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王莽談國運,土地兼并,全國皆反!

諸葛亮的闡述,讓朱允熥恍然大悟。

仔細想來的話,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君王,確實都是在執行著家天下的傳位政策。

這也很正常。

畢竟,你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嘗過了彈指間就能披靡天下的富貴,誰還會愿意讓子孫后輩過回以前的日子。

肯定是想著,將這坐擁天下的位置,傳給一代又一代。

一邊想著,朱允熥忍不住在群里問道:“群里的各位前輩,小子我問一句,若是你們的話,會愿意將辛苦到手的皇位,拱手送給他人嗎?”

項羽:“自是不愿的,只是某家沒完成這個宏愿,反而讓劉季那小人得了江山!”

嬴政:“孤倒是無所謂,只要后繼之君是我大秦正統王室血脈,孤就愿意將天下交托在對方手里!”

李世民:“小子,還是我來回答你吧,除了始皇這種帝王之外,包括我在內的其他皇帝,恐怕都做不到將皇位拱手送人。別說是傳給旁系的皇室宗親,就算是傳給自己的親兄弟,親侄子,估計也沒人愿意。”

沒錯。

按照李世民的想法。

這江山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為此甚至不惜得了個弒兄囚父的罪名。

憑什么要傳給別人?

看到這群人給出的答案,朱允熥心中已經了然。

“所以說,皇位的繼承制度也就從此成了鐵律,這才是導致王朝會逐漸走向衰弱的根源對嗎?”

朱允熥心里思索著,他認為確實有這種可能。

畢竟,開國皇帝必然都是英明神武,不然也無法建立一個新的朝代。

后面兩三代帝王,肯定也是在開國皇帝的鞭策下,逐漸成長起來的。

這時候,文臣武將也都還很忠誠,自然國富民強。

但到了后面,難免會出現無能的皇帝,而再加上官員的腐敗,國力自然日漸衰弱。

可是,他想到這里后,又覺得缺了點什么。

畢竟,若是只是出了一兩代昏君,也不至于讓國家徹底走向衰弱。

但就在這時,群里的其中一人給了他提醒。

王莽:“諸葛丞相說的沒錯,但允熥小子,你同樣也作為一個穿越者,應該明白什么叫歷史局限性。”

聞言,朱允熥頓時好似想到了什么,隨后開口道:“你的意思是說,人口增長和土地兼并?”

猛然看到兩人的對話,群里立刻安靜了下來。

由于眾人知道,這王莽其實也是來自后世的靈魂,所以眾人便安安靜靜的等待兩人的解惑。

同時,諸葛亮也來了興趣。

諸葛亮:“歷史局限性...老夫確實只能看到這明朝之前的規矩,愿聞其詳。”

王莽:“丞相言重了,我的意思是說,除了皇位繼承制,會讓大明的皇帝一代弱于一代之外,還有個導致王朝壽命始終限于三百年的問題,就是人口爆發式的增長,還有土地兼并帶來的弊端。”

“一個王朝自開國以來,經歷了幾代圣君的發展后,國力會逐漸抵達頂峰。而國力的強盛,自然而然也會迎來國內人口的爆發式增長。”

“可你們想一下,人口的激增,帶來的就是物資分配不足。大明國內就這么多土地,如果在不對外闊張的情況下,不出幾代人,就會發展成要用原有的土地,供養十倍甚至二十倍的人口。”

“這個時候,土地兼并的危害就會爆發,越來越多的人,意味著原本能養活一家人的土地,已經變得無法養育更多的人口。于是,就會出現一些大地主和官僚,巧取豪奪的將土地都變成私人財產。”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會里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尤其是碰上災年,百姓們甚至不得已,還要主動將田產變賣,最終淪為佃農。”

王莽不愧是來自于后世的靈魂,并且還是個高知識分子。

一番話下來,朱允熥的眉頭已經皺起。

這時候,聊天群里的諸葛亮等人,也都是安靜了沉思了起來。

似乎,原本只能看到眼前一片迷霧的他們,終于看到大霧散去,能窺探到更遠的地方了。

是啊!

