了。
因為這些大兵完全看不懂“公文”,就算是特意轉化成秦篆,大兵們是可以將字念出來,可公文說的是什么意思卻完全理解不了。
這不怪他們,就算是趙政的前前前世,國家機關的范格式應用文與常用詞同樣是兩回事,再加上“文言文”用語,非專業官史還真的解讀不出來。
你還別不信,外交用語不給你翻譯,可能人家都勿謂言之不預也,你卻當成示威性質的互報家風,回上那么一句:瞅你咋地。
這些深入鄉里的大兵,只能充當“耳目”,反映宗族凌虐鄉里,村老鄉老魚肉鄉野,小官小史的基層腐敗。
而想要憑借他們治理基層,行政下鄉,完全是趙政太過理所當然,一廂情愿。
而在當下,能夠讀懂行政公文的人才,秦國本身都做不到下鄉,如果情況下統一六國,拿什么來治理,靠無為而治?
這樣一樣不就同前前前世的創成一樣么,人都被管沒人,規范成死成了,這樣與百姓民生何用。
怕不是在某音某手上面一通忽悠,就有成片成片的六國百姓刀在手、砍秦狗去了,殺官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