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現代人常見心理問題與自我調適(5)

由于自卑的人大腦皮層長期處于抑制狀態,中樞神經系統處于麻木狀態,體內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相應得不到充分的調動,不能發揮各自的應有作用;同時分泌系統的功能也因此失去常態,有害的激素隨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統失去靈性,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人的生理過程發生改變,出現各種病癥,如頭痛、乏力、焦慮,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性功能低下等等,這些表現都是衰老的征兆所在。

可見,自卑的心理就是促使一個人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催化劑,因此,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止早衰,就應摒棄自卑心理,客觀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熱愛自我,樹立起生活的勇氣。

二、自卑心理的特點

下面這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消極地看待問題,凡事總往壞處想自卑者最難忘懷的便是失望和厄運。他們整天想著消極的事情,談了又談,算了又算,而且牢牢地記著,準備將來還要談這些事情。

多疑,對別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別干這件事。恐怕這件事對你來說太吃力了,會把你搞垮的。”“肯定我要迷路,再也找不到那個地方了。”

高興不起來如果你對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極的,你就不可能快樂。對于情緒消極的自卑者來說,幾乎根本沒有過歡笑愉快的經歷。他們把現時可能享受的歡樂也失去了,因為他們還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記憶,沉溺于今日喚起的痛苦之中。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我們第一個課堂,父母親是我們的第一副樣板、第一任老師。他們反復播放的“情感磁帶”便是我們仿效的模范。如果他們播放的是消極的(節)目,我們便養成了非常根深蒂固的消極模式。由于早期受到這種熏染,我們長大后也不太可能過得快活。只有在擺脫這種影響之后,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可能得到的報償。

老是想掃興的事,一旦看到別人熱情地去做某件事,會覺得不可思議他們把前途看得一片黯淡,連氣都透不過來,于是把所有的氣氛都破壞了。失敗者不管要做什么事情,總是處處碰上他們自己設下的牢籠,處處都應驗了他們自己所說的話。

不愿意改變,不愿意嘗試新事物

總是自責和自怨自艾“什么事情出了毛病都是我被責備。”

“我們家的問題就是誰也不為我考慮。”

希望得到幫助或機會,又覺得沒有這樣的好事“在這個城市里,要碰見一個好人是不可能的。”

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們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負情感包袱”。他們像負重的牲畜一樣,把沒有解決的老問題、老矛盾背在身上,天天翻來復去地叨念那些煩惱事情。

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處處不如人,一方面又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膽小孤僻等不良的個性特征。自卑使他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言,消極應付工作和學習,不思進取。因為自認是弱者,所以無意爭取成功,只是被動服從并盡力逃避責任。

三、自卑產生的原因

一個人曾經過去的經歷,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出人頭地的想法等都有可能導致自卑感的產生。

曾經有過的經歷

通常,自卑感強的人往往是有過某一特別嚴酷的經歷,有過心理創傷。如有個學生,在整個小學期間的成績都很差,但四年級前完全無憂無慮,然而后來發生的一件事,卻使他難以忘卻。那天他與同學正興致勃勃地踢足球,此時有位成績優良的同班同學故意搗蛋,他對此提出抗議,并據理駁倒了對方。可對方竟大吵大罵起來。這時有位任課老師正經過此地,將他們勸解開了,但老師一味訓他,反倒安慰那個同學,并沖著他說:“不好好讀書,只知道玩!”過去,他不怎么介意學習不好的問題,這時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由此產生自卑感。人之所以會產生自卑心理,絕大部分是由于兒童時代所受到的創傷引發的。成年時代產生自卑也大有人在,但是兒童時代所受創傷造成的自卑感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大,克服起來也最不容易。如父母或其他成人經常打罵訓斥孩子、數落孩子的缺點等,這些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影響其健康發展的陰影。但是,自卑心理在兒童身上并不十分明顯,而在青少年當中卻相當普遍。這是因為,進入青春期以后,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得很快,青少年開始獨立地觀察、分析社會,用自己的觀點評價他人,也極其重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非常關心“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青少年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用挑剔的眼光尋求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將其夸大。每個人都在自己心目中塑造了一個理想的、完美的自我形象,越是希望向“他”靠攏,越是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于是暗自滋生不滿、失望和悲觀。同時,如果兒童時代曾有過創傷,這時會愈加強烈地浮現出來,一并合成而加劇了自卑。

