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聽了徒弟的話,語氣這才稍顯柔和,問悟空道:
“灑家問你,你為何救活那人參果樹?又為何與那鳥道士結為兄弟?你不知他用果子害我來?”
悟空回道:
“師父,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我請菩薩救活人參果樹,也是為了消除兩家仇怨,化干戈為玉帛,渡過此難,咱們也好西去取經!”
聽見取經二字,魯智深心中又翻起怒火,喊道:
“西天取經,本是灑家為報唐王哥哥的兄弟情義,這才領旨西去!可是這一路上,不僅有各種妖魔鬼怪攔路,還有各類神仙來插手,只怕等到了西天,取回真經,非但報不了俺哥哥的大義,反到算進了別人的功德簿里!”
智深此言一出,觀音菩薩低聲對左右說道:
“三藏法師面色紅潤,腳步漂浮,顯然是醉意未消,還得讓他多歇息歇息。”
鎮元子會意,連忙說道:
“清風、明月,快請唐長老去客房歇息。”
清風、明月硬著頭皮,跑去拉著魯智深說道:
“唐長老,請去歇息!”
“滾開!”
魯智深一個起手,便將兩個道童掀倒在地。
見徒弟當面被打,鎮元子再也坐不住了,拍案起身,怒斥一聲:
“唐三藏!”
魯智深瞪著眼睛回道:
“爺爺在此!你要怎地?”
鎮元子正要發難,余光卻瞥見上座的觀音菩薩輕輕搖頭,心頭頓時一震,他知道是動不得唐三藏了,但是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這個主人家必須做點什么......
他怒揮一下衣袖,徑直走到魯智深面前,智深也不怕他,直愣愣瞪著他看。
只見鎮元子走過魯智深,來到那個空席上,一手端起剩下的那個人參果,親送到智深面前,說道:
“唐長老酒后初醒,臉上還有幾分醉意,可吃下這顆仙果,解解酒。”
“吃你娘的果子!”
魯智深見到人參果,怒意頓時達到頂峰,一把掀翻果盤,指著鎮元子罵道:
“鳥道士!還想用這果子來害灑家!”
那人參果掉在地上,立刻便消失不見,看得一旁的三星是一陣心疼。
鎮元子見魯智深如此無禮,也是滿臉的怒意。
悟空見狀,連忙橫在師父和鎮元子之間,對智深說道:
“師父,有話好好說!”
魯智深怒道:
“悟空,你是做灑家的徒弟,還是做那鳥道士的兄弟?”
孫悟空心中也有氣,問道:
“師父,我們兩家本成了一家,為何還要做出傷和氣的事來?”
魯智深說道:
“那鳥道士是和那金蟬子一家,卻不是和俺一家!他給俺吃人參果,便是要那金蟬子害了灑家!”
金蟬子?
這話讓一旁的三星、悟凈聽得云里霧里,悟空只是一知半解,但菩薩卻聽得明明白白,她站起來,問道:
“三藏法師,你說的那個金蟬子怎么害你了?”
魯智深說道:
“灑家那日吃了人參果,那鳥和尚便出來給俺唱《多心經》聽,吵得灑家心煩意亂,不得安生!”
菩薩笑道:
“那《多心經》是定心凝神的,你聽了心卻煩躁,說明你的修行還未有成,該當繼續西行而去!你若只停在原地,那便還是其心難安,那金蟬子也便還在你心中!”
聽了菩薩的話,魯智深這才心中稍定,對菩薩說道:
“多謝菩薩指點,灑家這便收拾行李,西行取經去!”
鎮元子見菩薩發話,也不好再說什么。
倒是悟空攔住智深,說道:
“師父,這都到了晌午了,何不在此吃喝一頓,再歇息半天一夜,明日一早再出發也不遲?”
魯智深瞪著悟空,說道:
“你若想在這里當你的師叔,灑家也不會攔你!”
說罷便又怒氣沖沖地離開。
沙和尚見狀,連忙跟上魯智深。
菩薩見孫悟空還杵在原地,便問道:
“悟空,你怎么還不跟著你師父去?”
“不去!不去!”
悟空擺擺手,坐在案幾上,說道:
“我師父如今正生我氣呢,我若跟過去,不是自討沒趣?”
菩薩笑道:
“你這猴兒,受不得這點委屈?你若不跟著唐三藏去西天取經,我這便要念緊箍咒了?!?
悟空這才想起頭上還有個金箍,慌忙起身說道:
“菩薩莫念!方才都是玩笑話!俺老孫只是想閑游幾日,等師父氣消了,我再去助他西天取經去,也免得再生沖突?!?
觀音菩薩點點頭,對悟空道:
“我也知你的委屈,你去外面閑游散心,我也不攔你,只是唐三藏一路西行,處處是磨難,你還得早日回到你師父身邊,免得誤了取經大事!”
悟空歡喜道:
“多謝菩薩,弟子謹記于心!”
觀音菩薩又轉身對鎮元子說道:
“鎮元大仙,那唐三藏乃是我的弟子,此番多有攪擾,還請海涵!”
鎮元子笑道:
“承蒙觀音菩薩和眾位仙家來此一聚,貧道心愿已足,縱有些許插曲,也難阻我心中喜悅之情!”
菩薩笑道:
“如此,貧僧便告辭了?!?
說罷,她駕起祥光,直往南海而去,鎮元子、孫悟空和三星仰望目送。
菩薩走后,悟空也告辭道:
“老哥、三星,俺老孫也不在此久留了?!?
鎮元子卻拉著悟空的手,勸道:
“兄弟既然是要散心,何不在我萬壽山玩耍一遭,一來讓我盡了地主之誼,二來我倆剛結為兄弟,正好加深情義,可否?”
悟空回道:
“老哥,俺老孫也想留下與你談天聊地,只是我是個和尚,老呆在你這道觀里也不好看,還是去別處轉轉,天長地久,你我兄弟定還有相聚之日!告辭!”
一番話說完,悟空辭別鎮元子和三星,駕云而去。
福祿壽三星也拱手笑道:
“大仙,我們也告辭!日后還請去東海,好讓我們也盡盡地主之誼!”
卻不料鎮元子說道:
“三位仙家請慢,貧道有一事相求!”
三星連忙回道:
“大仙有事但說無妨,我等必定相助!”
鎮元子指著身后的清風、明月兩個道童,說道:
“我這兩個徒弟,雖有天資,但卻疏于管教,才生出今日之事來,貧道弟子眾多,想要教導卻也有心無力,還請三位仙家能將我徒弟收為看島童子,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三星回道:
“敢不從命!”
至此,五莊觀上諸事畢,魯智深也重回西天取經路,只是嗔念未了,心猿難歸,還要經歷磨難,才能收回心猿。
有詩曰:
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而邊寸。
內不縱己寬養心,外不欺人德養身。
事不順意心常在,身不由己更謹慎。
剛強更有剛強輩,仇禍之根謂之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