朱允熥也明白了。

諸葛亮他們,都礙于歷史的局限性,所以只能看到一點點。

但王莽可是后世的學問人,他等于是一語道破天機了。

說白了,就是王朝前期人口不多,剛出現的士紳階級,也都還沒站穩腳跟。

可隨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迭,士紳階級會越來越多,他們會逐漸掌握更多的權柄。

同時,皇室宗親,也會越來越多。

伴隨著國內人口的激增,土地生產出的糧食就無法再養活這么多人。

這里,也涉及到了一個生產力的問題。

古代的生產力,只有種植糧食的能力這一種。

糧食不夠吃,國內自然災荒不斷。

這也是為什么,王莽一直跟他強調,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因。

如果不思進取,在科學發展上閉關鎖國,只想著和過去祖祖輩輩一樣,能種出多少糧食只看老天賞飯。

那只能是此消彼長...

但是,那些士紳階級和地主貴族們,他們可不會管這些。

權利的增長,帶來的就是利益熏心。

土地兼并,是推動歷史這輛戰車不斷前進,且無法停止的車輪。

到時候,百姓們為了能在短時間內活命,甚至會爭著搶著將土地賤賣給地主們。

但這只是飲鴆止渴。

因為哪怕淪為佃農,可歷朝歷代的徭役和丁稅,卻不會取消。

如此一來,國民沒有自己的土地,卻要繳納高昂的賦稅和田稅,甚至還要去服徭役。

這就會導致,富者更富,貧者更貧。

在那樣一個,上位者無限壓榨底層百姓的時代,國民的日子過的生不如死。

誰還會愿意活下去?

想到這里,朱允熥貌似懂了。

為何人一降生都是哭著來的,而死去的人卻沒一個愿意再回來。

因為,這樣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人活著本身就是在受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到這里的朱允熥,忍不住有感而發。

王莽:“豈止是朱門酒肉臭,按照咱們后世的說法,一個朝代從開國走向滅亡,你認為真的只是因為一兩個皇帝的緣故嗎?”

“按照我的理解,除了要修改繼承制度,變為禪讓制度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修改土地兼并的制度,但這在封建時代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斗爭。”

“斗爭的對象,當然就是封建時代下,貴族與生俱來的有預感,以及底層百姓任人魚肉卻無怨言的奴性。否則你想,一旦國民開始覺醒,認為連活著都是在受罪,連死都不再懼怕的時候,必然就會順應時代,出現幾個高喊著“大楚興,陳廣王”的逆襲企業家。”

“也正因如此,每當一個朝代走到這一步的時候,皇帝至高無上的明確性,就會在百姓心中產生動搖。周公曾制禮作樂,企圖以禮樂來明確秩序,但那也只是杯水車薪。”

“百姓連活都活不起了,任何的禮法也都等于形同虛設,在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一旦有人振臂高呼,必然全國皆反!”

轟!

王莽的一番話,讓朱允熥心中仿佛響起了洪鐘大呂。

是啊!

一個國家從開國走向滅亡,必然不止是一個繼承制度的原因。

更多的,還有人口增長等等問題...

禮樂雖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也只是杯水車薪。

就如同,他四叔朱棣靖難之后,企圖用編撰的《永樂大典》來文治天下,但卻依舊無法阻止大明走向衰弱一樣。

可是想到關鍵處,問題是擺出來了,可解決的辦法呢?

想到這,朱允熥又在群里問道:“那王莽前輩,如果想要解決這種封建問題的話,你認為有更好的辦法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深圳市| 崇阳县| 平邑县| 阜新市| 元朗区| 洛宁县| 福鼎市| 东安县| 莱西市| 灌阳县| 钟祥市| 隆昌县| 内江市| 牡丹江市| 晋江市| 通化市| 闻喜县| 监利县| 汤阴县| 苏尼特右旗| 从化市| 赣榆县| 盐山县| 海丰县| 东山县| 芷江| 潜江市| 女性| 枝江市| 特克斯县| 古丈县| 达孜县| 乌苏市| 上高县| 东莞市| 台南市| 广灵县| 万安县| 大方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