個人的性格特點

同樣的心理創傷,并非所有的人都會產生自卑感,因為心理創傷并不是完全起因于外部的刺激,而還有其主觀原因———性格。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幾種性格特征:小心、內向、孤獨和偏見,完美主義。

出人頭地的想法

現代社會“出人頭地”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類似入學考試、錄用面試、體育比賽等比試優劣的場合產生。

四、自卑的弊端

自卑的人,總哀嘆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點比別人的強處,越比越氣餒,甚至比到自己無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臉紅耳赤,說不出話;有的人遇上重要的會面就口吃結巴;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欺負自己因而厭惡他人。因此,若對自卑感處置不妥,無法解脫,將會使人消沉,甚至走上邪路,墮入犯罪的深淵,或走上自殺的道路。不良少年為了逃避自卑感會加入不良集團。

與此同時,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自己的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而且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最敏感的是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將會受到損害。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四、從自卑的束縛下解脫出來

怎樣才能從自卑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呢?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認清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想法,而不是我們想什么事情。人的自卑心理來源于心理上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正如哲學家斯賓諾莎所說:“由于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這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自己看不起自己。悲觀者往往會有抑郁的表現,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是一樣的。所以先要改變帶著墨鏡看問題的習慣,這樣才能看到事情明亮的一面。

放松心情

努力地去放松心情,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情。或許你會發現事情真的沒有原來想的那么嚴重。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幽默

學會用幽默的眼光看事情,輕松一笑,你會覺得其實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與樂觀的人交往

與樂觀的人交往,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間感染你。

嘗試一點改變

先做一點小的嘗試。比如換個發型,畫個淡妝,買件以前不敢嘗試的比較時髦的衣服……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你會覺得心情大不一樣,原來自己還有這樣一面。

尋求他人的幫助

尋求他人的幫助并不是無能的表現,有時候當局者迷,當我們在悲觀的泥潭中拔不出來的時候,可以讓別人幫忙分析一下,換一種思考方式,有時看到的東西就大不一樣。

要增強信心

因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樂觀向上,對前途充滿信心,并積極進取,才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補償方法。悲觀者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自信。他們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實力,認為自己做不來。記住一句話:你說行就行。事情擺在面前時,如果你的第一反應是我行,我能夠,那么你就會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對它。同時,你知道這樣繼續下去的結果是那么誘人,當你全身心投入之后,最后你會發現你真的做到了;反之,如果認為自己不行,自己的行為就會受到這念頭的影響,從而失去太多本該珍惜的好機會,因為你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行,最終失敗了也會為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瞧,當初我就是這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正確認識自己

對過去的成績要作分析。自我評價不宜過高,要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夸大自己的缺點,也不抹殺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確立恰當的追求目標。特別要注意對缺陷的彌補和優點的發揚,將自卑的壓力變為發揮優勢的動力,從自卑中超越。

當在現實中陷入困境后,不要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切不可為了面子羞于求教,而要向老師、同學或同事虛心學習。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因此,正確的比較應該全面。既比上,又比下;既比優點,也比缺點。跟下比,看到自身的價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求進步。這樣,就會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結論。世上任何人都逃脫不了這個公式,明白了這一點,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點。其實,最重要的比較,是自己跟自己比。走自己的路,奮發努力,不斷進步,放出自己的光和熱,這就是光榮的、有意義的人生。

客觀全面地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總是過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極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積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自己透過現象抓本質的能力,客觀地分析對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潛力,而不是妄自嗟嘆、妄自菲薄。

積極與人交往

不要總認為別人看不起你而離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也不會輕易小看你。能不能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得到激勵,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點,多從群體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可預防因孤陋寡聞而產生的畏縮躲閃的自卑感。

在積極進取中彌補自身的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極暗示,從而愈發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確對待自身缺點,把壓力變動力,奮發向上,就會取得一定的成績,從而增強自信,擺脫自卑。

有個小男孩名叫湯姆·鄧普西。他生下來就只有半只右腳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父母親常會告訴他:“湯姆,其他男孩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為什么不能呢?你沒有任何比別人差勁的地方,任何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你一樣能做到!”

