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真實身份
- 大明:祖父朱棣求我登基稱帝!
- 行行你上榜
- 2015字
- 2023-02-26 06:00:00
小半天之后,一身囚服的賽哈智被人帶了來。
“罪臣賽哈智參見皇上。”
賽哈智跪在地上,朱棣沒說話他就不起來。
朱棣只看了他一眼,隨后便忙起了自己的事情,批閱起了奏折。
時間一點點流逝。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時辰。
朱棣桌前的奏折基本都批注完成。
他這才抬眼看著依舊跪在地上的賽哈智道:
“賽哈智啊!你追隨朕也有些年頭了吧!”
賽哈智默默的跪了一個時辰,現在卻還是低頭恭聲道:
“臣在皇上手下做事已有二十五個年頭了。”
朱棣微微嘆息,有些感慨道:
“是啊!都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的時間稍縱即逝,我們也都老了。”
“靖難之役之前你就跟隨朕,后來你多次為朕做了許多事情,甚至還救過朕!”
朱棣細數這些年賽哈智的功勞,隨后問道:
“人人都說朕這個皇帝做的不光彩,說朕殘暴。但是對你們這些舊臣,朕待你們不薄吧,這一點你自己說呢?”
賽哈智低頭道:
“皇上對臣有恩,沒有皇上就沒有臣的今天,只要皇上一句話臣便可以赴湯蹈火,臣愿意為皇上做任何事。”
朱棣的目光死死盯著賽哈智:
“好!那你現在告訴我,你今日究竟做了什么?越王他絕不是會以權謀私的人,定是你做了什么事情才讓他把你關進詔獄的。“
賽哈智苦笑著回答道:
“也許是因為殿下覺得我太沒用了吧!”
他細數了自己所謂的“過錯”:
“皇帝讓我擔任錦衣衛的指揮官,錦衣衛是負責監督官員和控制京城。”
“臣的能力有限,沒有帶領錦衣衛做好這個職責。”
“皇上和太子殿下在回京時被歹人刺殺,整個京城都是敵方的據點。殿下發怒,把臣抓起來,臣都認罰。”
“只是殿下治臣的不稱職之罪,臣無話可說。可是殿下卻說臣與歹人勾結,這一點我是絕不能承認的。”
“臣是能力有限,可是臣對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鑒,不容懷疑啊!求皇上明察此事!”
當說起這些句話的時候,賽哈智的臉色看起來既悲傷又憤怒。
朱棣眉頭微皺。
說實話,他讓賽哈智做到錦衣衛統帥的位置,不是因為他的能力出眾,而是因為他的忠誠。
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就是全心為皇帝做事的,只要會服從命令就好。
這個位置的人若是有野心,那就違背了錦衣衛設立的初衷了。
紀綱的事情就是前車之鑒。
而朱棣之所以敢用這賽哈智當錦衣衛指揮使,并不是沒有緣故的。
首先,這賽哈智不是大明人,而是胡人,在這大明人生地不熟的,沒有什么家世可依靠。
沒有他朱棣的支撐,賽哈智在這大明寸步難行。
其次,賽哈智不是什么有追求重大權力的人,唯有一顆忠心。這么多年他從來不爭搶什么,任勞任怨的做事。
他既沒有家世的支撐也沒有野心。即使朱棣把權力給他,他依然只能為朱棣做事,不可能做到權傾朝野。
加上這么多年朱棣早就了解了賽哈智是什么樣的人了,他壓根就是一個本分的不能再本分的人。
綜合這些,朱棣才覺得這賽哈智是做錦衣衛指揮使的不二之選。
要是說這賽哈智敢跟心懷不軌的人勾結,第一他沒有這個膽量,第二他也沒有這個心思。
朱棣是絕對不信賽哈智能做出來這樣的事情。
可朱棣了解賽哈智的同時更加了解自己這個孫兒,朱瞻墉也不是隨便抓人的人。
他既然敢這么做了,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以前哪一次不是這樣。
所以,他準備等。
等朱瞻墉親自來解釋這件事。
在朱棣的心里,他還是更希望這件事只是一場誤會,否則的話,事情就更加棘手了。
一個在自己身邊二十五年的人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朱棣有些不敢想。
“在朕這里等著,越王殿下很快就來,到時候就看他怎么說了,越王他不是平白冤枉人的人。”
“是,皇上。”賽哈智恭敬地點頭。
接著,御書房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不久,一名太監走進御書房,報告道:
“皇上,越王殿下來了。”
朱棣輕哼一聲道:“讓他快點滾進來!”
“是!”
不久,已經換上蟒袍的朱瞻墉走進了朱棣的御書房。“老爺子,我來了。”
朱瞻墉一進來朱棣就跟換了一副面孔似的:
“你怎么敢逮捕朕派去的人?你的眼里還有朕這個皇帝嗎?你這小子真是學會不把朕當回事了啊!朕的錦衣衛指揮使你都敢抓!”
身旁還跪著穿著囚衣的賽哈智,朱瞻墉看著自家老爺子氣鼓鼓的樣子連忙勸道:
“老爺子你別生氣啊,我現在就是來跟您解釋的!”
“好啊,我就聽你解釋,但你要是說不出來什么的話,就做好去宗人府待十年的準備吧。”
朱棣連正臉都不給朱瞻墉了。
“什么?十年?”朱瞻墉驚訝道:“老爺子你用不用這么狠啊!”
“十年而已,我還沒有直接讓你去養老呢!”
“又是關宗人府,老爺子你就不能換個新的方法嗎?你用別的嚇唬我也行啊!”
朱瞻墉也知道朱棣是在嚇唬他,壓根就沒在意他的話,
而是指著賽哈智道:
“老爺子,我要說他是奸細,你信不信?”
朱棣眉頭一皺道:
“哪里的奸細?北疆?天竺?還是西域?你自己想想,誰會讓一個奸細潛伏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還無數次為敵人做事?”
朱瞻墉微微搖頭:
“不是這些地方,而是一個更加強盛,強盛到可以讓人畏懼的地方。”
“這世上還有值得我大明畏懼的國家?你是在開玩笑嗎?”朱棣顯然不信朱瞻墉的話。
“你爺爺我自認為不是個故步自封的皇帝,也到過這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三次出海,到過的地方沒有一處是比得上大明的!”
朱瞻墉反駁道:“那是因為老爺子你走的是海路,沒有遇上這個強大的國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