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府平安無事,李安邦終于可以抽身前去拜訪老師了,成都知府哪里也是要去拜會一下的。
去見老師,當然不需要頂盔貫甲,更不需要帶著甲士。
換回絲綢長衫的李安邦,就是一名翩翩佳公子,老李家的基因真的好,
詩曰:
“挺拔瀟灑美少年,皎如玉樹臨風前。”
這半闕詩就是畢懋康在兩年前為李安邦寫的。
畢懋康剛到四川任巡撫,李靖帶著兒子去拜見,畢懋康在見了英俊瀟灑的李安邦之后,就急性吟了這半闕詩,后半闕說是等到李安邦功成名就的時候在吟。
趙老爺作為四川的商人代表,也有幸參加了這一次的拜見。
事后,趙老爺就主動找李靖結親,為了讓李靖父子放心,趙老爺還專門在家宴請了李靖父子,并讓待字閨中的趙芝雅在宴席上撫琴一曲。
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堆璧人。
李安邦與趙芝雅的因緣就是這樣來的。
代天巡撫地方的巡撫都看好的少年郎能差?能成為四川最大的蜀錦商人,眼光會差?
從李安邦在處理趙家此次的危機來看,巡撫和趙老爺的識人本領可謂是入木三分。
拜見恩師,禮數可不能少,錢財那些阿堵物,平白玷污了李安邦與畢懋康的師生情誼。
李安邦知道自己的恩師需要什么?
畢懋康——明末火器專家啊!
李安邦前世對火器的了解,全部受教于畢懋康,憑借老李家的能煉鋼的便利,就制造了三百余支鳥銃,四門碗口弗朗基,八門虎尊炮。
這樣的火力,在全國的所有衛所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除了神機營。
可神機營那些老爺兵根本打不得仗,而會川衛的兵,全是來自貧寒子弟,在加上老李家給的充足糧餉。
雙方真的對上陣,神機營那些老爺兵會被打的屁滾尿流。
敢戰的決心和勇氣,有很多時候比武器裝備更重要,畢竟人才是武器裝備的使用者,戰略戰術的執行者。
中東“狗大戶”,拿著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領著全世界最高的軍餉,打著最爛的仗,狗屎一樣的軍隊,真真切切的運輸大隊長。
勇氣和敢戰的決心排在第一位,并不是說武器裝備不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勇氣和提升武器裝備并不沖突。
這兩天,李安邦可不只是在伺候未婚妻,稍有閑暇之時,他就在繪圖。
讀過軍校的人,怎么可能不了解火器的發展史,這些都是最為基礎的課程。
結合當前的工業水平,李安邦選擇了卡曼爾萊德后裝火槍。(可百度)
就是把火槍的槍管和槍膛分成兩個部分,槍膛大約五厘米,剛好可以放下一顆紙殼彈。
但這種后裝燧發槍也有一個缺點,槍膛和槍管的結合部,并不太緊密,容易造成氣體泄漏,從而減少火槍的威力。
所以李安邦對這種后裝燧發槍進行了改良,就是把單發栓動步槍的閉鎖結構加上去。
槍管和槍膛的結合部設計上絲扣,然后每間隔45度扇面,就把絲扣削掉、上膛的時候轉動半圈即可,燧發裝置與其他燧發槍一致。(和大炮的炮閂結構一樣。)
這就是李安邦的禮物,也是他的作業。
卡曼爾德萊德后裝燧發槍經過李安邦的改良之后,絕對是火槍時代最完美,性能最好,裝填速度最快的火槍,沒有之一。
這種火槍未能大規模裝備,就是因為現代步槍出現了,現在被李安邦提前三百多年拿出來。
李安邦前來拜會恩師,門貼遞進去,片刻之后,就中門大開,巡撫大人親自迎接李安邦入府。
巡撫家的大門,隨時都是關著的,一般的人只能走側門,就連成都知府去拜會巡撫,都是走側門。
省一級的官員去拜會巡撫,巡撫家的大門才會打開,如果不爽,省一級的官員都得老老實實走側門進。
人家可是代天巡撫地方。
李安邦要震懾宵小,他這個恩師自然要出來為自己的得意弟子站臺,以張聲勢。
大人物做任何事都不會無的放矢。
有這樣的恩師,有這樣的照拂,就必須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幫解決其在火器上的難點。
那個將來會被砍腦殼的師兄,也是要幫一把的,免得恩師他老人家傷心。
神龕上的天地君親師,該拜還是應該拜,李安邦沒有任何的抵觸心里。
難道現代人就可以不敬天畏地,無親無師乎。
大禮拜見恩師,畢懋康親自扶起,然后帶著李安邦到了自己的書房。
先嘮了一會家常,在問道李安邦的學業的時候,李安邦適時地拿出了自己畫好的“中華后裝燧發火槍”圖紙。
這個命名有錯嗎?
沒錯啊!
卡曼爾萊德那小子的曾祖還沒有出生呢!
“恩師的教誨學生時刻不敢忘,這一年以來,學生一直在冥思苦想最新式的火槍,以達到更快的裝填速度,更遠的射程,更精準的射擊,現在略有小成,請恩師指正。”
十幾張圖紙,從全槍的整體結構圖,到紙殼子彈一應俱全,上面的尺寸也標注的清清楚楚。
畢懋康畢竟是火器專家,李安邦的火槍圖紙瞬間吸引到他了,并且一邊看一邊不聽地場口不絕:
“妙啊!”
“把槍管和槍膛分開,就可以實現后裝,這構思真是精彩絕倫。”
“密封性呢?”
李安邦恭恭敬敬地站在邊上解釋道:
“槍管上有陰絲,槍膛上有陽絲。”
“為什么會削掉其中四個扇面絲扣?”
哪怕是最基本的軍迷都知道,火炮的炮閂上的絲扣,每間隔45度就會削掉45度的絲扣。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炮閂只需要轉動45度就可以實現閉鎖,如果用到栓動步槍上,拉動槍栓45度,就可以實現上彈和閉鎖。
“因為學生發現只需要轉動45度就可以實現閉鎖。”
“你小子行啊!簡直是奇思妙想啊!!”
“主要是恩師教導之功,學生不敢居功。”
畢懋康拿著火槍圖紙,驚喜萬分。
老師最喜歡什么學生?
當然喜歡能舉一反三的學生,這種學生的前途和創造力最為突出,將來也最容易出成就。
砍頭師兄孫元化就是那種踏踏實實受教的人,教給他們什么就是什么,創新是不可能創新的,也沒有那個天賦創新,更別說舉一反三了。
“工藝上解決嗎?”
“學生家就能煉鋼,也有武器作坊,想來多試驗幾次,應該可以量產。”
“為師在從火器局給你抽調一批能工巧匠,另外劃撥紋銀三萬兩,必須盡快把新式火槍量產出來。”
“學生定不負恩師所托,量產新式火槍,早日用到殺敵的戰場。”
畢懋康用手拍拍李安邦的肩膀,萬分欣慰地說道:
“你的志向,為師是知道的,只要為師還在這個職位上,但有所需,盡管開口。”
“恩師的恩情,學生銘感五內。”
“你婚期快要到了吧!”
“下月初五,請恩師蒞臨。”
“一定到,一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