后來湯姆要玩橄欖球。他發現自己比在一起玩的其他男孩要踢得遠多了。為了能實現這個愿望并發揮出這種能力,他找人為他訂做了一雙鞋子。

他參加了踢球測驗,并且得到了一份衛鋒隊的合約。但教練卻婉轉地告訴他:“你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去試試其它的事業吧!”最后他申請進入新奧爾良圣徒隊,教練看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收了他。兩星期后,教練完全改變了想法,因為他在一次友誼賽中因踢出55碼遠的好成績而得分,這使他獲得圣徒隊職業球員的身份,而且在那一季中為他的球隊踢得了99分。

最偉大的一天到來了!那天球場上坐滿了6萬多球迷。球是在28碼線上,比賽只剩下幾分鐘,球隊把球已經推進到35碼線上,但是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時間了。“湯姆·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當湯姆走進場的時候,他知道他的隊距離得分線有55碼遠,這也等于說他要踢出63碼遠。在正式比賽中踢得最遠的記錄是55碼,由巴爾第摩雄馬隊畢特·瑞奇查踢出來的。湯姆閉上眼睛對自己說道:“我一定能行!”只見他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前進,但是踢得夠遠嗎?6萬多球迷屏氣觀看,然后看見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桿之上幾寸的地方越過,湯姆所在的球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瘋狂呼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興奮。“真是難以相信!”有人大聲叫道。這居然是由只有半只右腳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員踢出來的!但湯姆只微微一笑,他想起了父母,他們一直告訴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能創造出如此了不起的記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從來不知道我有什么不能做的,也沒人這樣告訴過我!”

愛迪生說:“如果我們能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你一生中有沒有為自己的潛能大吃一驚過?事實上,人通常比自己認為的要好得多,對你的能力抱著肯定的想法,這樣就能發揮出心智的力量,并且會產生有效的行動。

第6節恐懼心理

一、測試:你有恐怖癥傾向嗎

一、測試:你有恐怖癥傾向嗎?

1.當你乘坐公共汽車或者地鐵時,你會有焦慮不安、緊張恐懼和覺得孤立無援的感覺嗎?

2.當你坐飛機時,你會擔心飛機掉下來自己被摔死嗎?

3.你對商店、廣場、摩天大樓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有害怕的感覺嗎?

4.你有過小時候看見一個小孩被剪刀刺破眼球,從此以后就對剪刀有恐怖心理的經歷嗎?

5.你極度害怕自己的皮膚和動物接觸,怕被染上疾病嗎?

6.你害怕在公共場合被人注意嗎?

7.在公眾面前講話時,你有謹慎緊張、大汗淋漓、口干舌燥的感覺嗎?

如果你對上面七條問題中有兩條以上持肯定回答,那么你可能患有恐怖癥了。

(作表格心理二p047)

典型病例

阿香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丈夫雖說內向,但是很顧家。可是近半年來,丈夫變了,變得在家里都不正眼看人,家里來了客人也借故走開,節假日不愿意去見岳父母,不敢面對妻子,以至于與阿香的講話也要熄燈。阿香因此認為丈夫一定做了什么虧心事,而多次問他有什么虧心事,他都面紅耳赤說不出來。阿香想既然什么也問不出來,干脆離婚算了。

但是朋友都勸她不要草率行事,先帶丈夫去看看心理醫生。

丈夫和心理醫生的談話顯得流暢多了,但是仍然是低頭多、抬頭少。他說自己很苦惱:上班時注意力不集中,又不敢和同事交流。他一再聲明自己并沒有做虧心事,以前也不膽小,不知為何現在自己逐漸變得不敢見人,不敢與人對視,尤其是年輕女性,一遇到她們就覺得心跳、臉紅、發顫,竟然發展到后來不敢面對妻子。

其實,阿香的丈夫患了一種生理心理疾病——恐怖性神經癥。他的這些表現是一種病態的反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吉林市| 分宜县| 新津县| 鸡泽县| 筠连县| 巴彦县| 水城县| 扬州市| 上高县| 东乡族自治县| 绍兴县| 海阳市| 巴彦淖尔市| 北流市| 石渠县| 新营市| 搜索| 武邑县| 遂溪县| 松江区| 云南省| 滕州市| 调兵山市| 历史| 鲜城| 灵台县| 濮阳市| 保定市| 雷波县| 邯郸县| 瑞丽市| 古田县| 白银市| 元江| 福清市| 资源县| 隆尧县| 长子县| 江永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