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朝社會形態演進的歷史書寫
- 李秀蓮
- 1617字
- 2023-02-08 17:44:15
序
李桂芝
學術著述是博覽群書、精深思考和辨偽存真的產物,常言道:板凳寧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著作可等身,好文不易求。在當今以成果數量為考核標準、盲目追求數量而輕視質量的情況下,鮮有著述完成后沉淀多年反復修改增刪的人。秀蓮同學的書稿初成于2015年,一直在不斷修改完善與打磨中,已經七個春秋。正所謂糟粬陳年深巷酒,好文不負推敲人。著述在案頭和頭腦中存放的時日,也是作者不斷提高能力、增加知識、深化認識的過程。該書稿在原稿二十余萬字的基礎上,已增至三十余萬字,對一些問題又作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補充。
《金朝社會形態演進的歷史書寫》從研究女真族源開始,至完顏亮南伐失敗結束,是一部頗具開創性的學術著述,其研究角度、涉及內容、理論概括、問題提出,做到了闡釋與論證相結合,雖廣泛參考和借鑒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卻也多發前人所未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體現了作者深厚的理論修養、獨到的學術眼光、務實求真的精神和對問題探索、思考的深度以及對史學批評的認真與求實態度。
《金朝社會形態演進的歷史書寫》研究中,作者不但重視史學理論、民族理論的運用,而且廣泛吸收和借鑒考古學、民族學的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以金朝建立者本體的發展歷程為對象,揭示了歷史創造者一路走來的方方面面。多維度地研究歷史問題是以往的研究較少涉及的,獨具開創性。其中對勿吉的源流、靺鞨族群的發展演變、女真各部的名稱和遷徙方向等都作了詳細的探究,或提出了本人獨到的認識和結論,或進一步闡發了前人不曾論證的初步結論,雖不能說每一個新觀點、新認識、新提法、新結論都將得到史學界的公認或成為最終的結論性觀點,但至少為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資參考或爭議的一家之言,必將金朝開國及其社會形態演進的諸多問題研究引向深化。
就阿骨打開國、建號問題,《金朝社會形態演進的歷史書寫》已有較深入論證,并提出1115年阿骨打稱都勃極烈,1117年稱帝建國。金史學界周知,金朝開國歷史的時間、國號、年號等問題迄今尚未達成共識,這一問題也涉及起于氏族部落的北族政權共同面臨的政治生態問題。遼金元三朝政權在建立之初,皆經歷了或長或短、偏居一隅的部落聯盟階段,處于部族制發展階段,其政權應為與其發展階段相對應的部族政權,其性質為典型或非典型的聯合、聯盟。當其逐漸壯大,必然謀求向中原發展。在進入中原或統一全國后,面對中原高度成熟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和高度發達的政治、經濟、文化,無論是統治者還是廣大民眾,都從生產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不可抗拒地發生了變化。正如作者所言,金朝經歷了從“夷狄”到“華夏”的轉變。否定北族曾為“夷狄”與否認它為“華夏”都是錯誤的,實際上是否認了歷史的客觀存在與歷史的發展變化。
歷史研究的宗旨是追求客觀歷史的還原,這是學術研究的目標,也是學術追求的精神。《金史》一向被史學界公認是遼金元三史中編修得最好的,這可能得益于《實錄》的完善,但實錄不實,所在多有。大膽質疑,不可或缺,小心求證,是為信條。秀蓮同學對阿骨打抗遼自立中的重要戰役寧江州、出河店之戰和阿踈事件等作了嚴謹的分析考察,對《金史》的記載大膽質疑,重新闡釋了這一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為金史研究提供了一個與同仁共商共享的全新視點。這種大膽質疑的精神難能可貴,闡釋也入情入理,必將推動金史研究進一步走向深入。
史學界對遼金元三政權各自建國時間皆有不同見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北族政權的特殊性認識不夠,建國與改號的民族文化寓意未能深究。秀蓮同學在金朝開國及其社會形態演進研究中多辟新徑,孜孜求索,書中諸多學術新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是啟迪后學,還是沖擊舊說,都是一個學者恪盡職守的本分。秀蓮同學對金朝開國史的研究,對困擾學界多年的開國階段社會形態分歧問題的論證,僅是學術研究暫時駐足的“驛站”,還需秀蓮同學與學術群體繼續求索。
在疫情圍困的春天里,秀蓮同學在著述中堅守學術道德,經營自己的學術春天,其學術成果至少給學界帶來了一縷清新、一絲震動,希望她在學術探索之路上繼續努力!
2022年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