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山東關隴之爭
- 人在大唐,謀朝篡位
- 原神怎么你了
- 2105字
- 2023-02-19 23:57:49
其實,這還真是郭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李適重新設置黜陟使,跟他的所作所為并沒什么關系,而是為了推行“兩稅法”,以統一稅制,同時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
而河北道雖實際上已成割據之實,但名義上還是朝廷治下,自然要派出黜陟大使巡視一番。
至于說為什么要任命郭映當這個黜陟副使,那就又要說河北這個地方了。
河北是什么地方,那是關東重地。
與關西素來是敵對的。
譬如諸侯聯軍與董太師。
這是在漢末。
而到了東西魏時代,宇文泰及其子嗣執掌的西魏北周、高歡并其子嗣執掌的東魏北齊,更是將關東關西之爭推向了白熱化階段。
只是這個時候人們不再習慣稱關東關西,而是稱為山東和關隴。
后世將其稱為關隴貴族集團與山東士族集團。
而北齊、北周的先后滅亡,隋的一統,也并沒有緩和兩個地域集團的矛盾,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開鑿“京杭大運河”,修筑長城、馳道,三征高麗,在河北橫征暴斂、掃地為兵,不僅使人民深受徭役兵役之苦,而且引發了山東士族集團的強烈不滿,在以山東士人為主的骨干分子支持下,漢王楊諒和楊玄感先后叛亂,讓朝野震恐萬分、元氣大傷。
其后,山東豪杰更是親手點燃了隋王朝分崩離析的烽煙。
到了唐朝,山東與關隴的對抗愈演愈烈,而河北之地更甚。
雖然在關隴和山東兩大集團的軍事對決中,秦王李世民憑借虎牢關一戰,將竇夏、王鄭兩大政權“一網打盡”,完成了一戰擒雙王的的壯舉。
但李唐軍事上的勝利并不能掩蓋其政治上的失義,高祖李淵更是因“山東雄猛,由來氣重,一顧之勢,至死不回”,一度曾有“使空山東之議”,忌于竇建德的人望,特意下令處死了敗降的竇建德,徹底讓河北民眾寒心。
河北為北齊故地,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的歷史宿怨,此時在燕趙大地激發。
竇建德舊部頻頻遭到抓捕和殺害,人人惶恐不安,河北遂降而復叛,竇舊部劉黑闥等先后兩次起兵,勾結突厥對抗中樞,唐數易主帥,直到太子李建成采納魏征軍事打擊輔以政治懷柔之手段,拉攏山東士族,河北兵亂才算平息下去。
但這沒完。
到了太宗時候,唐廷出于對河北之地的忌憚,刻意實行了一種對河北的“苦役政策”,李世民的做法比楊廣高明,沒有施行楊廣掃地為兵那一套,而是專門下令不在河北增置折沖府。
而不在河北增置折沖府的結果是,朝廷對東北用兵時因為河北兵力不足,而要從關中、東南調兵,而河北作為大后方,免不了要承擔大軍后勤重擔。
而唐軍將校、河北官吏往往又以軍需為名,大肆盤剝民眾,導致河北從原來的人口千萬、物阜民殷之地變成了愁苦之地,百姓多不樂其生。
到了武周時,城傍兵首領歸誠州刺史孫萬榮、松漠州都督李盡忠為營州都督趙文翙欺辱,起兵反周時,河北之地甚至有數萬人參加叛軍。
足可見唐在河北有多失人心。
而玄宗在繼位后,并沒有糾正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反而是更為倚重依附胡人部落武裝,甚至是將這些武裝視為了抵御強敵、維護邊疆穩定的可靠力量,于是大量胡兵胡將走上了歷史舞臺。
如果僅僅是如此再加上河北民眾飽受疾苦那其實也沒什么,關鍵是寒門士子、山東庶族也因為關隴士族把持上升通道,報國無門,于是這些郁郁不得志的書生要么繼續留在京中做了勛貴豪族的門客,吟詩作賦,一訴衷腸,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要么就是入了藩鎮幕府。
而那些入了藩鎮幕府的書生當然不甘心天下就由世家門閥永遠把持,于是他們開始鼓動那些手握重兵的邊將造反。
恰巧,安祿山、史思明于河北深孚人望,而且又有野心,于是……安史之亂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當然了,河北之地一心向唐的士大夫官吏百姓也是大有人在。
只是在唐軍平叛過程之中,糟糕的軍紀最終促成了河北士民與安史集團的合流,而他們一合流,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互補就完成了。
大唐再想征伐,一個字,難!
而皇帝任命他為河北道黜陟副使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他和黜陟大使洪經綸一道去河北宣威。
順便摸一摸河朔三鎮的兵政形勢,好決定先打誰。
這些當然不是郭映自個兒悟出來的,而是在翰林學士陸贄的提點下才明白的。
陸贄,出生吳郡陸氏,是韋皋的故友,年二十五,生得眉清目秀,溫潤儒雅,工詩文,尤長于制誥政論,所作奏議,多用排偶,條理精密,文筆流暢,可謂是“榷古揚今,雄文藻思”。
郭映聽說過此人,不但此世,便是前世他也聽說過此人,因為他是作為歷代功臣四十人從祀歷代帝王廟的。
而且他還是個難得的全才,政治、經濟、軍事無一不通,說實話有管仲、諸葛亮、王猛那個風采了。
用曹操的話說,那就是吾之子房。
只是這人如今已為翰林學士,內參密命,與商朝政,成為了皇帝最親近的顧問兼秘書官,職權益重,郭映一時半會兒還真沒法和他約為同志。
陸贄之所以說這些,并不全然是因為韋皋的關系,而是他悟出一個考察地方的方法,即用“五術”察看風俗民情,“八計”考察地方官政績,“三科”選拔才智出眾的人才,“四賦”管理財政“六德”安定疲困的人,“五要”精減官員。
打算傳授給郭映試試。
郭映自無不允之理,反正皇帝都任命他為黜陟副使了,那肯定沒有收回成命的道理,到時候正好看看人家河朔三鎮的虛實。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
看看河北民間是不是如史書所說有人參拜竇建德,也看看河北人是不是謂安祿山、史思明為二圣。
再看看魏博牙兵,成德、盧龍精騎是怎樣風采。
反正一二年內,朝廷肯定是要用兵的,郭映自忖多了解點總歸是有好處,省得將來兵戈一起,一無所知了。