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家
- 偶像來到我身邊
- 沐雨煙塵
- 2065字
- 2023-03-30 13:12:39
家里的院子中有棵老楓樹,年紀已經很大了,至少在桐生北齋有記憶開始,這棵樹就已經在院子里了。
楓樹的樹干并不筆直,在桐生北齋肩膀的位置便已經能看出向墻邊傾斜,越是向上,傾斜得便更加厲害,枝丫從傾斜的地方伸展開去,甚至蔓延到院墻的外面,覆蓋在道路上,投下大片陰涼。
在樹干彎曲的下方,有兩個小洞,洞里寄生著紫花地丁,仿佛晴雨表一般,每到春天就會開花,不會遲,也不會早,恰恰是在人覺得春天暖意到來時盛開。
院子里種了不少花草,這些是桐生將太先生,他的父親的功勞,按著這位京都大學原子能教授的說法,養花種草不僅好看,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安靜心靈。
但桐生雅子女士,他的母親并不認同這個觀點,這位京都大學教育學教授則表示,養花種草,遠不如在院子里弄一小塊菜地來得好用,同樣是種植,不應該有高下之分,還能將種植的成果拿來打口祭,簡直再合適不過。
于是頗為強硬地在院子里劃了一塊地,種上了諸如小蔥、菠菜一類的農作物,又想著只有蔬菜,沒有水果也說不過去,便在院后種了幾棵果樹,每年結果,都分給周邊鄰居們一同享用。
不過由于桐生雅子女士有太多閨蜜,總是出門,忘記給她的農作物們澆水施肥,于是伺候整片院落的活計最終還是都落在了桐生將太的頭上。
但桐生將太先生也一副甘之若飴的樣子。
推開門,望向屋內,廚房里已滿是煙火氣。
圍著圍裙的儒雅中年男人抬頭看了眼推門而入,口中喊著“我回來了”的桐生北齋,便將頭重新低下去,將注意力集中到手中的煎漢堡肉上,只是說了一句,“歡迎回來。”
“媽媽呢?”桐生北齋探頭看了一眼,沒有看到桐生雅子女士的身影,便向正在廚房內奮力戰斗的桐生將太問道。
“你媽媽去你小林奶奶的和服店了,現在應該在路上吧?”桐生將太有些不敢確定,畢竟他吃過太多回虧,女人間的話題一旦聊起來,那就無休無止了。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你的緣故。”
“怎么又成我的原因了?”面對這橫加的指責,桐生北齋不禁苦笑。
“不是你突然打電話回來說要去平安神宮賞櫻,你媽媽也不會張羅著說要給你換身和服……”桐生將太先生說著說著就發揮出教師本性,開始啰嗦起來。
“定做的話,沒有一兩個月應該好不了吧,她這是張羅什么呢?”桐生北齋問道,“而且家里我記得有我的和服呀,還是大學畢業的時候定做的,現在還合身呢。”
“你媽媽說,在學校時定的和服顯得有些青澀了,現在步入社會,自然要換上一身與之相稱的和服了,哪怕現在不穿,你畢竟人在東京,有身正式的和服也方便些。”
“我那小門小戶的,可沒有地方放和服啊。”桐生北齋有些頭疼。
“那就換一套大點的好了,你這些年寫書也不是沒賺到錢,在千代田或者世田谷買套別墅的錢應該有吧?”桐生將太輕飄飄地來了一句,“就你現在那小地方,放書都沒法放,多擺上幾個書架,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嘛……我其實覺得現在的環境就挺好,隨遇而安,沒什么想要換個住處的想法。”桐生北齋搖了搖頭。
“你要是資金有些困難的話,我和你媽媽可以借給你一些,但事先說好,哪怕你是我們親兒子,也得把賬給算明白了……”桐生將太又絮叨起來。
許久不聽聞老父親的念叨,桐生北齋竟感到有些懷念,便也不像往常,桐生將太先生一開絮叨模式,便上樓跑回自己房間,兩耳不聞窗外事,直到二老過來叫自己吃飯。
“啊,齋醬,你已經到了啊。”正說話間,房門再度打開,一直心心念念的桐生雅子女士終于出場,在玄關處換好鞋,走到沙發前坐下,“我剛剛去你小林奶奶那里看了看,她聽說你回來也很開心呢。”
“不過也真是的,你要回來賞櫻也不提前和我們說一聲,害得我和你爸爸手忙腳亂的。”
“也是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忽然想起來的,下次不會了。”桐生北齋苦笑著搖了搖頭。
“倒也不是想指摘你什么,只是如果有這種事,下次早點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比較好。”桐生雅子嘆了口氣,然后話鋒一轉,興致勃勃起來,“說起來,齋醬你之前去國外那么久,有認識到什么女孩子嗎?你年紀也不小了,總該為以后考慮一下,我們不要求你趕快結婚,但是至少先找個女朋友吧……”
又開始了。
桐生北齋戴上痛苦面具,被迫聆聽桐生雅子女士的催婚魔音。
魔音灌耳了有大概十分鐘,桐生北齋只覺得腦子都昏昏沉沉的,見桐生雅子有暫歇的跡象,心下松了口氣,為了防止暫歇后繼續方才的話題,桐生北齋開始談起剛剛路上的見聞。
“說起來,剛剛路上看到小林爺爺了呢。”
“是了,剛剛也聽你小林奶奶抱怨了,說你小林爺爺跟著幾個狐朋狗友跑去賞櫻去了,結果留她在家看店,還說等小林爺爺回來,就要小林爺爺好看呢。”桐生雅子捂著嘴笑了起來。
“好了,別說了,午飯好了,過來吃飯吧。”桐生將太先生充分發揮煮夫水準,將小菜裝盤,端上餐桌。
“來了。”桐生北齋應了一聲,正要往餐桌走去。
“記得先洗手。”輕輕打了一下桐生北齋的小臂,桐生雅子女士沒好氣地說道,“真是的,都多大的人了,還要人提醒這個。”
桐生北齋臉色大囧,在桐生雅子女士凌厲的目光注視下,只好一步一挪地往洗手間走去。
水龍頭放出清澈凜冽的水來,濕潤了手掌,也讓人的心不自覺就寧靜下來。
現在這樣就很好。
廚房的煙火氣是家,老父親的絮叨是家,親人的關懷是家。旅者并非漂泊無所依,只是他們的家,在更加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